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外灘15號:倍高的夢

外灘15號:倍高的夢

轉過曲折的弄堂

推開厚重的大門

打開塵封的記憶

聆聽歲月的訴說

每周日,三生「門背後」系列,特邀著名專欄作家喬爭月撰寫《外灘·上海夢傳奇》系列,為您講述關於「外灘夢」的故事。

外灘15號的原型是迦布里爾(Ange-Jacques Gabriel)在法國凡爾賽宮的花園中為靜居的蓬巴杜夫人修建的小特里阿農宮 ,它還是上海最早按西方古典主義章法運用柱式的實例。

建築檔案

昨天:華俄道勝銀行

今天: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建造年代:1902年

建築師:倍高(Hein-rich Becker)、希爾(R. Seel)

建築風格:西方古典主義

1902年的秋天,華俄道勝銀行新樓甫一竣工即大獲好評。輿論稱其超越了「地球這一隅迄今為止所取得的建築藝術」。這一年,主持設計大樓的德國建築師倍高(Heinrich Becker)年僅34歲。

外灘15號是他的上海灘處女作,上海現存最早的西方古典主義建築。

設計15號項目時,倍高得到曾設計日本東京政府項目的英籍建築師希爾(R.Seel)的大力協助。兩位建築師摒棄以紙筋灰漿粉刷的慣用手法,用花崗石作為外牆,並在表面鑲貼乳白色的釉面磚,開創了先河。至今這些釉面磚仍有不少保留完好。修繕團隊在保留老磚的同時,又複製了三種深淺不同的釉面磚修補缺損部分,讓色差盡量不顯眼。

在《上海近代建築風格》中,鄭時齡院士指出大樓原型是迦布里爾(Ange-Jacques Gabriel)在法國凡爾賽宮的花園中為靜居的蓬巴杜夫人修建的小特里阿農宮。他認為該樓還是上海最早按西方古典主義章法運用柱式的實例。正立面裝點著三種古典柱式——方形愛奧尼克壁柱,半圓形愛奧尼克柱和塔司干雙門柱,莊嚴而典雅。

在15號的修繕過程中,施工團隊鑿開地坪後發現了原始缸磚背面均印有「Villeroy & Boch Mettlach」字樣。這個創始於1748年的古老陶瓷品牌就是今日著名的唯寶(Villeroy & Boch)品牌,1852年曾推出深受好評的梅特拉赫花紋地磚,如今仍製造經銷高檔瓷磚和瓷器,在上海設有專櫃。上世紀初倍高為外灘15號選用了這種圖案精美又結實耐用的花磚,而同樣的建築材料在泰坦尼克號和科隆大教堂等世界知名的項目上也使用過。

與同時代外灘建築相比,15號堪稱精美的傑作。今日的外灘15號看上去純粹而古典,116年前卻是跨時代的先鋒之作。對此1902年10月的本地德文報紙這樣報道: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有史以來整個中國沿岸最結實耐用且最為昂貴的建築。德國建築師們完成了這個任務,其難度是外行根本無法想像的。設計方案巧奪天工,施工精益求精,這為兩位辛勞的建築大師——希爾和倍高—贏得了最高的榮譽。」

撰文|喬爭月

專欄作家

喬爭月

上海日報城市和建築歷史專欄作家、主任記者。著有《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英文作者),譯有《鄔達克》《綠房子》等專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Arts 的精彩文章:

讓初戀十年念念不忘——芭蕾舞了解一下
擁抱陽光,不要斑!

TAG:三生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