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後,為啥白起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悉數坑殺俘虜

長平之戰後,為啥白起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悉數坑殺俘虜

說起長平之戰,我們總是繞不開紙上談兵的趙括,更加繞不開的呢,是殺人魔王,有著人屠,殺神之稱的武安君白起了。

白起在長平之戰後,對投降的四十萬趙卒舉起了屠刀,悉數坑殺。以至於兩千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高平市(古長平戰場)依然可以挖出累累的趙軍遺骨。那我們不禁要問了,為啥白起要盡數屠殺放下武器投降的趙軍俘虜呢?

我想,在生產力遠不發達的戰國,人才是根本,為了震懾對手就殺四十萬人,顯然不是武安君白起的真實目的,那武安君的目的是什麼呢?第一,趙卒雖然投降,但身降心不降。

趙括兵敗身死,四十萬趙卒就投降了秦軍,可是四十萬趙卒是真心歸降么?在戰國,各國的老百姓對自己祖國都是很認同的,趙卒之所以投降,是因為被秦軍包圍斷糧日久,沒飯吃就沒有持續的戰鬥力,如果有了糧食,吃飽了飯,這些趙卒是不是接著要和秦軍比劃比劃,這很難說。再者,韓國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上黨之地的老百姓都不願意做秦國人,一股腦的都跑趙國去了。抓了四十萬不願意做秦國人的士兵,給誰誰不頭疼。第二,四十萬張嘴,秦國養不起。

為了打長平之戰,秦國可以說是砸鍋賣鐵,把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人悉數推上戰場。精壯都上了戰場,那後方的生產怎麼辦?呂氏春秋記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而後決,士民倦,糧食匱。啥意思,就是長平之戰雖然勝利了,但秦國民生凋敝,糧食都沒有了。後方沒有糧食,前線秦軍怎麼養得起多出來的四十萬張嘴?第三,趙軍有條件投降,白起無法做到。

以上兩點,就可以得出第三點,趙國軍隊因為被圍沒有東西吃才投降秦軍的,投降必定是有條件投降,那就是秦軍要負擔投降趙軍的糧食。而白起手上的糧食估計只夠養活秦軍的,那趙軍得不到糧食,垂死一搏的風險就大大的提高,先下手為強,白起只得對趙卒舉起屠刀。

第四,四十萬趙軍處理起來很尷尬。

秦國大勝長平,那邯鄲就成了下一步的戰略目標,亡趙之戰,迫在眉睫,秦軍大軍將開拔向東,那俘虜怎麼辦?將他么留在長平,那需要多少人看押?留少了,四十萬趙卒一反,留守秦軍根本不是個,屆時秦軍後方糧道分分鐘被趙軍截斷。留多了,去打邯鄲的秦軍就少了,十則圍之,邯鄲又是堅城,秦軍去少了那就是給趙國送人頭去了。投名狀中,打下杭州的龐青雲也就遇到了同樣的困境,也同樣選擇了殺俘。將趙軍降卒押送回秦國做奴隸,好么,四十萬人,古代的運輸條件,人力物力,代價堪比打一場戰爭了,等人送到了,邯鄲的戰爭準備也完成了。放了?長平之戰白打了。想想看,也沒有比殺了一了百了更好的方法了。

第五,秦國的軍心。

俺們老秦人出來打仗,是為了建功立業的,咋建功立業?那就是多砍人頭唄。秦軍以人頭記功,被圍投降的趙軍可是四十萬白給人頭呀。白起可能不需要這麼多的功勞了,可是從秦國千里迢迢背著戈矛,背井離鄉,冒著生命危險來打仗的秦國老兵看著趙軍可是兩眼冒綠光呀。你擋著兄弟們升官發財的路,你這隊伍也別想帶了。我想,接受趙軍投降後,估計一大票的軍官都找白起,要殺這些趙卒,這可是軍心呀。

有以上種種理由,殺趙卒也就不足為奇了。關於殺趙卒的理由,您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里補充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秦趙投入兵力與損失再探究
長平之戰中, 秦國到底活埋了多少趙國士兵?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