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路徑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路徑

數據觀數博會/特別深度報道

【編者按】每年5月,在中國貴陽召開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提供大平台,集中展示最新技術及理論成果,齊聚行業相關人士共商大數據產業發展大計。在「2018數博會」即將召開之際,數據觀特別邀請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深入剖析產業發展現狀,推出系列大數據產業深度評論專欄《博言》。今天刊發的文章,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魏凱撰寫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路徑》,分析了國內大數據產業的進展情況,並提出大數據應用發展待解決的問題。

大數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數據成了堪比石油、黃金、鑽石的戰略資源。人們對大數據的認識也更加具體化,數據無所謂大不大,有用最重要;數據是基礎,但分析挖掘和應用才是根本。

不僅對大數據的認識經歷了螺旋上升,而且實踐逐漸落地,國內的大數據產業政策日漸完善,技術、應用和產業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

1.政策持續完善。在頂層設計上,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產業發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總體部署。數據開放共享方面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產業方面的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數據安全方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也都已出台。衛計、農業、檢察、稅務等部門還出台了領域大數據發展的具體政策。此外,17個省市發布大數據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可以說,適應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已經初步形成。

2.技術穩步提升。開源給國內產業界提供了一個跳板,讓我們與國際上大數據技術先進水平的差距在不斷縮小。2014-2016年,百度、阿里和騰訊先後拿下國際上知名的Sort Benchmark大賽冠軍。這個競賽全面比拼分散式系統軟體架構能力,包括如海量數據分散式存儲、計算任務切片調度、節點通信協調同步、數據計算監控、硬體架構等方面的能力。而這一賽事2014年之前的冠軍均被微軟、Yahoo、亞馬遜等包攬。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產業界在大大數據處理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與此同時,還有像一批國產化的商用大數據平台產品崛起,底層技術越來越紮實。

3.應用逐漸落地。比如,在金融領域,2016年商業銀行全面部署大數據基礎設施,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已經逐步開始了從傳統數據倉庫架構向大數據平台架構的轉型改造過程,基於大數據風控的「秒貸」業務越來越普及,不僅提升了貸款效率,還擴大的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在電信領域,中國電信的大數據平台已經擴展到31個省,匯聚了全國的基礎數據形成了「天翼大數據」服務能力;中國聯通也實現了數據整合,大數據產品體系已經推出徵信、指數、營銷等六大產品種類。

4.產業快速崛起。圍繞數據的產生、匯聚、處理、應用等環節的產業生態從無到有,不斷壯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調查報告(2017年)》顯示,2016年中國大數據核心產業(軟體、硬體及服務)的市場規模為168億元,較2015年增速達45%,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78億元。2016年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達到400多家,2017年前三個月就有150多家企業獲得融資,其中半數為中國公司,資本源源不斷的投向大數據領域。

大數據,代表了一種現象,即:數據的指數增長超過了人們管理、處理和應用數據的能力的增長,產生了一個「剪刀差」,而且這個「剪刀差」無疑將長期存在。無論是對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誰能在縮小大數據剪刀差上拔得頭籌,把數據用好,就能佔有競爭優勢。

發展大數據前景還很廣闊,還有很多問題(機遇)等著解決(捕獲),比如:

1.打破數據孤島。人人都想要別人的數據,但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數據給別人,這是人的天性。以前信息系統建設都從一個個「煙囪」開始,數據缺乏互通的技術基礎,這卻是「人禍」。從國家層面到企業內部,情況大同小異。麥肯錫2016年底的一份報告顯示,大數據在很多領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數據割裂。這些年,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的政策舉措在一直在加強,政策已經很給力了,但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碰到了瓶頸。開放共享政策再往前「推」,彷彿遇到一堵高高的牆,這時就需要技術「拉」一把。的確,這些年數據共享技術供應有些滯後了。

未來,如果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多方安全計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技術能取得突破,數據共享就能再前進一大步。區塊鏈的共享賬本、集體維護、難以篡改特性,也有望能助推數據共享。

2.數據資產管理。數據分析工作,往往有80%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搜集、清洗和加工數據上。數據質量不過關,也會讓數據分析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讓分析結果謬以千里。很多單位大數據應用效果不佳,多半問題出在數據管理上。大家都同意把數據當做資產,甚至認為有朝一日數據會計入資產負債表。但如果對比桌椅板凳這些實物資產,我們對數據資產的管理,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我們往往對自己的數據資產有哪些、有多少都不兩眼一抹黑,更別說數據質量、數據安全、資產評估、資產交換交易等精細管理、價值挖掘和持續運營了。

然而,數據資產管理不像數據分析挖掘那麼光鮮亮麗,就像城市的「下水道工程」,短期只有投入看不見產出。但長期又不得不做,是戰略層面的事,當前不做未來返工的成本巨大。以後每個企業都將成為數據驅動的企業,打基礎的事情要儘早。

3.深化領域應用。雖然大數據的應用取得了一定進展,在互聯網、金融、電信等領域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醫療、工業領域也正在加速。但總體上只能說剛剛走出了小半步。一類是「平行替代」,如用金融和電信行業用分散式技術(如Hadoop)來重構原來的昂貴的數據倉庫。另一類則是「補課」,如政務、醫療、工業等領域,正在做的工作是在原有業務系統之外,新建本來早該建設的數據平台。

這些大數據應用,顯然還不夠高大上,是物理反應,是量變而非質變,但的確也是發展必經的階段。隨著這些「替代」型或「補課」型應用的深入,未來業務與數據將加深融合,越來越多數據驅動的新模式、新業態值得所有人期待。也只有這樣,數據強國戰略才能落到實處。

(作者:魏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高級工程師

註:本文來源數據觀,作者:魏凱,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編輯:余瑞琦。欲了解更多大數據丨區塊鏈丨人工智慧行業相關資訊丨乾貨丨報告等,可搜索數據觀微信公眾號(ID:cbdioreview)進入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大數據產業觀察網 的精彩文章:

科大訊飛在貴陽清鎮的試點探索
區塊鏈強勢來襲,助力行業9大華麗轉身

TAG:中國大數據產業觀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