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胡慧珊,十年來一直這樣活著

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胡慧珊,十年來一直這樣活著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王萬春 王鑫

汶川,北川,綿竹,都江堰......

穿越北緯31°的這些城鎮與村莊,2008年5月12日,承受了最為沉重的關注與哀傷。

十年生死兩茫茫。2018年3月下旬起,澎湃新聞沿著北緯31°那些觸動心弦的地名行走,尋訪一個個家庭的故事。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度盡劫波再回望,為不負逝者,更為不負生者。

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胡慧珊,過去十年,一直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

遇難後,母親劉莉找到她的QQ號,發照片、寫日誌、留言......劉莉為女兒建了一個「網上紀念館」,她說要一生守候,要讓更多人知道。

胡慧珊喜歡粉紅色,18平方米的小房子被刷成粉紅色,裡面擺放著她的遺物。

在距離故鄉約70公里的建川博物館,胡慧珊也有一個紀念館。「紀念和尊重所有的普通生命」,紀念館藏於建川博物館的小樹林里,外觀上看上去像一頂帳篷,18平方米的粉色小房間里,講述著這位15歲少女的生前故事:成績好,愛好文學,喜歡唱歌……

4月28日,建築師劉家琨告訴澎湃新聞,震後,他前往聚源中學,在廢墟中見到了劉莉,發現她一直珍藏著女兒的臍帶和乳牙。劉家琨被感動了,他萌生為胡慧珊建紀念館的想法。

胡慧珊生前照

第二年,胡慧珊紀念館建好,劉家琨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知了劉莉,劉莉也告訴他:她懷孕了。那一年,劉莉41歲。

在劉莉的心裡,小女兒是「胡慧珊」投胎來的,生命是姐姐給的。劉莉表示,小女兒從小就知道姐姐的存在,知道姐姐在另外一個世界;如果她不在了,小女兒會繼承她的「事業」,繼續紀念胡慧珊。

「我要她永遠被紀念。」女兒已去世十年,劉莉仍這樣堅定著。

胡慧珊生前寫給父母的信。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圖

最後的話

胡慧珊在地震中遇難後,母親劉莉有一種直覺:女兒不可能不給她留話。

震後,班上受輕傷的同學在臨時帳篷里開課,劉莉特意跑過去問:誰認識胡慧珊?她最後說了什麼?

一位男生站了起來,他是胡慧珊的同桌,透露了胡慧珊生命的最後一刻。

該男生說,當時,他躲在桌下,胡慧珊剛站起來,樓就塌了。臨終前的半小時,被埋廢墟的胡慧珊說,「我要堅強,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還要回去看我的爸爸媽媽。」半個小時後,胡慧珊的聲音很微弱了,「我好難受,我可能堅持不下去了,我想睡一下,等我媽媽來接我......」

聽到這話後,劉莉一直自責,女兒最後一刻都在等她,而她卻沒能及時趕到。

胡慧珊就讀於聚源中學,學校位於都江堰市區的東南方,而劉莉的家在都江堰市的北部,原青城紙廠區域,兩者相距10餘公里。

聚源中學雖離市區較遠,但教學質量較好,且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有政策優惠。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成績優異的胡慧珊主動選擇了這所初中。

據劉莉介紹,地震當天下午,胡慧珊被掏了出來,她是班上第一個被抬出來的學生,當時,胡慧珊的小叔、大伯就在現場,醫生趕緊給她做人工呼吸,一番努力後,說人不行了,小叔接受不了,繼續為她急救......

通訊斷了,胡慧珊的大伯跑回10多公里外的青城紙廠,告訴劉莉孩子出事了。劉莉以為只是受傷,還責怪說:跑回來做什麼,還不趕緊送醫院?

劉莉一家生活的青城紙廠片區,這裡多是年代久遠的老房子,她看到附近房子沒什麼事,還以為聚源中學也沒啥問題。

劉莉的丈夫胡明是一名計程車司機,他急匆匆開車回家,一家人開車去聚源中學。「上車後,說孩子已經沒了。」劉莉的大腦一片空白,只想快點到聚源中學,但此時的都江堰到處塞車。

一路走走停停,至當晚11點左右,他們才趕到聚源中學。女兒躺在廣場上,沒什麼反應,劉莉跪下,把女兒抱在懷裡,「她像睡著了,一抱就流了鼻血」。

劉莉相信這樣的民間說法,人死後,只有見到最親的人,才有反應。流鼻血,劉莉堅信,這是女兒見到她後給的回應。

劉莉發現,孩子全身乾淨,就額頭有凹進去像乒乓球大小的坑。見女兒身體很涼,劉莉使勁給她搓,想給她溫度……

胡慧珊喜歡文學,初二時寫了兩篇小說。遇難後,劉莉按照原樣抄寫了一遍。原稿已捐給紀念館,劉莉保留著自己抄寫版本。

倖存者

公開報道顯示,在汶川地震中,聚源中學樓房坍塌,至少造成270多名學生遇難。

當年,胡慧珊就讀於聚源中學初三(1)班,該班位於四層教學樓的二樓。胡慧珊的同班同學張瑤表示,班上共有學生59人,地震遇難29人。

張瑤和胡慧珊坐同一排,中間隔一人。地震前,剛好是政治課,她們倆還用紙條聊天,不一會就地震了。

據張瑤回憶,開始晃動時,他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老師讓他們不要動,出去看情況;老師剛走到門口,又搖了,張瑤看到一名學生躲在桌下,也趕忙往桌下躲,一隻腳還沒躲進去,樓就塌了。

後來,張瑤被父親、舅舅救了出來,她的小腿受傷嚴重,醫院先後三次要求截肢,張瑤的父親堅決不同意,最後把腳保了下來。

十年後,張瑤已結婚生子,孩子一歲多了。「真的挺痛恨地震的,把我所有的生活變了個樣」,地震讓張瑤的腳留下了深深的傷疤,她這一輩子都不敢穿裙子了。

紀念館沒有對外開放,門口改裝了透明玻璃。

表妹劉美多比胡慧珊小一歲,也就讀於聚源中學。劉美多當時讀初二,所在班級在一樓,「班上共71人,遇難了17人」。

廢墟中,劉美多被父親救出,腿受傷了,落下殘疾。目前,劉美多獨自在上海工作,仍恐懼回憶當天的事,她給澎湃新聞發來這樣一段話:

「這輩子我都忘不了的日子......雖然過去10年了,但還像是昨天的事。記憶中那恐懼的黑暗,絕望的窒息感,久久在耳邊響起的呼救聲,還有那隻冰涼的手......這些都是我不願想起的,但又不斷從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失去了太多,痛苦了太久......我只願我的家人朋友都一切安好.......」

在QQ空間里,劉莉轉載了聚源中學一位倖存女生寫下的一篇日誌。女生在日記寫道,當時她被埋廢墟,快絕望了,聽到外面有一位父親喊女兒,她撒謊了,「爸爸,我在這……」自私的她又喊道,「爸爸!爸爸!爸爸!」半個小時後,她被他救出,失望的「父親」說:「不是她」。

倖存女生最後說,她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記不得他的樣子,但要深深說聲「謝謝您!我錯了」,「我就這麼剝奪了你女兒震後兩小時的生命權!我就這麼做了你半小時的女兒」。

紀念館外形是震後的帳篷,門口栽有一棵劉莉選的桂花樹。

網上紀念館

失去女兒後,劉莉沒有回家,感覺一切都沒了,她固執地每天去聚源中學的廢墟,想多了解一點女兒,多找點女兒的遺物。

一遍遍地翻找,劉莉找到了女兒的黑色耐克書包,那是升初中時,劉莉咬牙花230元買的。當時,逛商場看到這書包時,胡慧珊一眼看上了,但看到價格,她勸劉莉別買了。見女兒喜歡,且確實需要新書包,劉莉咬牙買下,連坐公交回家的錢都沒了。劉莉跟女兒說,要好好讀書,別像媽媽一樣,以後連個書包都買不起。

劉莉還找到了胡慧珊的錢包,裡面有70塊錢。胡慧珊每周有20元生活費,她捨不得用,都會存著,每年會用零花錢給劉莉買生日禮物。

從廢墟中,劉莉翻出一張紙條,上面有班上每個學生的QQ號。不會電腦的劉莉有一股執念,她請人破解了女兒QQ號密碼,發現裡面除了網名叫「豬」,什麼都沒。劉莉下定決心,要給女兒建一個「網上紀念館」,「讓你快快樂樂的住在裡面,永遠守護著你」。-

劉莉自學電腦,練習打字,十年來精心維護著這個QQ號及空間,記錄下關於胡慧珊的點點滴滴。很多人看到後,都來加好友,最開始有些外地人還以為她就是胡慧珊,她會逐一解釋。

截至目前,該QQ空間有870多條說說、880多篇日誌、1.5萬張照片,以及15萬訪客、3100多條留言。

劉莉把網名改為「鳳凰重生」,備註是「姍姍我愛你」,簽名檔設置為:「請記住這個永恆的女孩,她叫『胡慧珊』。」

地震後不久,深處悲痛之中的劉莉寫道,「記得那是一個果實磊磊(註:果實累累)的金色秋天,你帶著滿腔熱情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來到了我們這個和諧、溫馨、快樂和幸福的家庭......我們願意用我們風燭殘年的餘生,去換回你風華正茂、如花似玉的小小生命。女兒,我們不能沒有你,沒有你的日子,我們該怎麼辦?」

一百天祭日時,同學都來看胡慧珊,給她上了香、點了蠟,還為她放了孔明燈。劉莉在日誌中寫道,「你可以高高興興的去學你想要學的知識,去上你想要上的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你就去做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文曲星。」

張瑤跟劉莉提到,胡慧珊一直想知道:風信子花長啥樣。胡慧珊去世後的四年,劉莉一直在幫女兒找答案。一名女孩得知這事後,執意送了劉莉一株風信子花。劉莉在日誌里跟女兒說,會幫她照顧風信子花,等花開了,會帶到墳前讓她看看。

胡慧珊滿十八歲生日時,劉莉和親人去墳前看了她。當天,她在日誌這樣寫道,「在今後的日子,如果你在天堂里遇見了非常喜歡你,有安全感有責任心,而且你也很喜歡的好男孩,媽媽會為你祝福。等你到了能成家立業的時候,媽媽會為你送上祝福的鮮花......為你舉辦一場奇異的婚禮。」

……

去年5月11日,一位網友寫道: 「轉眼又到了會讓我們心痛難受的這天.......不管過去多少年, 依然感覺就像是在昨天。記憶依然那麼清晰.... 活著一天,就永遠不會忘了這天,失去的朋友、同學...願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次日,另一名網友留言:「每年的今天,我都忘不了來看你。」

2018年4月20日,劉莉在日誌《十年》中寫道:「我依然佇立在那裡等待。他們說,時間是治癒傷口的最好良藥,我說時間是一瓶上了年限的紅酒,每當你去品嘗它的時候,其中的滋味讓人醉,讓人哭,酒雖美但最傷情......十年如夢,彷彿就在昨天,往事的點滴依然歷歷在目,在漫長的十年里,我變成了一個不想明天的人,學會了堅強。」

「孩子,我們總有一天會在天堂里相聚。我們見面的時間也不會太遙遠了。十年了,有一群無辜的孩子已經躺在那冰冷的地底下十年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她們。」

一位網友在上述日誌回復道,「一直記著呢,她清純美好的樣子。」

劉莉幾乎捐出了所有胡慧珊的遺物,保留了女兒的臍帶和一顆乳牙。

永遠被紀念

在整理遺物時,劉莉找到了女兒初二寫下的兩篇小說,其中一篇是《我的靈魂系著你》,裡面寫到了人的靈魂。

生下胡慧珊時,劉莉就保留了臍帶,她認為臍帶代表「母女聯繫」,是一種對生命的紀念。過去,胡慧珊曾拿著臍帶向同學顯擺。

胡慧珊換牙時,劉莉保留了她的乳牙,這代表了兒童到少年階段的變化。劉莉認為,換牙、皺紋、發白等都是生命中值得紀念的階段。

女兒遇難後,劉莉每天守在聚源中學的廢墟里,她想到女兒可能有靈魂回來,就拿著女兒的臍帶、乳牙守在那裡,「我看不見她,但我相信她的靈魂能看到我」。

震後,建築師劉家琨去聚源中學,見到劉莉在廢墟中哭泣,當看到劉莉手中拿著一直珍藏的臍帶、乳牙時,他被「抓住了」,當場記下了劉莉丈夫胡明的電話。

幾天後,劉家琨給胡明打電話,說想給胡慧珊建個紀念館。

面對失去愛女的劉莉和胡明,劉家琨想做一件能安慰到他們的事,他最擅長的是修房子,很自然地產生了修紀念館的想法,「讓死者不再是統計數據中的一個單位,或者死亡名單中的一個名字」。

當時只想紀念女兒的劉莉,並不清楚劉家琨的具體身份,也不知他究竟能不能建成紀念館。見到劉家琨時,劉莉當場下跪,覺得他是恩人。

劉莉捐出了女兒的幾乎所有遺物,在劉家琨的建議下,保留了臍帶和其中一顆乳牙。劉家琨鼓勵劉莉再生一個,向命運抗爭,說再生的話還叫「胡慧珊」。

2009年5月,距離都江堰約70公里外的建川博物館內,一間外觀上近似於震後帳篷的小房子建好了。館名是劉莉練習了很多遍後寫下的字:胡慧珊紀念館。

劉家琨回憶說,徵得劉莉夫婦同意後,真正設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秒鐘。那時,到處都是抗震救災的帳篷,他就畫了一個帳篷式的小房子,這是最樸素的狀態,既是他的個人記憶,也是大家的集體記憶。

房子外面是最樸素的抹灰,當時劉家琨有很多考慮,但最後還是決定樸素到底。房子裡面是粉紅色,這是胡慧姍最喜歡的顏色,劉家琨特意找了一個和胡慧姍年紀相仿的實習生去調色。

「(裡面)有一個凳子,頂上有光亮照進來,這個房子應該是她一個人的天堂。」劉家琨說。

紀念館門口栽著一顆桂花樹,這是劉莉選的樹。桂花每年秋天盛開,剛好是胡慧珊的生日時候。在劉莉眼中,滿樹盛開的桂花,其中一朵就是女兒。

紀念館沒有對外開放,門上特意安裝了透明玻璃,透過玻璃可看到一個粉色的世界。小房子的四壁,掛著胡慧珊的照片、獎狀、證書、小說手稿、裙子、圍巾、跆拳道訓練服、羽毛球拍,書桌上放著雜誌和小說。

一位畫家給胡慧珊畫了素像,一名詩人留下了詩句:但願我從未出生,從未被紀念,從未被母親抱在懷裡。

女兒擁有一個18平方米的小紀念館,劉莉不敢再奢望太多,「女兒生在平凡家庭,希望她永遠被記住,一代代被記住」。

「紀念和尊重所有的普通生命。」劉莉也清楚,紀念館不僅僅是給胡慧珊一人建的。

汶川地震中,逾8.7萬人遇難。據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年5月的對外通報,地震中,四川省經審核認定的死亡學生和已經核查但尚未宣告為死亡的失蹤學生共有5300餘名。

劉家琨表示,胡慧珊是一個平凡女孩,正因為她是一個平凡女孩,意義更加特殊,公眾對個人的關注不夠,但對平凡個人的關注是更重要的事情。

劉莉一家仍居住在10年前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鳳凰重生

劉莉再次懷孕時,她堅信是女兒投胎回來了。

最初,她想給這個孩子也取名為「胡慧珊「,認真考慮後覺得不妥,「對兩個孩子都不公平,孩子長大後,會不會認為是姐姐的替代品?」

「 我感覺女兒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得為她做點什麼。」劉莉想了一幅對聯,上聯是「天降祥瑞鳳凰重生」,下聯是「地放異彩情誼長存」,橫聯為「永遠的胡慧姍」。她請書法老師寫好這幅對聯,在家裡給胡慧珊開了一個同學會。

邀請女兒的同學、好友時,劉莉就說,她懷孕了,這是胡慧珊重生了。那一天,他們一起聊胡慧珊,一起暢想未來。

這也是QQ號網名「鳳凰重生」的由來。

當時,劉莉已經41歲,是高齡產婦,身體不堪重負,手、腳都腫了。劉莉提前為尚未出世的孩子想好的名字,女孩叫「胡慧恩」,男孩叫「胡慧俊」。預產期和胡慧珊的生日很近,劉莉想在胡慧珊16歲那天生下孩子,但孩子早產了,是女孩。

「慧代表姐姐,是姐姐的重生;恩是要感恩姐姐,她的離世是我的新生,還要感恩好心人。」劉莉沒給胡慧珊取個小名,她給小女兒取了小名,或許這樣小女兒就好養、幸運些。

胡慧珊喜歡在雨中和劉莉打一把傘偎依在一起,於是,劉莉給小女兒取小名「雨順希」,也有順利、希望的美好寓意。

這一次,劉莉不敢保留臍帶了,她把小女兒的臍帶埋在土裡,希望它能夠茁壯成長。為了給小女兒保留成長紀念,小女兒屬牛,她用小女兒的胎毛裝飾了一頭牛;她還保留小女兒剛出生時的手印、腳印,打算作為小女兒18歲生日的成人禮物。

自小,劉莉就告訴胡慧恩,她有一個姐姐。劉莉說,小女兒開口說的第一句,不是喊媽媽,而是叫姐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帶小女兒去拜祭姐姐,小女兒一直知道,她的姐姐在天堂讀書,沒法回來。

小女兒慢慢長大,長年患有哮喘的劉莉沒有外出工作,一直呵護著小女兒的成長。近年,劉莉在QQ空間上記錄小女兒的東西越來越多。劉莉發現,大女兒像父親,小女兒更像她,比姐姐調皮些、好勝些。

「生活是生活,懷念是懷念。」劉莉逐漸意識到,最重要的是照顧好小女兒,「不能往回走,往回走就是痛苦」。

過去,劉莉就憧憬著,怎麼送胡慧珊到外地讀大學,女兒會成為他們的驕傲,女兒婚後他們就退休幫女兒帶孩子。然而,一場地震,一切成空。

如今,劉莉一家仍住在地震前買的80多平方米房子里,她不敢再設想未來,只希望小女兒過好每一天,也不要求小女兒多麼出類拔萃。「現在不想,過一天是一天。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9歲的胡慧恩放學後會自覺做作業,沒有得到100分,她有些難過,不敢大聲跟劉莉說。胡慧恩還不能明白,母親劉莉給了留她一項使命:要把紀念胡慧珊的方式繼承下去。

「最後一口氣,我會跟小女兒說的。」

小女兒胡慧恩屬牛,劉莉用她的胎毛裝飾了一頭牛,作為出生紀念。

最好的結局

通過紀念館門口的玻璃,凝視粉紅色的小房間,讓人忍不住地想:15歲的她,此前有怎樣的人生?

胡慧珊,1992年10月11日出生,在青城紙廠長大。身高162厘米、微胖的她是個吃貨,惦記美食,每周末家裡都會加餐。劉莉至今記得,女兒最愛吃糖醋排骨、粉蒸牛肉、泡鳳爪、蛋糕、餃子、甜水麵、米線等。

胡慧珊喜歡唱歌,最喜歡的明星周杰倫和蔡依林,曾教同學唱過周杰倫的歌,用蔡依林的歌自編自導了一個節目,獲得學校藝術節第一名。胡慧珊教劉莉唱《青花瓷》,劉莉一直沒學會。胡慧珊也追過超女、快男,甚至把劉莉也帶進了「坑」,母女倆一起用手機簡訊給喜歡的明星投票。

胡慧珊喜歡籃球、游泳和街舞,游泳敢和教練比拼耐力,曾參加全年級女子籃球賽拿下冠軍,本打算中考結束後去學街舞。

胡慧珊愛乾淨,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頭,每周去學校帶得最多的是襪子,幾乎每天換一雙。人緣好,胡慧珊有一個外號「豬」,她並不排斥這個外號,還笑著說,就是喜歡《春光燦爛豬八戒》中豬八戒,挺可愛的。

胡慧珊沒有走出過都江堰,她嚮往大海,最想去北京。胡慧珊遇難後,劉莉和丈夫胡明去雲南散心,他們抱著胡慧珊的照片一起拍合影。

胡慧珊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父親胡明曾在西藏當過兵,後分配至青城紙廠,外公是青城紙廠的技術員,母親劉莉自小也在青城紙廠長大,後進入青城紙廠工作。2003年,青城紙廠倒閉,胡慧珊的父母均下崗了。為了謀生,父親成為了一名計程車司機,母親擺過地攤,做過美容店店員,幾乎什麼都干過。

經濟拮据,在2008年之前,一家三口一直擠在18平方米的舊房裡。

一位好友給胡慧珊留的言。

2008年,借了幾萬元,全家終於搬進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胡慧珊第一次有了自己卧室,她很開心,想把房間刷成藍色,父親沒有同意。劉莉說,胡慧珊喜歡粉紅色、藍色和黑色,她喜歡穿黑色的襯衣,很多物品都是粉紅色的。

胡慧珊和母親劉莉關係很好,兩人像姐妹,會一起照大頭貼。買東西吃時,胡慧珊都要母親先吃一口她才吃。胡慧珊小學畢業那年,劉莉換上了嚴重哮喘,胡慧珊守著劉莉,哪裡都不去。同學邀請去耍,胡慧珊都拒絕了,「我媽媽病了,我要守著她,我要照顧她。」

胡慧珊的成績一直很好,見家庭困難,她決定報考偏離市區的聚源中學,該校可以給成績優異的學生減免學雜費。拿到錄取通知書,全年級七個班考了第32名,胡慧珊很不滿意,發誓要衝上去。

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胡慧珊考了全年級第二,比第一名差0.5分。學校安排劉莉上台發言,介紹成功的教育經驗。所有家長都在台下看著,劉莉沒經驗,有點怯場,胡慧珊給她打氣,「沒事的,你去嘛!」

在劉莉眼中,胡慧珊學習一直很自覺,幾乎不用管,從未操過心;有時周末,父親讓她出去,去上上網,她都不願意去。

初中同班同學張瑤透露說,他們年級有三四百人,初一時,胡慧珊的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後面稍微差點,但都是年級前二十以內。

在地震中,聚源中學教學樓坍塌(翻拍)。

成績好,長得漂亮,唱歌好聽......張瑤也給出相似的評價:胡慧珊就是他們那個時候比較完美的類型,是大家都比較羨慕的人。

胡慧珊自小有文學夢,愛寫作,喜歡韓寒、郭敬明,夢想長大後成為敢說敢寫、讓人崇拜的作家。地震前,胡慧珊和劉莉去書局買書,看中了一套書,全部買下來要好幾十元,胡慧珊堅持先買一本看看,不要浪費錢。地震後,劉莉沒有找到那本書,聽胡慧珊的同學講,他們早商量好,一人買一本,互相輪著看。

初二那年,胡慧珊寫了兩篇小說,一部是《我的靈魂系著你》,一部是《冰凝橙夏》,每篇都有上萬字。劉莉多次讓胡慧珊去投稿,胡慧珊不好意思,沒有投。地震後,劉莉把兩篇小說照原稿謄寫了一遍,把原稿捐給了紀念館。

張瑤說,胡慧珊一家的教育方式很特別,胡慧珊和父母就像朋友一樣。在胡家,有「二、姍、四」的叫法,胡慧珊的父親胡明曾說,家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是朋友,可以互相叫名字,胡明排行老二,於是叫「二」,劉莉排名老四,於是叫「四」。

在劉莉心中,在另一個世界,胡慧珊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可能已經找到照顧她的人了。劉美多說,「很想她,希望她能過得很好,也希望她別忘了我......」

2016年10月6日晚,劉莉做了一個夢: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人說,「她現在在台灣,被一對福建夫妻收養了。」按照對方提供的電話,劉莉撥了過去,接電話是一位中年婦女,開始說「你打錯了」,後面又說「她走了,離開這裡了」。

這個夢,劉莉覺得這是女兒給她的禮物,也是最好的結局:她還活著。

本期編輯 邢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迎風長肉好悲傷,生酮飲食有沒有用?來看看醫生的減肥筆記
三學生送跌倒老人回家遭誤解,老人安詳離世後兒子來校致謝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