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登山王者與攀岩冠軍在巴塔哥尼亞的榮譽之戰,結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登山王者與攀岩冠軍在巴塔哥尼亞的榮譽之戰,結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圖片來源:電影《石頭的吶喊》,下同。

羅傑與馬丁,一位是成就卓越的登山家,一位是展露頭角的攀岩新星,他們在商業利益的裹挾下,陷入了一場瘋狂的競賽。

在這場比賽中,事實被遮蔽,醜聞被粉飾,他們各自的愛情、聲譽、命運都被扭轉,甚至有人為這場對決付出了生命。而最終,他們都被另一個真相狠狠諷刺。

首登比拼,意外沖墜

托雷峰(CerroTorre,又稱瑟拉托里峰),是南美洲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山區中一座著名石峰,雖然海拔只有3千餘米,但惡劣的天氣、一瀉千里的巨大高差令其威名遠揚。誰能第一個站上托雷峰?這是登山界的一大榮譽,也引發了一場賭約。

巴塔哥尼亞高原久負盛名的托雷峰。攝影:Piotr Celinski

因此,當羅傑和馬丁出現在托雷峰時,引發山下媒體記者的狂熱關注。他們一個是成功登頂全球14座8000米的知名登山家,一個是攀岩界的後起之秀。他們的約戰早已炒的沸沸揚揚,這次究竟誰能贏得首登比賽?

GIF

羅傑是身經百戰的登山王者,在托雷峰冰壁上憑藉其冰雪技術一步步向上攀登。

GIF

馬丁是世界攀岩冠軍,在托雷峰的冰岩混合路段上迅速向上攀登。

眾目注視之下,羅傑和馬丁分別從托雷里峰兩側山體向上攀登。至頂峰雪冠附近,羅傑已然落後馬丁少許。眼看馬丁就要翻過雪冠成功登頂了,羅傑依然不肯放棄,步步緊逼。

GIF

眼看就要到達頂峰,羅傑還落後馬丁不少距離。

忽然一陣雪崩襲來,羅傑幾乎被雪覆蓋,待他抬起頭來,絕望地看向競爭對手馬丁——他只差一鎬了。然而,即將勝利的馬丁像是看到了什麼,一聲驚呼失手沖墜,落下幾十米後被高高掛在保護繩上,不省人事。

GIF

馬丁沖墜,懸掛在保護繩上。

馬丁失手,這場巔峰對決看似要由羅傑取得勝利。然而,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事實證明,他們這場爭奪首登榮譽的競賽,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諷刺。

本以為羅傑穩操勝券,但結局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而要追溯對決的原因,就要從一年前的一場攀岩比賽說起。

首次約戰托雷峰

羅傑和馬丁的初次相遇就充滿了火藥味,他們的緣分以一場看誰先登上托雷峰的賭氣式較量拉開序幕。

攀岩新星誕生——羅傑和馬丁初次相遇是在一場世界攀登錦標賽上。馬丁是參賽選手,羅傑是特邀嘉賓。

年輕而自信的馬丁,連續兩屆蟬聯世界攀岩冠軍。

成熟穩重的羅傑(右),他登上過十四座八千米雪山。

決賽中,年輕的馬丁表現十分出色,憑過人的技術成功翻過了難度係數極高的大仰角岩壁,奪得冠軍,全場掌聲雷動,羅傑也上場慶祝。

GIF

馬丁成功完成難度係數極大的仰角。

登山記者的挑唆——本是歡快的大賽慶祝環節,登山記者伊凡卻向羅傑拋出了尷尬的問題。他主動提及已經成功攀登14座8000米的羅傑,卻兩次折戟海拔只有3000多米的托雷峰。這令羅傑十分難堪。

羅傑回應說,托雷峰可以算作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挑戰。

隨後,他詢問剛剛拿下錦標賽冠軍的馬丁,是否有勇氣去挑戰托雷峰。年輕自負的馬丁一口應下,這相當於當眾挑戰羅傑的權威。

羅傑的不屑——馬丁的自負讓羅傑不屑。他認為室內攀岩者沒有機會站上真正的高山。那裡不單要求技術,還要承受惡劣的天氣比如風暴;一旦失敗,還要有承受羞辱的心理能力。

馬丁的反擊——對於羅傑的不屑,馬丁十分不服氣。他告訴登山記者伊凡,自己也攀登雪山,但那種被羞辱的感覺他從未有過;如果羅傑要去登托雷峰,他可以奉陪到底。

馬丁的態度有些激怒了羅傑。

狠下戰書——於是,在登山記者伊凡的引誘下,全國直播的電視節目面前,羅傑和馬丁下了戰書:巴塔哥尼亞見!

就這樣,原本普通的攀岩直播節目,變成了所有人都關注的一場賭約,一場登山界的競爭戲碼就此定下。

托雷峰下的衝突

兩人約戰後不久,羅傑再一次組隊攀登托雷峰,馬丁應約前往。兩個高手以競爭者的心態出現在一個隊伍里,只會暗流涌動。

被困營地——正如羅傑所說,托雷峰天氣變幻莫測,隊伍剛到山下,就被風雪天氣困在營地,這一困就是五個星期。

被雲霧籠罩的托雷峰。

羅傑的不甘——五個星期里,並非沒有短暫的好天氣,羅傑卻一直按兵不動,他是一個謹慎的隊長。漫長的等待讓隊員不耐煩,尤其是馬丁。但羅傑的態度十分強硬。

其實,羅傑也十分不甘心,他不想第三次無果而返。當隨行的登山記者伊凡向國內媒體打電話,準備告知本次攀登取消的時候,羅傑思忖再三,還是制止了伊凡的舉動。他要等,等一個足夠有把握的天氣。

GIF

羅傑示意伊凡再等等,應該有機會沖頂。

馬丁說服隊友——一心想挑戰成功的馬丁對於羅傑的謹慎十分抗拒。他認為羅傑經過兩次失敗的攀登,已經對托雷峰膽怯了。所以,他遊說同樣有此想法的隊友,兩人打算找機會私自攀登。

另一名隊員漢斯厭倦了總是作為羅傑的副手,馬丁鼓動漢斯一起開始攀登。

機會來了——營地的食物在等待中消耗得所剩無幾,羅傑和登山記者伊凡一起離開營地去採購食物。馬丁帶著隊友,偷偷前去攀登托雷峰。

GIF

馬丁和隊員漢斯偷偷出發去攀登托雷峰。

誰也沒想到,這次私自攀登會釀成大禍。

噩耗傳來

馬丁低估了托雷峰的危險性,貿然上山,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隊友殞命——一開始兩人的攀登還算順利,但誰也沒想到,攀登將近過半,天氣越來越惡劣,暴風雪的襲擊下,近距離的兩人甚至看不清彼此。

GIF

雨雪再次籠罩了托雷峰。

而就在這時,驚悚的一幕發生了:隊友的繩索突然斷裂,他從馬丁身旁不到數米的地方高速墜落,伴隨著慘烈的呼叫,消失在被濃霧遮蔽的山谷之中。

GIF

形單隻影的馬丁備受打擊,他喪失了繼續向上的勇氣,延繩索緩慢下撤。最後在離地面幾米的地方摔下,隨後失去了意識。

GIF

遲到的營救——待羅傑採購完食材返回營地,沒有發現馬丁和隊友的身影。他意識到不妙,立即前往山腳下,證實兩人早在前一天就出發攀登了。而此時的望遠鏡里根本搜尋不到兩人的身影。

羅傑知道托雷峰的危險性,立馬前去搜救。終於,他發現了昏倒在風雪之中的馬丁。

GIF

羅傑在山腳發現了馬丁。

馬丁的遮掩——羅傑將馬丁救回營地。醒過來的馬丁渾身顫抖,沒有談及登山細節,問起隊友,驚恐的馬丁語無倫次地說「繩子斷了,他會回來的」。

然而羅傑尋遍了山谷,卻再也沒有見到隊友。他們這次的登山實情成了只有馬丁知道的秘密,這也釀造了日後炒作謊言的條件。

GIF

羅傑在山裡怎麼都找不到隊友。

醜陋的謊言

金錢和炒作無孔不入,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原本以失敗告終的醜陋行動,竟然成為了登山記者伊凡大肆宣揚的首登之旅。

登山記者欺騙羅傑——雖然這是一次失敗且充滿悲劇的攀登,但登山記者伊凡看準了這次意外的巧合。他要把它加工成為一個人們更願意看到的「首登者的故事」。

在搜救隊友無果的深夜,他和羅傑喝酒時,告知羅傑:馬丁的這次行動實質上已經登頂,意外是在下撤的過程中發生的。

登山記者伊凡告訴羅傑,雖然隊友喪命,但馬丁已經登頂。

羅傑不相信這就是事實,也難以接受這個結果,想要離開這個傷心之地。但伊凡建議他留下來,避開外界媒體的壓力。

伊凡建議羅傑留下,其實是不希望羅傑出去影響他宣傳馬丁「首登」。

羅傑不告而別——兩次攀登失敗,這一次約戰,競爭對手「成功登頂」,卻讓另外一名隊友生命隕逝,羅傑心緒紛亂,決定獨自生活一段時間,於是提前離開營地,甚至沒有告訴女友,便不告而別。

當女友第二天尋找羅傑時,羅傑已經離開了營地。

引誘馬丁——隨後,在啟程回國的上午,伊凡以名聲和利益作為甜頭引誘馬丁,暗示他配合編造已經登頂的謊言,而這次回國便要公布「登頂」的經過以及接受登山界媒體的採訪。

伊凡告訴馬丁,人們都會想看看第一個到達頂峰的人的故事,而馬丁就是「托雷峰的首登者」

年少氣盛的馬丁沒有抵擋住誘惑,很快接受了伊凡的建議。一場登山騙局由此傳開。

馬丁也說服自己就是托雷峰的首登者,但實際上馬丁在攀登到一半時就下撤了。

編造細節——回國後,一下飛機,得到消息的媒體便把出口圍了個水泄不通。媒體詢問為什麼沒有公布登頂的證據。馬丁向媒體解釋,由於隊友是負責拍照的,可以證明登頂的相機也隨著他的墜崖而消失。

隨後媒體紛紛詢問羅傑身在何處,伊凡則撒謊,說羅傑在托雷峰處理其他事情,以及尋找死亡山友的遺體。

而事實上,失意的羅傑,此刻正在托雷峰不遠處的村落里,不願意再面向媒體做任何解釋。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神秘人,也有了新的疑惑。

羅傑遇到神秘瘋子

在馬丁和伊凡瞞天過海的時候,羅傑在托雷峰山下的村莊里獨自安靜生活,直到一個神秘的瘋子闖入,打破了平靜。

隱居式生活——黯然離開托雷峰營地的羅傑,在不遠處的村落里租下了一處房子。他內心仍然放不下這座山峰。這裡的土著居民把它看做神山。於是,他在閑暇時便了解當地民風民俗,對山峰做進一步的偵察。

GIF

羅傑漫步在巴塔哥尼亞的冰川。

突然闖入的瘋子——一天,羅傑租住的屋內闖入一個瘋瘋癲癲的男人。他看上去是一個流浪攀登者,衣衫破爛,身上背著一捆登山繩,手上戴著一副髒兮兮的手套。

一個流浪攀登者闖入了羅傑的出租屋內。

他進門就問羅傑有沒有巧克力。羅傑熱情招待,並問他喝不喝酒。瘋子連忙搖手,說自己還要回到山上去,並取下手套說,「我在那裡留下了四根手指」。的確,他的一隻手上只有一根大拇指是完好的。

瘋子的話讓羅傑備生疑惑。他連忙追問瘋子是不是已經登過托雷峰,瘋子兩眼放光,語無倫次,只重複那句「那是一座有激情的山」。

瘋子的故事——羅傑與瘋子來到莫雷諾冰川,瘋子痴笑著告訴他,自己之所以要反覆攀登托雷峰,除了是被這座山吸引,還跟自己仰慕的著名影星梅·韋斯(Mac·West)有關。

他曾給這位影星寫了185封信,告知自己對她的仰慕;然而後來聽說該影星已去世,堅決不信,他把登上托雷峰作為對佳麗最完美的紀念。

瘋子的話讓羅傑將信將疑。這片區域的一切都很神秘,深深吸引著羅傑。

在托雷峰山下獨居生活的羅傑,不知道女友已經背叛了感情,投向了馬丁的懷抱;也不知道馬丁正在享受那次攀登帶來的輝煌,以及承受登山界的質疑。

成名的馬丁遭受質疑

一個「成功登頂」的謊言,讓馬丁的聲譽急速傳播,也讓他贏得了愛情;但同時,對他是否成功登頂的質疑也從未中斷。

人生得意,收穫愛情——那次「成功首登」托雷峰,讓馬丁聲名鵲起。也就是因為那次約戰,馬丁結識了羅傑的女友,心生愛慕。現在羅傑一聲不吭留在托雷峰山下,讓她十分寒心。於是在馬丁主動追求下,兩人很快在一起了。

馬丁邀請羅傑女友與他前去澳大利亞。

很快,兩人就在一起了。

但雖然已經與馬丁在一起,她的心仍離不開羅傑,對於新發的感情搖擺不定。

登山界的質疑——對於馬丁是否登頂托雷峰,登山界依然存在不少質疑。在一次電視採訪節目中,登山界人士表示不相信區區一個攀岩手可以打敗世界著名的登山家羅傑。

登山家不相信馬丁登頂托雷峰。

他們還試圖揭露伊凡掩蓋事實真相的企圖。甚至,一針見血,指出馬丁根本沒有到達過頂峰。

馬丁決定再次攀登——面對登山界人士咄咄逼人的態勢,心虛的馬丁變得憤怒,決定再一次攀登托雷峰,來堵住各方的質疑,甚至揚言可以在攝像機全程監控的狀況下登頂。

炮製一個登山謊言的馬丁,如今只能用「真正」登頂托雷峰來掩蓋它。

馬丁重返托雷峰

馬丁二次攀登托雷峰,如同一場媒體和商業利益裹挾下的大型表演。為了確保攀登成功,讓利益最大化,登山記者伊凡費盡了心思。

周密的準備——為了通過馬丁的第二次攀登獲得最大的商業利益,登山記者伊凡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包括贊助、合作團隊、宣傳計劃、拍攝紀錄片等,為馬丁打造了詳盡的商業包裝計劃,勢必要藉機取得一次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伊凡在公司里介紹對這次攀登的拍攝手法。

聲勢浩大的重返——果然,馬丁重返托雷峰的場面十分壯觀,動用了大批人力和物資,各路媒體記者、導演悉數到場,還租用了專門的拍攝直升機。

GIF

負責拍攝的直升機飛到托雷峰。

團隊用壓縮機電錘在攀登線路上打下螺栓,為馬丁鋪設纜繩,以此減輕他登頂的壓力。而直升機則全程在上空盤旋和跟拍。

GIF

拍攝團隊在托雷峰岩壁上打上螺栓。

伊凡對眼前的這一幕相當滿意,如果馬丁成功登頂,整個團隊很可能會大賺一筆。

托雷峰山腳因拍攝團隊的到來,人聲鼎沸。

這一切,不可能不驚動住在附近的羅傑。他在望遠鏡里看得清清楚楚。

住在附近的羅傑用望眼鏡看到了拍攝團隊。

當然,萬事俱備的伊凡,此時擔心的只有一個因素,那便是羅傑。

伊凡試探羅傑——伊凡明白,羅傑始終不相信馬丁在第一次攀登時成功登頂。馬丁的二次攀登要想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就必須確定羅傑不會來攪局。

於是,他前去羅傑住處試探。他要確定這一年來,羅傑在托雷峰山下居住的時候,有沒有前去登頂,還有羅傑有沒有找到馬丁說謊的證據,繼而來揭穿他。但明了對方來意的羅傑均以沉默應對。

伊凡想知道羅傑有沒有再登托雷峰,羅傑以沉默回應。

伊凡的試探不了了之。他沒預料到,真正讓羅傑決定出面干預馬丁二次攀登的原因,是羅傑的前女友。

羅傑亦重返托雷峰

對於馬丁的二次攀登,伊凡信心充足,然而,羅傑還是來攪局了。

前女友的探訪——羅傑的前女友這次是跟隨馬丁一起來到托雷峰下。始終不能忘懷羅傑的她,終於還是找到了羅傑的住處。她告知了羅傑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一切。

前女友來到了羅傑的房子,跟他坦白髮生的事情。

得知真相的羅傑備受打擊。曾經的感情被馬丁奪走,曾經的登山榮譽也被他挑釁,羅傑滿心憤怒,燒掉了和前女友的合照,背起裝備走向托雷峰。

GIF

羅傑燒掉了兩人曾經的合照。

羅傑無聲宣戰——隻身上山的羅傑,突然出現在馬丁團隊的直升機拍攝畫面里。皚皚白雪中,他孤身拖拽著沉重的裝備,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GIF

直升機靠近羅傑,在他的頭頂盤旋,羅傑頭都不抬,繼續向前,直奔托雷峰。他要獨自攀登這座山峰,這是向馬丁無聲的宣戰。

GIF

通過直升機上的鏡頭,大家看到了羅傑孤獨執著的身影。

生氣的伊凡——發現這一幕使伊凡大動肝火,但他也對羅傑無計可施。更加生氣的是拍攝團隊的導演,他此行是為了給馬丁拍紀錄片,此刻眾人的目光都被鏡頭裡的羅傑吸引,完全不見馬丁的身影。

馬丁應戰——馬丁在哪裡?他正在山的另一邊,在團隊打下的螺栓上進行訓練。對講機里收到羅傑單人前來挑戰的消息,他知道自己無路可退了——如果讓羅傑在眾目睽睽之下先登頂,那他將永遠不能證明自己的「首登」。

羅傑的前女友告訴馬丁,羅傑從另一邊開始攀登了。

於是,他甩開團隊,立即在原路上展開攀登。

GIF

馬丁立刻開始了攀登。

羅傑和馬丁,這兩個早就約戰的登山者,就這樣在托雷峰的兩側山體上,開始了一次真正的較量。

GIF

羅傑此刻也來到了山腳,準備攀登。

真正的較量

馬丁和羅傑,終於等來了一次真正的較量。他們為了各自的榮譽而戰,只為證明自己會率先登頂。

暴風雪來了——羅傑和馬丁剛開始攀登不久,一場暴風雪就來了。正在執行拍攝任務的直升機迅速撤回,大家紛紛鑽進營地帳篷躲避。拍攝不得不暫時中止。

GIF

伊凡的無奈——對這場暴風雪最感到焦急的是伊凡:拍攝停止了,他後期拿什麼做宣傳?靠什麼獲利?因此伊凡一邊安慰眾人天氣很快會好轉,一邊懇求直升機運送攝像機上去,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

風雪中的羅傑和馬丁——山下的眾人對這突發的惡劣天氣抱怨不止,山上的羅傑和馬丁則面臨嚴峻的生死考驗。

謹慎的羅傑藏身於崖壁中的裂縫,以躲避暴風雪的侵襲,也為自己保存體力。

GIF

羅傑躲在岩縫中保持體力。

而求勝欲極強的馬丁,則像喪失了理智一般,在極度寒冷的情況下,堅持向上攀登。一次次地滑墜也沒有讓他停下攀登的腳步。

GIF

馬丁仍然繼續攀登。

天氣轉好——暴風雪過後,兩人迅速調整狀態,重新投入戰鬥。天地肅靜,雲端之上,只有兩人的揮鎬聲在錚錚作響。

GIF

天氣轉好後,羅傑繼續開始攀登。

馬丁率先接近頂峰——馬丁幾乎一刻不停,他領先羅傑,率先接近托雷峰頂。只要翻過頂峰處巨大的雪冠,他就能夠成功登頂,戰勝羅傑,同時掩蓋「首登」的謊言。這一切都是他所夢寐以求的。

GIF

馬丁攀上了托雷峰頂端最後的「冰蘑菇」。

意外發生——終於,馬丁翻過了雪冠。然而,在最後一鎬定輸贏之際,馬丁卻發生了意外。如本文開頭所述,他似乎看到了頂峰的什麼東西,驚慌之下沖墜了。

GIF

沖墜後懸掛在繩索上的馬丁,不再動彈。

看到掛在繩上的馬丁,羅傑一絲暗喜。轉機倏忽而至,看來這場競賽的贏家是羅傑無疑了。同時,他也將一雪前恥,載入托雷峰首登的史冊。

GIF

羅傑見此,心知自己勝利在望,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馬丁的沖墜,給了羅傑贏得這場競賽的機會。然而,現實卻給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諷刺的「首登」

令羅傑沒想到的是,托雷峰的峰頂然藏著另一個秘密。

羅傑登頂——馬丁發生意外,羅傑鬆了口氣,加速攀爬最後的幾步。終於,他站上托雷峰頂峰。

GIF

羅傑最後終於攀到了托雷峰峰頂。

峰頂插著一根舊冰鎬——站上頂峰的羅傑,還沒來得及慶祝,眼前的一幕就使他獃獃站住。

GIF

看到峰頂的場面,羅傑驚訝無比。

一支破舊的冰鎬豎立在頂峰的中央,在冰鎬之上,掛了一幅相片,相片上清楚寫著「梅·韋斯」(Mae·West),正是羅傑在山下遇到的神秘瘋子口中所述的著名影星。

首登屬於神秘瘋子——這跟冰鎬和照片剎那間擊垮了羅傑所有的喜悅。原來,山下那個神秘的瘋子說的是真的,他早已捷足先登了托雷峰。原來,他和馬丁的競賽,誰都不是真正的贏家。

GIF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羅傑不知所措。

他和馬丁陷入這場荒謬的競賽,為了爭奪首登的榮譽,馬丁付出了隊友死亡的沉重代價,羅傑的愛情也化為泡影,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山是如此壯麗宏偉,人是如此渺小,他站在頂峰環顧四周,只覺得這場比賽諷刺至極。

GIF

在托雷峰上的兩人,看上去十分渺小。

登山本該純粹

電影《石頭的吶喊》由維爾內納·赫爾措格(Werner Herzog)導演,布拉德·道里夫、唐納·薩瑟蘭主演,上映於1991年,榮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奧賽拉獎-傑出技術貢獻獎。

圖片來源:moviepilot

探尋登山的意義——影片借登山記者伊凡之口提出登山界一個亘古不變的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登山?難道僅為登上頂峰那片刻的喜悅和興奮?

馬丁的答案是:「登山好比下棋,大部分的玩家最後都支離破碎。」他是為了挑戰世界冠軍證明自己。

年輕氣盛的馬丁熱衷於擊敗一個又一個的對手來證明自己。圖片來源:moviepilot

而羅傑是為了洗清恥辱並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優秀登山家。

久經沙場的羅傑,也不免被榮譽所「綁架」,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在登山界的地位。圖片來源:vokrung

然而他們都忘了,登山本該純粹。倘若登山被利益裹挾,淪為競賽比拼,甚至附上謊言,登山就失去了樂趣和意義,甚至會帶來損失。所以最終,他們被一個純粹的登山瘋子狠狠諷刺。

這是一個只為純粹登山的瘋子(左),為了感受託雷峰的激情和夢中情人,反覆登頂並情願孤守在巴塔哥尼亞高原。圖片來源:imdb

登山是一件出於本心的事情,或為挑戰自我,或為親近自然,這才是登山者最初的模樣。登山,越真實,越純粹,越快樂。

接近托雷峰的攀登者。圖片來源:UKC news

現實中的「壓縮機路線」——另外,電影中的故事也曾在現實中上演。1959年,義大利攀登者卡薩瑞·馬斯特瑞(Cesare Maestri )及搭檔嘗試登頂托雷鋒,不幸搭檔掉落遇難,他後來宣稱,兩人已經登頂,但是遭遇到一場雪崩。因缺乏證據,這次攀登一直受到質疑。

11年後,蒙羞的馬斯特瑞帶隊重返托雷峰,在東南壁一條長約350米的岩壁上打入了400餘個掛片,開闢了那條「壓縮機路線(Compressor route)」。儘管登頂成功,卻被認為「違反登山精神」,至今遭受罵名。

馬斯特瑞在托雷峰上開闢的「壓縮機路線(Compressor route)」。圖片來源:theguardian

登山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每位山友都曾以不同的理由走進山野,對你而言,登山意味著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線之上 的精彩文章:

庫布齊沙漠徒步,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尋找非洲的雪山

TAG:雪線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