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統一的籌碼與分裂的種子:查理五世的「羅馬夢」(下)

統一的籌碼與分裂的種子:查理五世的「羅馬夢」(下)

全文共2900字 | 閱讀需6分鐘

來源 |《中國國家歷史·捌》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上半章見

分裂的種子

統一的籌碼是很沉重的。原本獨立的王國,僅僅通過幾大家族結姻的方式完成形式上的聯合,在沒有形成一致的認同感之前,這種統治根基是不會穩固的。查理五世雖然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繼承者,但早年的經歷使他沒有多少機會與帝國的諸侯建立情感上的聯繫;他雖然帶領西班牙走進了黃金時代,但始終沒能改變自己作為一個外來者的尷尬處境。

為了維持戰事,這位在歐洲戰場上八面威風的霸主,不得不向國內的諸侯們讓步妥協。皇帝的低姿態使得這些本來就極力想遏制中央集權的諸侯更為囂張,分裂勢力進一步擴大。

而此時,忙於歐洲混戰的查理五世「像一隻掉在坑裡的大熊,它比任何攻擊它的狗都強大,但絕對不可能對付所有的對手,而且在鬥爭的過程中逐漸精疲力竭」,已經沒有餘力去管理帝國內部的事務了。不利的外在處境打亂了整頓國內的計劃,但查理五世並非沒有集結全國力量的可能。他在位初年,神聖羅馬帝國內就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宗教改革運動。

馬丁·路德在沃姆斯帝國議會上

領袖馬丁·路德宣揚「王權高於神權」,廣大的騎士與農民階層舉旗反對羅馬教廷,要求掃除諸侯割據,讓王權成為民族統一的支柱,對於夢想統一帝國的查理五世而言這無疑是絕佳的時機。

然而,1521年在沃姆斯帝國議會上,年輕的查理五世卻與教皇聯手走向了宗教改革的對立面。查理五世是一個具有政治才能與野心的人,自稱是「藏在天鵝絨手套中的鐵手」,這從他早年在西班牙的經略和日後在歐洲爭霸過程中的表現也可以看出。

可是,對權力始終有著強烈渴望的查理五世為什麼會放過這樣一個強化皇權的絕佳機會,而一再容忍教皇對德意志內部事務的干涉呢?

我們不由想起了查理五世的另一個身份——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早年他在尼德蘭接受的教育使他始終固守著中世紀帝國的傳統,夢想通過宣揚基督教的普世觀念,建立一個世界範圍內的政教合一的大帝國,在他征戰歐洲的過程中就說過:「我來過,我見過,但是征服者是上帝。」

為了穩固天主教的正統地位,查理五世絕不會容忍任何異教運動對其權威的挑戰。可是,倘若查理五世真的有心鎮壓宗教改革,那另一個細節就顯得難以理解了。

在沃姆斯帝國議會上查理五世雖然指責路德為異端,但並未立即處理,而是在三個星期之後才公布《沃姆斯敕令》。按照慣例,被斥責為異端的路德會被處死,至少要受到監禁,可查理五世卻耐心地聽完路德對教皇的控訴,然後放他安然地離開,這不甚積極地處理措施不禁令人疑惑,查理五世真的把鎮壓新教當做當務之急了?查理五世是糾結的。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他堅信帝國的合法性仍然在羅馬教皇這一方;然而,作為一個理性、務實、對權力懷著強烈渴望的世俗統治者,他也清楚地認識到「君權至上」的新教勢力是一股可以倚靠的力量,所以對路德派的處理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沒有進行強烈的打壓。

他並不是宗教狂或頑固鎮壓新教的劊子手,而只是一個渴望有所作為卻又感到無能為力的皇帝,面對帝國內部的衝突,他很難決然地站在某一方。一方面,他對雙方都抱有幻想又都有所提防;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試圖讓兩個人在有關宗教的問題上意見相合就像將兩個時鐘調的和諧一致一樣荒唐」。因此,他只能利用矛盾調和新舊兩派,採取勸解、妥協與拖延的辦法來控制德意志,以維護哈布斯堡王朝總體上的和平。表面上的和平終究是不得長久的。

1551年,勢力日盛的新教諸侯與天主教諸侯在托爾高結成同盟聯合反對皇帝。他們甚至把帝國的城市交給法國,以換取財政上的支持。這一回,身經百戰的查理五世再無力抵禦聯軍的進攻,只得倉皇逃亡。

在《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簽訂之後,「教隨國定」的原則正式確立,新教教徒獲得了他們三十年前在沃姆斯帝國議會爭取的權利,可年邁的查理五世已經無法再得到他們的擁護了。

《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簽訂場景

查理五世像他的祖父一樣為了實現再造羅馬帝國的夢想辛苦經營了一生,可惜到了晚年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終究未能實現。在為這個失意的皇帝惋惜之餘,人們也逐漸察覺到,查理五世從祖父那裡接過豐厚的財產——帝國大片的領土,既是實現歐洲統一的珍貴籌碼,卻也埋著分裂的種子。

一方面,德意志的分裂這個歷史問題由來已久,很難設想一個年輕的帝國統治者能夠對這個國家實行比先輩皇帝更嚴的管束。為了維護帝國的穩定,查理五世只能憑藉政治權術在各派之間周旋;另一方面,他始終把家族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家族使命感強烈的他卻沒有多少民族情感,對國內民眾的生存境況也不甚關心。

然而,一位缺少民族感情的統治者是無法成為人民利益的代表,也難以在帝國內凝聚一股強大的向心力。因此在其任內,神聖羅馬帝國依舊沒能改變它四分五裂的狀況,心心念念的「羅馬夢」,也不過是一場幻夢而已。

查理五世的帝國疆域

平淡的落幕

年過半百仍在馬背上四處征戰的查理五世依然是威武挺拔的,可在灰白鬍須的襯托之下卻顯得有些疲憊,步入暮年的他漸漸感覺到身上的鎧甲有些過於沉重。

1555年,查理五世首次在三級會議上表明了遁世隱居的意願,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在一系列退位聲明書中表明了這個念頭。他將西班牙和低地國家交給了兒子菲利普二世,而弟弟費迪南一世則繼承了他在德意志、奧地利的財產。

這位為了權力征戰一生的歐洲大帝,最後選擇退位讓權,在西班牙的修道院中安然度過了晚年,這令世人震驚。查理五世之所以放棄他最珍視的計劃,不只是一個失意者的逃避,是因為他已經估計到駕駛這艘大船是不可能的了。

年近半百的查理五世

連年的征戰使得國家財政困窘,軍隊士氣不振,處處都打得鬆鬆垮垮。不僅是德意志和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與土耳其,整個歐洲都存在著同樣的厭戰情緒。查理五世的弟弟費迪南一世就曾抱怨說:「這個季節世界各地都錢款短缺。」

查理五世的秘書、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家阿方索·巴爾德斯曾在1532年說:「如果一個統治者沒有能力維護和平,或者自己就是世界和平的障礙,那就應該退休。」不知是不是回想起幾十年前的這番話,儘管對《奧格斯堡和約》十分不滿,查理五世還是相信它至少能使帝國安寧地度過一段時日,而在這個時候離開船舵,也許獲得帝國的和平最合適的時機了。

1556年,《沃賽爾斯停戰協定》的簽訂終止了歐洲的戰事,而查理五世就在這種緩和的氣氛中離開了。「企圖凌駕於良心,就是企圖入侵天堂的城堡」,一個天主教徒的自覺使他最終以自己對權力的放棄換取了歐洲人心所向的和平。據說,查理晚年對喪葬之事十分關心,他會去參加當地舉行的每一次葬禮,並為不在本地的亡故者舉辦儀式。他似乎有一種預感,認為歐洲某些重要的東西已經死了,這些逝去的東西已經完成了使命,應該被安葬。

查理五世的妻子——葡萄牙的伊莎貝那公主

查理五世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在妻子的周年忌日,他不僅給妻子舉行查理五世的妻子——葡萄牙的伊莎貝那公主葬禮,也給自己預先舉行葬禮。他披著一件深色的斗篷,夾在那些淚流滿面的親屬中間,舉著點燃的蠟燭。當他把蠟燭交給神父時,也表示已經把靈魂交給完美的上帝了。

在這次預先進行的葬禮之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查理五世就去世了,並帶走了神聖羅馬帝國短暫的榮耀。不知道他最後是否從那個虛幻的夢中醒來了,但「羅馬夢」的幻滅卻是意味深遠的。一個陳舊的中世紀國家秩序已逐步解體,而一個多元對抗的新局面正在歐洲的舞台上緩緩拉開序幕。

掃碼加小編微信,即刻邀您入群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世界讀書日,我們該讀些什麼?
潘漢年三兄弟的不同人生歷程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