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精彩熱烈,願你了無遺憾

生命精彩熱烈,願你了無遺憾

最近深感時間緊張,產假接近尾聲,計劃書單卻還有很多未讀完,中間還要照顧寶寶,所以每日都是爭分奪秒。在時間這樣緊張的情況下,看到《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一書,我還是毫不猶豫的拿回來讀了。

這本書本不在我5月書單里,因為它不是工具書,而我上班前的書單計劃,全部都是關於閱讀、寫作、思考、運營的工具書。之所以看到這本書就毫不猶豫的選了回來,或許是因為,在作者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34歲,有自己的愛人,有全世界最漂亮的女兒,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一切都堪稱完美。這是女主,也是我自己。或許,這個相似之處是讓我忍不住想要讀她的故事的原因吧!於是在緊張的5月,大部分書單未完成的情況下,還是插進了這本書。

作者是希瑟?麥克馬拉米,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她沒有得癌症,我想,一輩子我們也不會和大洋彼岸的她有任何交集。但是也正因為她如你我都身為凡人,所以好多時候更能感同身受吧。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主要講的是,希瑟?麥克馬拉米在33歲被查出乳腺癌,從此踏上了痛苦的治療之路。但是他並未被癌症擊倒,一直頑強的抗爭,即便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時日無多,依然樂觀生活,並用最後的時間,寫下送給女兒布里安娜的卡片,希望能讓自己的愛常伴女兒左右。母愛之偉大,感人至深!

同為母親,她對女兒愛的熾烈但又不能陪伴的無奈,我感同身受,同時也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主要有三點,同時也基本上是這本書傳達出來的意義。第一點,是不是只有死亡才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意義?第二點,我們該如何生活?第三點,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

01.是不是只有死亡才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意義?

希瑟?麥克馬拉米在麥迪遜市郊住了將近20年,在麥迪遜城內也生活了6年,但直到退休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從未真正走入威斯康辛州議會大廈。雖然單從外面看這棟大廈,都算得上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直到他被確診為癌症之後的某一天,才決定前往議會大廈參觀。她用了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摸索了大廈里的每一個角落。她不顧路人的眼光,躺倒在大廈的地上,完全沉醉在當時的情境中。簡單的時刻,卻又那樣沉迷。她整整用了16年的時間,才注意到那棟建築,然後才發現並欣賞它的美,那樣觸手可得的美。周周轉轉那麼久之後才得以感受,很不幸,這一切竟然在患上絕症之後,她才真正意識到。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想想我們的日常,我們住所周圍的那些從未駐足欣賞的地方,有些可能就是我們上班開會或者開車送孩子參加課外活動時,每天經過的地方。如果我們確切的知道,自己很快就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對這些地方或事物的觀點會有怎樣的變化呢?體驗才是生活,如果你不曾體驗,那你未曾真正的生活。時光匆匆,如果你不曾駐足,那你很可能錯過生活。

我們中的太多人被金錢和慾望裹挾太久了,形成了慣性,以至於都忘了問問自己的內心: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就如希瑟?麥克馬拉米所說:機會其實一直在那裡,只是患病之前我並沒有利用好每一個機會,因為我不曾以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的心態來對待生活。

「別讓癌症或者其他致命的疾病或困難境地逼著你,去尋找希望,現在就開始尋找吧。」這是作者最想對我們說的,其實也是我特別有感觸的。經歷一場大病,讓你接近死亡之後,你會對你現在的生活有所思考和改觀。所以不要讓死亡逼著我們去尋找希望,在我們距離死亡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就主動去尋找,這樣的話,當死亡來臨時,我們不至於猝不及防,驚慌失措,遺憾,後悔。所以從現在開始認真思考,如何不留遺憾的過好我們現在的生活,然後以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的心態認真對待生活。

02.我們該如何生活?

在美國,每一天都有110個乳腺癌轉移者,死亡幾乎,每小時就有五個人死亡。每年大概有4萬人死於乳腺癌,他們全都死於癌細胞轉移。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有時候是極度的悲觀主義者,有時候又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者。我們經常會覺得好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就是不應該的,而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不正常的。但其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概率都是一樣的。所以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對:我們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就像希瑟,她也從未想過,正當自己樂此不疲於自己的完美生活時,癌症會主動找上門來給她當頭一棒,讓她猝不及防。所以上帝並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人。那麼我們該如何過好自己當前的生活呢?

希瑟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①想做的就去做,生活中並不存在做一件事情的最佳時機,無需等待,去做就好。

②作為媽媽首要任務是:不能在孩子長大之前死去。

③做一些能真正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給某人一個驚喜的擁抱。出去看看日落。給某個你許久不曾聯絡的人打個電話或發條簡訊。

④情緒是自然而然產生的,無需忙於干涉引導,釋放就好。把悲傷留在心底不表現出來,其實對長期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不利的。

⑤停下手頭的事,花幾分鐘來感謝這脆弱的,如同過山車一般險象環生的生活。

⑥活著,大笑,愛!

人活著最大的動力就是心存希望,如果每天失去了尋找希望的想法和意願,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接受人生無常,同時心存希望,遵從自己的內心,在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03.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每個人都是向死而生。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是國王,還是車夫,是大亨,還是乞丐,地位與金錢都無法改變個體生命必死的事實。戀生惡死是人之常態,現世的花紅柳綠、死亡過程的掙扎抗拒和對於來世的困惑迷茫都是死亡降臨時不可避免的糾結。到底該如何安頓這顆不安的靈魂,如何面對死亡這一終極課題?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中有幾點建議:

①笑著面對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會經歷的「死亡"。

②提高生活質量。當我們知道自己必定要死亡的時候,可以不再依賴醫療去做無用功。可以去做我們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在ICU里,整日與冰冷的器械為伴。

③作為家人朋友,這一階段的無條件支持和陪伴非常重要。傾聽就好了,這個時候你不需要給他說任何道理,提任何建議,幫他做任何決策,只需要傾聽他。

④有愛的人在身邊陪伴,更加重要。愛人的陪伴勝過花錢送他去ICU。

⑤我自己的補充。希瑟之所以能如此豁達的面對死亡,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樂觀堅強,一方面也離不開整個社會的醫療系統的完善。比如為臨終病人提供的臨終關懷以及心理醫生。這或許也是我們社會可以進步的部分。

最後,借用希瑟?麥克馬拉米的話作為全篇結尾:無論你三十六歲、六十六歲還是九十六歲過世,如果你不曾真正感受生命,那你始終會覺得人生太短。生命精彩熱烈,願你了無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花朵兒 的精彩文章:

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看看這5點!

TAG:劉花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