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蘆花里盪出歡樂的歌-記南太湖蘆花音樂節鄧小染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蘆花里盪出歡樂的歌-記南太湖蘆花音樂節鄧小染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4月28日晚,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了第二屆南太湖蘆花音樂節的首場活動,由南太湖蘆花音樂節組委會主辦,韓國江原作曲家論壇、湖州市音樂家協會協辦,湖州大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德清德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韓國江源大學藝術大音樂學院、四川綿陽師範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擔任學術支持的「鄧小染室內樂作品音樂會」在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行。300多名音樂愛好者前往欣賞。

擔任本次演出嘉賓的有:鋼琴家林曄(中央音樂學院)、冷暢(湖州師範學院),職業小提琴演奏家鄧肯、馬謙藝(上海樂隊學院),中提琴演奏家錢晟(上海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李睿浦(湖州師範學院)。

從音樂會走進鄧小染的內心世界

「距離我上次在這裡開專場音樂會,已經過去12年了,這些年裡有過許多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發生過很多故事。從身體狀態看,如今已經不可逆轉的開始奔向油膩的中年男人,因此我想在這一天完全到來之前,把我美好的一些東西展現給大家。」

音樂會在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林曄教授演奏的《即興曲》中拉開了序幕。鄧小染老師表示,這首曲子里表現的是年輕的自己。「剛開始工作時,我總覺得滿腦袋的知識快要爆炸了,總想把我所知道的技術全部放到作品裡去,結果我真這麼幹了,於是就有了即興曲。」 這是一首有著幻想氣質的鋼琴作品,特別是序奏部分詩性隨意,熱情洋溢,性格自由,有著濃郁的古典與浪漫主義色彩。風格一致的序奏部分與結束部遙相呼應,在首尾之中設計了幾個風格迥異的樂段,並使用了序奏的引子材料引申出華彩性質的連接句,將這些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徵的音樂段落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整體,具有自由曲式結構的特徵。雖然現在鄧小染老師認為作品的布局上存在很多問題,但又覺得這就是年少真實的自己,不願意改了。

弦樂四重奏《竹林中的鞦韆》、《婚禮前夕》、鋼琴曲《心湖》等8首作品陸續上演,演奏家們對作品充滿激情的解釋,使音樂廳里的掌聲一次比一次高。

《竹林中的鞦韆》表現的畫面十分唯美,「每當我在城市裡生活感覺特別疲倦的時候,就想去有竹林的地方,坐在鞦韆上,聞著那股清香晃啊晃。」在鄧老師看來,這首作品就是他想要的簡單世界。其中第一樂章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動機,並使用了動機貫穿式寫作,交織在作品中的每一個聲部中……

鋼琴三重奏《我已快要忘了你》是作曲家在韓國訪學期間將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相結合創作的一首單樂章室內樂作品。以創作旋律與中國民歌《夢夢》相互交織發展構成,創作旋律來自作曲者本人生活經歷的回憶,《夢夢》是山西晉南一帶的民歌。

最後的鋼琴三重奏《吳興清遠圖》描繪的是趙孟頫師古法而創新的重要傳世珍品《吳興清遠圖卷》,其中取了一首湖州民歌的局部進行變奏。

鄧小染老師是這樣解釋這首作品的:「此圖卷對於現在生活在湖州的我來說,古意盎然、大道至簡。觀摩良久,不禁身入其畫,在趙凝練出的吳興山水裡、精神世界中,一葉方舟,順水而下,似乎真能感受到生活在這片世外之地的古人之趣,能聽見遠處傳來陣陣淳樸的歌謠;也能看見沿岸的捕魚狩獵、勞作生息,一切都是這麼簡單、和諧與自然。這方天地,這片水域,這片大山,數千年來始終巍然不動、厚澤眾生。 」

鋼琴三重奏《吳興清遠圖》,是受浙江省湖州市音協委約創作。用西洋樂器來演繹中國山水技法之美,特別要與趙之「清遠」神合,尤為不易。苦思良久,決定強其色,弱其術,僅取其音色可描繪的色彩,弱化傳統的調性及作曲技術。

作品採用了傳統的迴旋結構,在每一部分通過對音色、節奏的刻意交錯以及控制,使本土的音樂素材在新的技術環境中產生類似於中國水墨畫里虛實結合呈現出的藝術效果。

鄧小染老師表示,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後是因為對湖州的感恩,他把這種感情化在了這首作品中,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這份真誠。

演奏家眼裡的鄧小染

「之前鄧老師讓我給他這四首鋼琴獨奏作品錄音,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便能感覺到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曲家,所以他邀請我來南太湖蘆花音樂節,就毫不猶豫地來了。」中央音樂學院的林曄教授這樣評價。

林教授說,「無論是描寫性的《心湖》還是敘事性的《In Those Years》、《圓舞曲》,觀眾都能夠很明顯地從曲子感受到作曲家的內心世界,與觀眾的距離特別近,這是我在演奏作品時感觸最深的一點。」

她最喜歡《圓舞曲》,因為它以傳統的三拍子的方式呈現,而是隔兩個小節有一個漸慢,更充滿一點趣味性,中段又是比較熱鬧的片段,特別驚人、帶勁,最後的節奏又變得更加豐富,前後呼應特別好,非常有演奏趣味。

而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李睿浦卻表示最喜歡壓軸的鋼琴三重奏《吳興清遠圖》。李老師參加過首屆南太湖蘆花音樂節,他感覺這一屆準備得更加地全面,音樂節的形式也更加地多樣化。「更重要的是今年還舉辦了首屆中韓藝術歌曲作品音樂會,這樣子多地區、跨國界的交流,更有助於我們學校學生的成長和老師們的進步。」

同為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的老師,李睿浦老師跟我們分享了生活中的鄧小染:「他在生活中是一個感性的作曲家,十分有民歌情懷,善於記錄生活的點滴,包括他的家庭生活、教學生活。他的作品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十分寫實。所以鄧小染老師的作品後面都有故事,更容易讓聽眾讀懂,更加能夠引起共鳴。」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鄧肯認為,傳統音樂講究和聲美、段落美,現代音樂和現代藝術相似,但它並不規則,甚至感覺很晦澀,有些以不和諧為美吧。「我覺得鄧老師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作曲家,他會融入很多民歌的部分進入到曲子當中,包括湖州本地的民歌,但用的技法都是現代的技法。」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鄧肯老師與其他的老師為了排練合奏花費了很多心血,特別是《吳興清遠圖》,為了錄音準備了整整一年。「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這個作品的理解還不夠清晰,但隨著一遍遍的演奏、大家的配合以及與鄧老師的交流,在這次音樂會上應該是說不僅音樂完成得很默契,應該也有把鄧老師想表達的想法和感情表現出來。」

讓我們一起聽聽現在的觀眾是怎麼評價的吧~

現在我們有幸採訪到鄧小染的一位老朋友,他表示很早就知道南太湖蘆花音樂節,但到達現場發現音樂會的效果意料之外地好。

「舉行這樣的大型活動非常困難,它需要有很多部門配合才能完成。今天聽完這場音樂會,我最喜歡鄧老師年輕時的作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人才濟濟,後生可畏呀!」在他看來,現在年輕的鄧小染能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可見他的功底很棒!以後肯定是一顆非常閃亮的星!

而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的王同學很激動地告訴我們,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南太湖蘆花音樂節!「我覺得學校開展這種活動很棒,一是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二是能很好地對外界宣傳我們學校。」

她表示,音樂會上最喜歡的作品是《竹林中的鞦韆》。「聽到這個音樂時我回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非常有共鳴。鄧老師的音樂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突破了傳統音樂的枷鎖,形成了更具創新的新音樂。今晚過後,我更加堅定了我想把中國民樂用一種創新的形式繼承發揚的想法!」

正如鄧小染老師所說,用音樂來記錄自己的人生,「今晚我不光把自己懵懂的一面暴露無遺,也把現在38歲的自己展現給大家。」他渴望別人能從各階段創作的作品中讀懂他,也希望他的音樂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

願您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期待鄧小染老師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

鄧小染簡介:

作曲家,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作曲理論教研室主任,湖州市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南太湖蘆花音樂節組委會主席(1,2屆)。1998年進入綿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原音樂系)開始系統學習音樂,先後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本)和韓國江原大學藝術大學(碩)。

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中國唱片深圳公司出版社發行專輯《簡單世界》、《夢中的花》;在韓國、浙江、四川等地舉辦多場個人作品音樂會;2016年,鋼琴三重奏《我已快要忘了你》獲亞洲(首爾)國際音樂節創作類金獎;16、17連續兩年受韓國江源作曲家論壇委約創作作品,受邀參加KBS電視台新作音樂會;作品《大岩寺》、《秋雨》在韓國出版發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我是大偵探》陣容 何炅鄧倫集結「偵探天團」
《中國樂壇》五一國際綜藝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百名歌手歡聚一堂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