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度的神之子:開掛背後有一條清晰的文化脈絡

印度的神之子:開掛背後有一條清晰的文化脈絡

假如詢問一名身居海外的印度裔影迷,哪部影片是他近年來的最愛,他的回答很可能不是「寶萊塢」出品的《摔跤吧,爸爸》,而是來自「托萊塢」的《巴霍巴利王》。後者以IMDB 8.4的高分,160億盧比的全球票房力壓前者,憑藉的是印度深厚的歷史文化,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觀,以及催人淚下的英雄悲歌。

在號稱100億盧比的《羅摩衍那》尚未開拍前,耗資35億盧比的《巴霍巴利王》註定要長期佔據「印度史詩大片」的頭把交椅。這部脫胎於《摩訶婆羅多》的上下兩部頭大戲,用兩代人的情仇,充分展現了印度文化中的「神性」和「人性」共生,也彰顯了印度電影人比肩好萊塢的野心。

來自南印電影基地的工業水準令人嘆服,單片成本換算成人民幣只有1.7億,從視聽效果來看,說「泰盧固語」的英雄還真是「誠意之作」,絲毫不摻水分。無論是宏偉精緻的建築,還是仙境般的自然景觀、慘烈的戰爭場面,都令人心生敬畏,而一些腦洞大開的場面設計,如水淹峽谷和拋人攻城,也不得不驚嘆導演拉賈穆里的想像力爆棚。反正這本就是源自神話傳說的話本,都是半神式的英雄,什麼物理規律,凡人眼界就不用太顧及了。

只要有足夠強大的產業做基礎,精美的服道化和成熟的CG都不是問題。從《巴霍巴利王:開端》到《巴霍巴利王2:終結》,主創都熱衷於創造建築奇蹟,像宮殿、城牆、雕像等都以宏大為美學指導,同時又在最體現文化元素的細節上做得更豐富,很適合在IMAX這種巨幕上呈現。例如摩希施末底和昆達拉的王城在風格上就不盡相同,前者森嚴雄偉,主調是金碧輝煌和高屋大廟;後者則是精緻秀美的白色,就像是泰姬陵,配合的是提婆犀那公主的女性屬性。在這些奇觀化的場景里,又充填了大量的群眾演員,俯首歡呼,列陣殺戮,乃至於血染沙場,讓大場面有了史詩般的悲壯感。《巴霍巴利王》毫不避諱對好萊塢的模仿,尤其是對寬銀幕史詩片的場景借鑒,魔幻大片的調度,奇思淫巧的武器和動作戲,拉賈穆里都信手拈來,而男女主角一同彎弓射箭的俠侶英姿,又頗具舞蹈性,讓人聯想到咱中國的《射鵰英雄傳》。

當然郭靖是「真·傻小子」,巴霍巴利則是「裝·傻小子」,這場「追女戲」是全片中唯一的喜劇橋段,也是最浪漫的設計,天鵝船上天的一幕,美輪美奐,真如神仙眷侶。總體來看,《巴霍巴利王2:終結》的編排不僅有史詩性,還有娛樂性,頗適合國際市場,而一些極具印式傳統的審美偏好,則需要更包容,更多元化的理解。還好,觀眾如果經歷了《巴霍巴利王:開端》的洗禮,到這部時,像「自帶吹風機」,隨時隨地擺pose,動作升格鏡頭,壁畫站位構圖等等,多少也都習慣了。與其再去笑場,還不如思考這種視覺崇拜背後的文化脈絡,如何與史詩語境更為貼切,從文化輸出的角度來看,這些都算是種沉澱多年的欣賞習慣,足以改造著世人既有的觀影經驗。

雖說是競爭對手,但拉賈穆里也要感謝下阿米爾·汗,若非《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熱賣,這部《巴霍巴利王2:終結》很可能就無緣引進。兩年前上映的《巴霍巴利王:開端》,中國票房只有700多萬人民幣,如今《巴霍巴利王2:終結》終於可以補全另一半的割裂結構了。說來這種「好人蒙冤,惡人橫行」,最終靠子嗣來複仇的劇情,也算是印度電影中屢試不爽的套路,可偏偏觀眾就沉浸於這種苦情,享受昭雪一刻的快感。如果說上部講的是小巴霍巴利的養成,復仇大業尚未實現的話;那下部就是他父親,老巴霍巴利王儲的悲劇,仁慈愛民者,被崇尚武力的小人奪權,在浪漫的愛情和陰險的宮斗之後,是血債血償的殘酷和悲壯。對英雄的渲染無所謂過譽,說到底還是印度人最擅長的「造神」體系,兩代巴霍巴利都是「神之子」,他們的境界和行為,本來就應劃入神跡的範疇。英雄也是濕婆的化身,在上部中力扛象徵繁衍的林伽,英雄本是濕婆的化身,到了下部的高潮對決時,銀幕上又是那個白色的林伽,濕婆的圖騰,在頌神的主題曲中,給了小巴霍巴利「逆襲」的神力,觀眾若是了解個中淵源,就不會對最終的「開掛」感到詫異了。

在《巴霍巴利王2:終結》的兩個半小時里,侄子對叔叔「哈姆雷特式復仇」只佔到了五分之一的篇幅,主要劇情還是在摩希施末底王朝的兩位王子間展開。巴霍巴利的英勇仁慈,巴拉德瓦的殘忍狡詐,是最標準的正邪對比,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宮斗的構陷算不上複雜,可歷史上各種奪門之變,最難的本就不是陰謀策劃,而是手足相殘的無情。若非巴霍巴利「愛江山更愛美人」,巴拉德瓦原本沒有機會登上王位,他的狠辣不在於對敵人,對百姓,對巴霍巴利一家三口,更在於對母親也能一箭下去,趕盡殺絕。這種無差別的惡,同巴霍巴利的善一樣太過強烈,反而有點臉譜化了。

相比之下,太后和衛隊長在塑造上就更豐滿、立體些。希瓦伽米太后一輩子英明果斷,卻太相信兒子了,一念之差釀成大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來補救。卡塔帕衛隊長雖出身奴隸,卻與王子建立了超然的友誼,不僅是這出「古希臘式悲劇」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串起兩代巴霍巴利的血脈。至於提婆犀那公主,則可以說是主創給予印度女性的終極歌頌,她不僅美貌溫柔,愛夫護子,武藝上還不輸男人,性格堅韌,思想獨立,更有藐視權勢、挑戰獨裁者的勇氣。更有甚者,影片中她還有一場保護女眷、怒斬指揮官「咸豬手」的關鍵戲,聯想到如今印度女性在社會上的種種遭遇和地位,這簡直是現實主義的投射,被主創挪到了神話里來傳頌,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文|董銘

本文刊載於20180504《北京青年報》B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他們倆一個曾經向兔子解釋繪畫 一個曾經攻擊電視
pick 271 oxlxs cxk:這一串「偶像密電碼」你認識嗎?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