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抖音否認封殺小豬佩奇!真相是……

抖音否認封殺小豬佩奇!真相是……

此前,有消息稱「小豬佩奇遭抖音封殺」,但是近日出現反轉!到底真相是什麼?

抖音封殺小豬佩奇?真相是...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據央視新聞報道,因為最近這句流行語,原本只是1~5歲兒童偶像的小豬佩奇,迅速征服了眾多年輕人,成為中國社交網路的超級IP。

這隻來自英國的粉紅色小豬,不僅人氣超高,而且身價不菲,是最賺錢的動畫人物之一。據媒體報道,《小豬佩奇》2017年在全球範圍內帶來的零售收入達到12億美元(約75億人民幣)。

然而,此前,一張圖片在網上廣泛傳播:

有消息稱,「小豬佩奇遭抖音封殺」,真的嗎?

這一消息引髮網友熱議:

但是近日,事情出現了反轉。

據中國之聲報道,抖音內部人士表示,抖音並沒有封殺小豬佩奇,網路上流傳的「抖音社區規則」也是假的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抖音相關人士表示,抖音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社區規範說明,希望大家大家共同維護良好的社區規則並且遵循,但具體規範不方便公開。

小編5日下午在抖音上搜索「小豬佩奇」,頁面顯示如下:

《廣電時評》執行主編何天平介紹,動畫片本身保持著「不用難字、沒有長句、不含偏見」的優點,這場「風波」的焦點並不在小豬佩奇的內容上。

何天平表示,作為動畫片本身的《小豬佩奇》並不存在內容層面的問題,它甚至比我們熟悉的喜羊羊、熊出沒等作品具有更成熟的一個品相。它作為英國近兩年產生了不錯社會反響的學前兒童動畫品牌,傳遞的價值觀、家庭觀和情感觀都是正向積極的。

但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個原本表達親情、友愛的動畫形象,卻被部分網友添加紋身、混社會等惡搞元素,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社會人」的標誌。

據中國之聲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小豬佩奇」的相關內容,較前一段時間已有所減少,而減少的內容大多與其「社會人」的標籤有關。換句話說,「小豬佩奇」雖沒有遭到抖音等平台的「封殺」,但「社會人」標籤的逐步剔除才是事件的焦點。

「小豬佩奇」是如何被打上「社會人」標籤的?

小豬佩奇的火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它是一部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動畫片。

據每經記者統計,愛奇藝網站上,《小豬佩奇》的播放量已達到134.4億,優酷上的播放量則達到144.6億,騰訊視頻上的播放量達到了191.4億次,也就是說,《小豬佩奇》光在「優愛騰」上就瘋狂收割了470.4億次播放量。

第二個階段:

一些片段被「二次創作」,諸如吹口哨的片段以及片頭的家庭介紹,被惡搞為種種方言版本廣泛傳播。

第三個階段:

一句「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將這隻形似電吹風的粉色小豬,從兒童的動畫世界,吹到了成年人的「娛樂場」。

二維的低幼形象和「社會人」氣質之間的強烈反差,使得「小豬佩奇」的元素在社交網路環境中病毒般傳播,各種周邊衍生品悉數登場。

「小豬佩奇」的元素,由此被打上了「社會人」的標籤。

每經記者注意到,一則將小豬佩奇畫在背上的短視頻引發了小豬佩奇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火爆。隨後,小豬佩奇也成了抖音、快手、美拍等短視頻平台的明星。

動畫片被過度改編和演繹,你怎麼看?

當「佩奇」現象變成「佩奇」文化,被裹挾在其中的許多青少年們只能用追逐「時髦」來表達:自己並沒有落伍。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沒有看過動畫片小豬佩奇。

抖音一位粉絲超過5萬的用戶,儘管貼了佩奇的紋身,但其實根本沒怎麼看過這部動畫片。

相比尚有自己判斷力的「跟風」青少年,學齡前的兒童則更容易被所謂的「二次創作」影響,甚至混淆自己尚未成型的世界觀。

此前有媒體報道的「兒童邪典視頻」的廣泛傳播,正是媽媽們擔心的。國內最早發現此類視頻的網友小呆稱,這些視頻中甚至有「小豬佩奇」被扎針的片段。

據央視報道,「兒童邪典視頻」中,雖然都是小豬佩奇、米老鼠和唐老鴨、艾莎公主這些經典的卡通人物形象。但不同的是,在這些視頻中,艾莎公主面目猙獰、小豬佩奇變成暴力兒童,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沾上血腥氣息。這些卡通人物都直接取材於經典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但全都性情大變,形象顛覆。

按照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的部署要求,優酷、愛奇藝、騰訊、百度等為兒童邪典視頻提供傳播平台的多個互聯網企業,被依法調查並予以行政處罰。

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表示,孩子很喜歡動畫片,還是希望各種改編和演繹能夠「適可而止」。

家長:(小豬佩奇)本身動畫片是可以的,我和孩子也經常一起看,我們下的還是英文版,有些短句子呀對於學習英語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現在的一些視頻網站和其他一些途徑的改編實在是有點過了。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中國青年報(zqbcyo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歷經21年的奮鬥,藏羚羊瀕危變易危,但卻是這些人用生命換來的……
昨日北京沙霾「組合拳」令人無處躲藏!這次爆表是偶然還是常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