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待高血壓?

如何看待高血壓?

按 語

前一篇《什麼是科學的飲食》,本只是閑聊的心得,沒想到放在網上竟然受到熱情的關注和肯定,24小時閱讀量超過了4000,可見網路傳播的力量是現實空間所無法比擬的。我一方面非常感恩大家對自己的認可,另一方面感到責任的重大和前所未有的壓力:畢竟健康話題和每個人的家庭及生活息息相關,如果陷入「瞎子摸象」,很誤導公眾;但如果中規中矩,按照教科書理論和國際標準進行闡述,大家還不如直接百度,其紛繁複雜的專業術語,恐怕難免使公眾一頭霧水、難以分辨,並且也難以獲得實用的生活建議。

思前想後,還是堅持初衷,繼續講一些自己的從醫經驗和體會,希望大家記住一個前提: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習思考和分析的過程,而不單純是依葫蘆畫瓢,斷章取義地套用,如在實際使用時有不清楚的地方還希望隨時交流,切記一點:健康干預和醫療行為是動態的、整體的、個性化的!

接下來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困擾所有家庭的慢病管理,主要集中在三高、心腦血管疾病、腫瘤風險、過敏、失眠焦慮等精神不適等方面。

今天先和大家交流一下「三高」中最常見的高血壓。

1.如何來看血壓指標?

2.高血壓對機體有什麼影響?

3.如何控制好血壓?

4.高血壓是遺傳病而無法避免嗎?

1

如何來看血壓指標?

最近美國出來新的高血壓標準,從原來的140/90mmHg,下降到130/80mmHg,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那麼我們是不是知道這兩個數字到底表示著什麼意思,是怎麼展示著血壓狀態呢?相信很多人不甚了了(甚至包括我們的專業醫務人員),我這裡談一些我的粗淺理解,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血壓情況,才能正確地應對和處理,使生活無虞。

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斜杠兩邊的數值,收縮壓是血壓帶放氣降低對血管壓力直到聽到第一記響聲時的數值,也代表著心臟泵血剛好可以對抗血壓帶對血管的壓力,讓血流開始通過時的血液衝力,也就是表示心臟的收縮功能。如果收縮壓增高,則代表著心臟的負擔加重,一直以較興奮的狀態在工作,這裡便會產生一個疑問,心臟收縮狀態高能力不是一個好事情嗎?我們不妨想一下,心臟的收縮能力是有很大潛能的,如果平時就一直以高能力狀態展現出來,而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那麼在遇到機體對心臟有特別應急的需要時,心臟是不是就要不堪重負了(所以運動員有著很好的心血管儲備,平時心跳就會很慢,當然這是生理性的,和心跳過緩的病理狀態是不一樣的)?當然,同樣道理,收縮壓如果很低的話(比如低於120mmHg),就表明心臟機能差,會影響機體供血供氧,就需要提升心臟機能(比如人蔘補氣)來升高收縮壓了。所以,健康的收縮壓應該是保持在120-140mmHg之間的一個穩態(根據不同年齡),特別注意是一個穩態,因為收縮壓高對機體的危害除了使心臟處於高負荷狀態外,還會因為波動過大造成心臟內渦流,對心內膜和血管內膜造成損傷,進而引起和加重心臟損傷和動脈硬化。

我們再來看舒張壓,舒張壓是血壓帶從聽到第一聲後逐步放氣到聽不到聲音,表示血壓帶對血管已不造成阻礙,血液能夠順利流動,其意義是顯明動脈的彈性狀態。血流是這樣形成的,心臟在泵血時,動脈有一定的彈性,它會將心臟泵出的血液收納,起一個緩衝作用,並不是馬上直接進入周圍循環,這樣,也保證了血壓不會跟隨著心臟的收縮節律而出現明顯的巨幅波動,心臟舒張時(收縮後),動脈會回縮,將前面儲存的血液繼續輸送到周圍,從而保證了血壓的穩定,以及機體對血液(包括其攜帶的營養物質和氧分子)的持續需求。如果舒張壓偏高(高於90mmHg),就表明動脈彈性差且較硬(動脈硬化),就像一個硬管(而不是軟管),需要用很大的壓力才能阻礙血液流動,這時,血管的儲備機能就很差,血流會隨著心臟的泵動而忽快忽慢,容易造成各臟器間斷性缺血(當然這個間斷性是很短的,不到1秒),以及血壓波動過大引起心血管損傷加劇,進入惡性循環;如果舒張壓偏低(低於60-70mmHg,要和年齡、性別、基礎血壓、收縮壓結合起來看),也表明血管彈性較差,但還保持柔軟狀態(動脈硬化早期,或長期心臟高機能狀態,不一定是長期高血壓,可能是泵血時高血壓),血管儲備機能同樣也較為薄弱,也對心血管的正常運行會造成影響。

從上面闡述我們大致可以了解血壓是怎麼構成的,它們是如何對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起作用的,我們也就可以在生活中很清晰地了解自己,並且知道如何去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血壓了。另外補充一點,人體為什麼需要血液,血液可以為機體各器官、組織、細胞帶去攝入和合成的營養物質,各類激素酶類,以及氧氣(血紅蛋白)等,也可以將體內的代謝產物攜帶至腎臟、腸道、呼吸道、皮膚等排泄。所以如果血壓不穩,就會出現各臟器受損。

2

高血壓對機體有什麼影響?

剛才已提過,血壓需要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才能使機體保持正常的運轉,那麼高血壓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呢?有些人基礎血壓就一直很高,可能會在160/100mmHg,但也沒有不舒服;有些人基礎血壓一直很低,比如90/60mmHg,同時還有貧血,經常會有頭暈表現(中年女性比較多見),治療時反而要以升血壓為主。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血壓高比血壓低好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然整個世界和這麼多專家何必去致力於高血壓的研究和治療呢?還出了這麼多標準。

高血壓最主要的危害,是長時間對心臟和血管的高負荷和壓力波動,造成心血管和各臟器血管內膜的損傷,以及心血管肌力的減退,進一步加重血壓的波動,導致惡性循環,並加劇了動脈硬化和臟器的缺血和代謝障礙。高血壓會引起機體各個臟器組織細胞的供血和供氧不足,以及代謝產物排泄不暢而瀦留,進一步產生細胞的各類變性甚至惡變,進而導致臟器功能衰竭,或成為腫瘤產生的基礎。當然,高血壓對機體最直接的損傷,還是在於會引起一系列的心臟和血管損傷,造成心功能衰竭、心腦血管梗塞或進而破裂等疾患。

由此可見,高血壓是一個會導致全身各類疾患的慢性病,即使是一個穩態的高血壓,長此以往,也會對心功能儲備以及血管機能造成損傷,隨著年齡增長和機體應激反應增多,原本能夠承受機體任務的心血管也將會不堪重負,所以,能早期對高血壓進行干預,控制在穩定狀態是必須的。

3

如何控制好血壓?

上面講了,要控制高血壓,那為什麼這部分標題卻寫成「如何控制好血壓」,是不是漏了一個「高」?顯然不是的,上面提到過,血壓是維持各器官、組織和細胞正常活動所必需的,血壓過低也會導致缺血缺氧和代謝產物的瀦留。從某個角度來理解,高血壓還容易引起人們重視,能夠很好控制;低血壓卻往往會被人忽視,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在長期服用降壓藥時,如遇上疲勞、天熱、乾渴等情況,很容易引起一過性的低血壓,這時候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因為不適加大藥物用量,就有很大機率會導致心腦血管嚴重供血不足,甚至有動脈硬化和狹窄基礎的人就可能會出現心肌梗塞或腦梗塞。很多中風病人在發病的剎那,就是因為低血壓造成的,現在中風已有年輕化趨勢,很多40-50歲的白領就出現中風,嚴重影響了他們為社會的創造能力,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疲勞、乾渴、一過性低血壓造成。

因此,控制好血壓,是要根據每個個體的情況,結合他(她)的年齡、性別、遺傳史、生活習慣、現有病史、基礎血壓、服藥情況,將血壓維持在一個對他個體合適的範圍之內。血壓過高、過低,以及長期處于波動狀態對身體都是有害的,因此如何將血壓控制穩態,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地吃幾片降壓藥就能實現的。看過高血壓科的病人比較清楚,治療高血壓需要觀察動態血壓,就是24小時血壓,然後才能根據血壓波動的實際情況,以及高點和低點的位置以及出現的時間,來分析判斷患者高血壓的原因,從而制定治療計劃,儘可能將血壓控制在平穩狀態。然而,一般人不可能一直24小時攜帶著動態血壓儀,醫生也沒有這麼多的精力來眷顧個別患者,因此,病人自己對血壓的監控和對用藥的調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麼血壓到底如何能控制得更好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一是不能過低,這裡包括基礎血壓就低的,要把它給升上來,可以通過補充營養(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改善貧血,增加血容量(多補充水分)來實現,也可以適當補充點人蔘(根據診脈情況而定,生曬參和紅參效果可能會更好);而高血壓用藥後造成一過性降低的,那就要注意控制用藥品種和用藥量。二是不能過高,尤其是不能過多波動,要降低高血壓和波動對心臟、血管造成的損害,下面著重介紹一下對高血壓和波動的控制。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的和繼發性的,原發性的就是不明原因的,大多和遺傳因素有關,這些患者的心臟和血管在遺傳背景中較容易受損,導致心血管的負荷容易增加,從而產生高血壓;繼發性的就是能夠找到明確原因的,比如嗜鉻細胞瘤、動脈硬化、水鈉瀦留、肝腎損傷、心力衰竭,等等。有慢性損傷造成血壓逐步增高的,也有急性病損導致反射性升高的(往往還伴有心率加速,是機體的自我保護反射機制)。在治療上,除非有非常明確的病因可以去除的(如嗜鉻細胞瘤手術),其他病因對患者來說並不需要去搞得非常清楚,因為總體來說就是心臟處於高興奮狀態和血管負荷增加兩個因素。所以有效治療就是從降低心臟高興奮狀態和降低血管負荷兩個環節入手。

治療分為藥物和非藥物,首先選擇的肯定是非藥物治療,可以從低鹽(降低水鈉瀦留引起的血管高負荷)、降脂(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和修復血管內膜(阻止動脈硬化發生)、降低血粘度和增加血細胞間的柔順性(降低血液流動阻力)等入手,這些可以通過科學飲食、營養素補充(比如大蒜、生薑、銀杏、魚油等)、適量運動等方式去實現。

說到藥物,往往大家又是一頭霧水,這麼多的降壓藥,有進口和國產的,不同醫生還推薦不同的(有時還擔心醫生是不是為了回扣開藥),到底用什麼為好?病人也往往會和醫生說,給我用最好的;還有個誤區,就是往往希望用單一葯,感覺藥品種越用越多,是不是沒救了,會灰心喪氣;另外還有,不知道能不能停葯,恢復到健康時的狀態,擔心藥用多了以後會無葯可用,從而病入膏肓。這裡說幾個原則,希望大家一定要了解:

1.高血壓一定要控制好,不是你不用藥它就不在了,或者你現在不用,今後可以延長這些藥物對你的適用期。如果高血壓不控制好,心血管情況只會越來越差,負擔越來越重,步入惡性循環,臟器也會加重損傷,隨著病情加重,原來有效的藥物也會變得無效;而早期高血壓需要使用的藥物並不多,可能少量的藥物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治療效果,從而有效降低臟器負擔,起到延長器官正常機能的作用。

2.降壓藥的使用是個體化的,每人不一樣,切忌照搬別人的方式。降壓藥的使用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個(根本不用擔心),單個有效就用單個,多個是作用於高血壓產生的不同環節,協同作用後可以降低每個藥物的使用量,減少副作用而增強療效。因為每個人的高血壓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高血壓的用藥是需要根據藥物的起效後逐步調整到最適合的,如果不方便在醫院調整的話,就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調整到位,這個時間大約在3-5天,期間需要自己監測血壓。

3.常用高血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可以降低水鈉瀦留,但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增加了血流阻力)、鈣通道阻滯劑(擴張血管,降低血流阻力)、血管緊張素酶抑製劑(減少血管收縮物質,抑制血管的收縮,降低心臟負荷和血管阻力)、沙坦類(直接作用於血管細胞表面受體,抑制血管收縮,降低心臟負荷和血管阻力)、β受體阻滯劑(抑制心血管的興奮性,降低心血管負荷)。由於大多數高血壓的原因來自於血管負荷較重,所以預防和治療時首先需要採取的方法是降低血流阻力,因此使用藥物時,鈣通道阻滯劑的藥物往往是首選,尤其是對舒張壓高於90mmHg而脈壓差(收縮壓—舒張壓)小於40mmHg的患者,其次再考慮血管緊張素酶抑制類的(個別人會有咳嗽或高鉀血症的副作用)或者沙坦類的藥物(收縮壓和舒張壓一起降的),β受體阻滯劑一般可作為配合輔助性用藥,利尿劑基本不用,只有在某些復方藥物,或者很難控制的高血壓病人中才使用。

4.觀察血壓指標,除了看收縮壓和舒張壓,還有一個重要點是觀察脈壓差,建議要控制在40mmHg以上,如果脈壓差低於40mmHg,很容易造成血流障礙,供血不足,甚至臟器受損,嚴重的導致心梗和中風。另外對於基礎血壓偏高的人群,不建議急速地降壓,而應該平穩地下降,下降到140/90mmHg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還有就是,要避免血壓的過度波動,過度的波動比單純的高血壓給機體帶來的損害更為嚴重。所以科學合理仔細地使用藥物,並結合非藥物的干預,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4

高血壓是遺傳病而無法避免嗎?

一個高血壓的原理說了那麼多,大家有沒有可能越看越怕?尤其家族有遺傳史的是不是就無法避免了呢?或者患了高血壓後,就會陪伴終身,越來越重呢?

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所謂遺傳,就是攜帶了某些高血壓的易感基因,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患病的閾值降低了,也就是在同樣的外因干擾下,有這些基因的人比沒這些基因的人更容易患病。那麼我們如果把這些外因控制好了,不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突破這個閾值了嗎?這些外因,就是生活習慣、飲食喜好、環境污染、精神壓力,等等,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指導和個體的遵循去有效干預的。反而,如果不注意控制好外因,就是沒有這些基因(發病閾值較高),外因的干擾也會突破閾值而發病。所以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科學的飲食和環境,對避免高血壓的發病,乃至所有疾病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那患上高血壓後,是不是就是不治之症了呢?同樣是「NO」。前面已經為大家分析了高血壓的原因,我們只要有效地消除這些原因,就可以阻止高血壓的發展和加重,並且逐步改善機體內環境,把血管內的垃圾清理掉,讓心臟不在高負擔狀態下工作,就會使高血壓逐步減輕,甚至消失。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壓的產生是個長期的過程,血管內多年來形成的垃圾也不可能馬上被清除,所以我們也不要希望能夠立馬就恢復到健康人的狀態,但只要我們有信心,不悲觀,科學正確地進行日常干預,高血壓就不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並能日漸疏遠,離我們而去。

————————————————————

附錄:

測量血壓的正確方式:供參考,無論是手動還是自動的血壓計,測量時需要將血壓計與心臟位置持平(左側四、五肋間,捫到心跳處),測量位置選左肘動脈,休息時或躺卧時測量為準。如果運動剛結束、站立、換右手、血壓計位置不與心臟持平,都有可能出現忽高忽低現象。大家很多反映自動血壓計不準,一大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

作者簡介

邵鈞,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碩士,資深全科顧問,能量醫學和功能醫學專家,曾獲中華醫學科技技術三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部863課題子項目負責人,中國生物工程協會基因治療分會委員,原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原生物晶元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場總監,原上海交通大學國家生命科學研究院特需醫學與健康研究所執行所長,專長於個性化健康干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血壓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是很常見的一個慢性疾病,高血壓別碰這幾種食物,吃了會進一步惡化的
太可怕!這類人得高血壓最危險!一杯茶,降壓控壓竟如此神奇

TAG:高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