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克里希納·多西:來自印度,為窮人蓋房

巴克里希納·多西:來自印度,為窮人蓋房

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被譽為「建築學界的諾貝爾獎」,每年由凱悅基金會頒發,以表揚在世的建築師。2018年,第45個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發給91歲的印度建築師——巴克里希納·多西,這是普利茲克建築獎第一次授予印度建築師。評委對其評論為:「其作品影響到了社會上各個經濟階層人們的生活。」

巴克里希納·多西1927年出生於柬埔寨,曾經是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的學生以及後來的合作夥伴,已從事建築設計有70餘年。他的建築深受印度東方文化影響,極具詩意。自1950年代至今,多西完成了多種建築類型的設計。作為印度獨立後屈指可數的現代建築先驅之一,他是印度當代建築史上活著的傳奇。

對窮人的持續關注

多西將多年的生活感受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體現為:對人民生活質量與弱勢群體的持續關注。出於對印度貧民階層的關懷,他設立了Vastu-Shilpa環境設計基金會。該基金會在低造價住宅及城市規劃領域的開創性探索在印度內外均享有盛名。

許多為外來者提供落腳之處的貧民窟並不能帶來安全感,沒有土地所有權,沒有最基本的電力、排污設施,衛生狀況堪憂,疾病傳染,甚至還有黑幫勢力。

阿冉亞低造價住宅

多西於1982年設計建造至今的阿冉亞低造價住宅項目為經濟弱勢群體(EWS)提供了居身之所,它旨在為經濟弱勢群體提供居身之所,創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該住宅群呈直線形處於86公頃地區中,可容納8萬人以及6500間住房。房子的基本結構非常簡單,約佔地30 平方米,用磚塊打造地基,厚重的牆體更能適應印度炎熱的氣候,並匹配了廁所,能夠排水和通電。

為了證明設計可行,政府先讓多西建造了 60 間樣板房作為試點。最初的60 間樣板房形態相近,正因其形態簡單、基本,所以留出了變化的可能性。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房屋進行擴建,滿足自家需求以提高生活質量。這種類型的房屋賦予居民以選擇的自由,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多樣的空間用途。就這樣通過分段造房,從最廉價的材料搭建的結構起步,用磚塊和水泥加固,再逐步擴展,最後臨時居所成了更為穩固可以長期居住的建築物。

一份摘自《阿冉亞低造價住宅回訪報告》指出,「2017 年,我們對阿冉亞住宅項目進行了回訪。我們意識到,只要給予那些貧苦的人一塊土地,配以廁所、電力等最基本的設施,他們關於家的願望和夢想就能變成現實。今天,那些曾經無家可歸的人的生活已經變了模樣,他們以土地的形式獲得了社會安全感,由此改變了自己對生活和生存的看法。今天,他們的孩子會去英語學校,他們擁有了摩托車,有些甚至擁有了汽車。他們把自己的臨時庇護所改造成了三層小樓,使之適應自己的需求,成為自己真正的家。」

有人評價:「多西能夠敏銳洞察建築物所處的情境,他的方案綜合考慮到社會、自然環境和經濟等各個維度,因此他的建築完全貫徹了可持續性原則。」

建築與生活共生共存

許多建築師驚訝於多西竟然將貧民窟變成了一個自我循環的微縮城市。「就像我們研究貧民窟時發現的那樣,改善他們的居住狀況並不只是讓他們搬進一個新的地方」,在多西看來, 「很多政府的公屋計劃覺得這就夠了,但在新的公屋裡,人們被切斷了原有的社會關係,卻沒有新的公共空間能和新鄰居們打交道」。

多西構想了傳統的街道生活,他依照原有地勢設計出非直線形的街道,人們可以自發地在這些寬度各異、偶有轉彎的街道空間內活動,機動車的行駛範圍則在中軸線的商業區。正式的商業鋪面靠近主幹道,而非正規的小攤販可以在狹窄的內街和開放區做生意,他們與車輛互不干擾。

在多西看來建築並不是一種外在的空間、形式或結構,而應該是身體的延展,是人的一部分。建築的核心是人,關乎每一個人的吃穿住行,關乎天氣、地理、美學和文化,建築必須營造一種愉悅感。建築和生活共生共存,便值得慶祝。如果不是,便不算建築。

本土文化與崇尚自然

多西的其他知名建築作品還包括環境規劃與技術中心 ( 現CEPT 大學,艾哈邁達巴德,1966-2012 年 ),泰戈爾紀念劇院 ( 艾哈邁達巴德,1967 年 )、印度學院 ( 艾哈邁達巴德,1962 年 ) 和Premabhai 大廳 ( 艾哈邁達巴德,1976 年 ) 等。

多西本身深受印度本土文化與禮儀的影響,同時注重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充分體現設計中的詩意與哲學。「我所有的項目都要花上5年、10年或者20年的時間分階段建成,因此建築個性也在變化」,多西說,「所以這是我對於時間的理解:它們都與自然息息相關,與宇宙規律相關」。

▲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1977——1997)

比如於1983年建成的班加羅爾管理學院,多西以寺廟建築為原型,重新定義了室內外空間的開放和封閉概念,將各功能區有效地聯繫起來,外部石牆爬滿藤蔓植物,內部院落和小徑迎合人行尺度,加上建築色彩與光影變幻,整個校園沉浸在時間的遊戲中,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校園是一個漫步場」,多西曾這樣說道。

一直以來,多西向大家展示了傑出的建築和城市規劃,除了滿足功能和結構上的需求外,更應該考慮到氣候、場地、技術、工藝等因素,以及在最廣義的範圍內,融合對於文脈深入理解和欣賞。建築需建立於功能之上,運用以詩意和哲學,在人類的精神層面與其產生共鳴。身兼多職的多西作為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授,長年累月為家國做了無數貢獻,成為了不可撼動的榜樣。

素材來源:雅昌藝術網、搜狐時尚、好奇心日報、CNKI《巴克里希納·多西:用建築設計影響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蘆思奇

文章校對:楊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傳大設計 的精彩文章:

一個服裝品牌能為瀕危動物做什麼?
Jasper Morrison:平常至極

TAG:中傳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