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價環保政績 既看數據更看公眾感受

評價環保政績 既看數據更看公眾感受

讓考核評價「指揮棒」越來越綠色,導向越來越鮮明,將有效推動各地各部門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2017—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生態環境部5月3日通報了攻堅行動的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河北邯鄲、山西陽泉、山西晉城這3個城市考核結果為「不合格」,3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約談。在相關部門、省(市)政府打出強化督查、量化問責等強力組合拳的情況下,仍然有些地方沒有完成治污目標,這讓人們越發清醒地認識到,污染防治,真的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持久戰。

打好這場戰役,發揮政績考核評價「指揮棒」「硬杠杠」的作用至關重要。建立完善客觀公正、科學規範、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獎懲並舉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使考核評價結果準確體現領導幹部一個時期的環保政績,才能校正領導幹部的政績觀、發展觀,促進治污戰役向縱深推進。

準確評價各地各部門領導幹部的環保政績,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既看認識,更看實幹。要看領導幹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水平到位不到位,更要看其在實際工作中擺位正不正,是不是抓鐵有痕真抓實幹,有沒有「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

二是既橫向比,也縱向比。既要把這個地方與其他地方比較,也要看這個地方自身的變化,橫向排名與縱向變化一起綜合衡量。比如,一個城市的環境質量雖然排名靠前,但與其自身的歷史情況比較,卻呈現下降的趨勢,無疑是不理想的環保績效;一個城市的環境質量雖然排名並不靠前,但與其自身的歷史情況比較,呈現的是不斷改善的趨勢,無疑是比較好的環保績效。

三是既看環境數據,更看公眾感受。既要看環境監測數據,更要看公眾對環境質量的認可度、公眾對政府環保工作的滿意度,用公眾的實際感受擰乾數據中可能存在的水分。一個地方環境數據好看,但公眾滿意度很低,環境污染事件多發,公眾環境權益得不到保障,那麼這些漂亮數據可能是失真的。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指標中,應該對體現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指標賦予較高的分值和權重。

四是既看「顯功」,也看「潛功」。領導幹部應當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事,也應當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事。那麼,在考核領導幹部的政績時,既要看一時的環境質量,也要看當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看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工作做得紮實,下功夫做了「潛功」的,後續會不斷產生良好效果,這樣的環保政績會在未來的日子體現出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生態環境狀況出現好轉。不過,環境問題仍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一個關鍵。打好打勝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仍然任重道遠。讓考核評價「指揮棒」越來越綠色,導向越來越鮮明,將有效推動各地各部門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報業網 的精彩文章:

朴槿惠提交文件放棄上訴 分析稱為繼續抵制審理
兒童用藥困境盼中醫破局

TAG:新華報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