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年人怎樣享受生活?金庸筆下最長壽的張三丰,養成了這五種習慣

老年人怎樣享受生活?金庸筆下最長壽的張三丰,養成了這五種習慣

張三丰是武當派的開山鼻祖,也是太極拳和太極劍的創始人。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年間(公元1314~1320年)到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也就是至少活了100多歲。有些野史甚至記載他享年218歲,簡直是仙人了。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花了不少筆墨寫張三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甚至比男主角張無忌更加出彩。在全書的結尾,張三丰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10歲,仍然精神矍鑠頭腦清晰。

怎樣才能像張三丰般健康長壽?除了練習他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健身之外,還應該學一學他對於人生的態度。在《倚天》這部小說中,張三丰面對不同的事件時,分別有以下五種處理方式,體現了他的五種不同的習慣,都是米蟲非常欣賞的。

第一個習慣:培養一項愛好找樂趣

張三丰90歲生日那天,三弟子俞岱岩突遭暗算重傷殘廢。面對這個重大打擊,他次日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書法來排遣心情。先是寫了幾遍王羲之的《喪亂帖》,接著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字,從而別開蹊徑,創造了一套「寓武學於書法之中」的奇功。

這套別出心裁的武功,張三丰只傳授給旁觀的五弟子張翠山一個人。綽號「銀鉤鐵劃」的張翠山,是個「潛心學書,真草隸篆,一一遍習」的儒俠,學會後想叫師兄弟們一起過來分享,張三丰卻說沒有必要,因為其他弟子「不懂書法,便是看了,也領悟不多」(三聯版第四回)。

雖然全書只有這麼一個地方,提到張三丰練習書法。但既然連學的人都必須精通書法,作為發明者兼傳授者的張三丰,不用想都知道,必然有更加高深的書法造詣,而且將之作為一種愛好終身堅持了下來,才能在某一天突然厚積薄發,從書法筆劃中領悟到武學的原理。

人只要有愛好、有樂趣,晚年生活就一定不會無聊,甚至還能繼續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20年後,當張三丰110歲時,他的原創精神仍是無比旺盛,潛心創造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這兩大代表作。這兩門功夫博大精深,是張三丰勤於用腦的智慧結晶,不僅包含太極圖「圓轉不斷、陰陽變化」的深奧道理,還融合了「以柔克剛」的老莊哲學,以及荀子「後發制人」的用兵之道。由此可見,他是活到老學到老,百歲高齡仍在孜孜鑽研各種學問。

愛動腦的人,愛學習的人,不管活到多少歲,心態永遠都是年輕的。

台灣大陸2003年合拍版《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於文仲 飾)

第二個習慣:不操心孫子輩的婚姻

張三丰終身未娶,沒有留下後代。但他和張翠山情同父子,和張無忌也是情若爺孫。可以說,張翠山、張無忌分別就像張三丰的親生兒子和親生孫子。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張三丰不僅傳授武功,還在為人處事上給予了許多指導,為他們塑造了良好的品格。

然而在婚姻大事上,這對父子都非常不順利。張翠山娶了「邪派」天鷹教的殷素素為妻,最終鬧的身敗名裂,被迫自刎謝罪。按照武當派的價值觀,這絕對是一次錯誤的婚姻。多年之後,張無忌又走上了父親的老路,第一次婚姻就發生了「二女爭夫」的鬧劇,後來他發現自己真正鍾情的是趙敏,而趙敏不單是敵對蒙古陣營的郡主,還曾嚴重得罪過張三丰,怎麼看都不是個理想的結婚對象。

如果是一般人,這時候肯定會語重心長的告訴張無忌,你父親就是因為在愛情和婚姻上大錯特錯,付出了最最慘痛的教訓,你自己的眼光也不怎麼樣,上次選周芷若也是看錯了人,這次無論如何不應該再冒險選擇趙敏了,還是另外找個名門正派的俠女吧。

可是,張三丰沒有這麼做。當趙敏忐忑不安的親上武當山,向他磕頭謝罪時,張三丰的反應是「哈哈一笑,全不介懷」。此後聽說她甘心背叛父兄而跟隨張無忌,張三丰說的是:「好,好!難得,難得!」(三聯版第四十回)僅僅只說了這麼一句話而已,對婚姻大事本身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在張三丰的內心深處,未必是沒有意見的。可他採取了一個百歲老人最明智的做法,不去為孫子輩的婚姻操心。因為他清楚,這樣的操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孫子不同於兒子,操心兒子或許還能以「責任感」作為理由,但孫子已經又隔了一層,兩代人的代溝是無比巨大的,孫子輩的年輕人,有他自己的審美觀和擇偶標準。除非他自願找你傾訴,否則你再苦口婆心都好,也是說服不了他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婚姻是人世間最最複雜的事,一旦開始操心,很可能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孫子輩的婚姻,就讓兒子輩去操心吧。人到了這個年紀,很多時候不妨裝裝糊塗。難得糊塗,才能享到清福。

即使是孫子輩願意主動傾訴,也盡量不要替他做出抉擇。香港無線1986年版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中,編劇增加了這麼一個劇情:對於張無忌鍾情趙敏,明教上下都很有意見,要求他和趙敏斷絕關係,以免影響抗擊蒙古的雄圖大業。這其實是逼迫張無忌在「地位」和「愛情」之間做出選擇,他為此感到煩惱,向張三丰請教應該怎麼辦?

張三丰微笑著告訴他,這世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無善也無惡,無對也無錯。一個人只要問心無愧,就自然會快樂了。「一切率性而為,但求心之所安。如果你覺得做一教之主,受萬民崇敬,比保護自己心愛的姑娘更加重要,那你就不妨繼續做明教教主。

究竟應該選擇「地位」,還是選擇「愛情」?張三丰沒有給予直接的答案,他只是點出了問題最關鍵的實質,讓張無忌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

香港無線1986年版《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鮑方 飾)

第三個習慣:永遠都能控制住脾氣

養生的一大訣竅,是不要輕易動怒。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以張三丰的涵養修為,難免也有生氣的時候。幼年時的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張三丰為了治好他,不得不降貴紆尊到少林寺求救,期間就曾兩次被對方激怒,但他兩次都是迅速克制住了脾氣。

第一次動怒的原因是,空聞方丈不讓張三丰進入寺門,只在半山亭子中接待他。原文是這樣寫的:

張三丰不禁有氣:「我好歹也是一派宗師,總也算是你們前輩,如何不請我進寺,卻讓我在半山坐地?別說是我,便對待尋常客人,也不該如此禮貌不周。」但他生性隨便,一轉念間,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第二次動怒的原因是,另一位少林僧空智指責張三丰「從少林寺中偷學了武功去」。這純粹是亂扣帽子,可惡之極。接下來原文是這樣寫的:

張三丰氣往上沖,但轉念想道:「我武當派的武功,雖是我後來潛心所創,但推本溯源,若非覺遠大師傳我『九陽真經』,郭女俠又贈了我那一對少林鐵羅漢,此後一切武功全是無所依憑。他說我的武功得自少林,也不為過。」於是心平氣和的道:「貧道今日,正是為此而來。」(上述劇情見三聯版第十回)

只要跟他人打交道,就難免會有不愉快的時候。一個人的性格再好、修為再深,也不可能修鍊到「無嗔無怒」的境界。但我們還是可以學一學張三丰,在嗔怒時盡量控制住自己的脾氣,調節自己的心態,迅速恢復淡然平靜的心情。

台灣1994年版《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常楓 飾)

第四個習慣:瑣碎的細節全都忘記

張三丰自創了太極劍,傳授給張無忌時,自己先演練了一遍,然後問他記得多少?張無忌的回答是:「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叫他再好好想一想,過了一會又問他:「現下怎樣了?」張無忌回答:「已忘記了一大半。

於是,張三丰又演練了一遍給他看,張無忌看完後說:「還有三招沒忘記。」然後他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稱讚他「忘得真快」,告訴他可以用來迎敵了。

原文隨後解釋:要知張三丰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幹凈,心有拘圃,劍法便不能純。(三聯版第二十四回)

表面上看,這裡寫的是練功的訣竅,如果仔細琢磨,這其實說的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拋棄了一切繁文縟節,才能輕裝上陣。心裡牽掛的越多,能享受到的自由就越少。所有那些不重要的細節,不妨全都忘記。

香港永盛1993年電影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張三丰(洪金寶 飾)

第五個習慣:偶爾回憶美好的感情

該忘的固然應該忘記,但有些東西,還是值得永遠記在心裡的,比如年輕時經歷過的美好感情。

張三丰十二三歲時,在華山之巔首次見到了十六歲的郭襄,三年後在少林寺第二次見到她,臨別時郭襄送了一對鐵羅漢給他。後來郭襄到四十歲時出家為尼,創立了峨嵋派。張三丰也出家為道,創立了武當派。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翻遍整部小說,寫到兩人直接互動的劇情只有這麼一點點,然而不少讀者都認為,張三丰對郭襄有愛慕之情,這可以從兩個地方看出跡象。第一,張三丰立下規矩,武當派弟子不許與峨嵋派弟子動手,理由是他「幼時曾受郭女俠的大恩」(三聯版第三十七回)。第二,一直把郭襄送他的那對鐵羅漢隨身攜帶(三聯版第二十四回)。

其實,在最早的舊版《倚天》中,還有一個更加明顯的細節。在小說的結尾部份,也就是報紙連載的最後一篇,提到峨嵋派的舊事。那時候郭襄逝世已久,張三丰也已經超過了110歲。原文曾有這麼一個單獨的自然段: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可細細品位這句話,分明可以看出張三丰對郭襄的感情。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一百年,世間早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可我心中依然惦記你。

是什麼樣的情感,才能整整記住一百年?

就算那還不是愛情,但是無論如何,都要謝謝生命中曾經有你的出現,讓我能在人生走向暮年時,還有那麼溫馨的片段,可以長久回憶,讓我偶爾微笑,偶爾眷戀。

金庸在修訂版中,刪掉了這個自然段,實在是太可惜了。在米蟲看來,這才是張三丰能長壽的最主要原因——他永遠記住的,都是人生中美好的東西。

香港無線1986年版《倚天屠龍記》的郭襄(曾華倩 飾)

如果你家裡也有老人,如果他也希望長壽,但還不太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你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給他看,請老人家不僅學練張三丰的太極拳,也學學他對人生的這五種心態,養成這五種習慣。

重複一下這五種習慣,可以當作順口溜那樣記下來。

培養一項愛好找樂趣;

不操心孫子輩的婚姻;

永遠都能控制住脾氣;

瑣碎的細節全都忘記;

偶爾回憶美好的感情。

最後,也請記著關注米蟲的公眾號哦^_^今後還會推出一系列影視評論和美食推介的文章。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中老年媽媽也要趕時髦,穿上這樣的打底衫,大氣中更添時尚的味道
痛風的危險信號早知道 老年人痛風生活保養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