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世割地,豈有此理!為什麼鼎盛時期的明朝要主動放棄交趾地區?

盛世割地,豈有此理!為什麼鼎盛時期的明朝要主動放棄交趾地區?

1407年,安南國內出現叛亂,王位正統人陳氏向朱棣求援,明朝在經過了充分準備後,以三十萬大軍掃除叛亂,並趁機將安南地區納入明朝版圖中。

這是繼939年安南脫離南漢政權正式走向獨立後,再次回到中華民族版圖,這是朱棣的一大功績。

然而,僅僅過了21年,明宣宗朱瞻基就宣布放棄安南,撤銷交趾布政使司,30萬明朝大軍撤回國內,使得明朝在安南的經營毀於一旦。

明宣宗朱瞻基

而此時,明朝正處於「仁宣之治」的輝煌時期,明朝國力達到史上最高峰。在這個時候宣布放棄安南,實在是匪夷所思。

那麼,為什麼明宣宗要這麼做,明朝放棄交趾的背後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情?

1、蒙古在北方興風作浪,明朝南北疲於奔命

1417年,明朝平定交趾的重要將領張輔奉詔回國,交趾地區形勢開始逐漸惡化。

平定交趾

作為平定交趾的司令員,張輔對交趾地區了如指掌,對於交趾人吃軟不吃硬的特性,張輔也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具體表現為,平定了四次大的交趾叛亂,將敵人的頭顱堆成京觀,恐嚇想要造反的交趾人。

但是張輔走了以後,新上任的鎮守將領不行,交趾人又開始活躍。叛亂一波接一波,明朝不得不連年用兵,耗費巨大。

而此時,另一個方向上,蒙古在北方再次不安分起來。自從朱棣五次北伐狠狠地收拾了韃靼和瓦剌後,蒙古人很是消停,但是朱棣駕崩後,蒙古人再次開始興風作浪,而且愈演愈烈。

明朝疆域

北京緊靠蒙古高原,這樣的距離,不能不讓明朝忌憚。

所以,遠在天邊的交趾,比起近在咫尺的蒙古,顯得更加無足輕重。畢竟蒙古才是心腹大患,所以,不安分又費錢廢物的交趾,棄了就棄了吧。

2、鄭和下西洋宣告終止,明朝從此開始閉關鎖國

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離開中國,前往廣袤的西洋,這是鄭和的最後一次遠航,也是大明王朝海洋事業的終點。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事業畫上句號後,交趾的地位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鄭和下西洋

因為鄭和下西洋,交趾是一個重要的停靠站。交趾形狀狹長,由兩廣一直延伸到南海中部,在鄭和遠航的過程中,交趾地區南部緊鄰的占城是鄭和第一到第七次的首泊站。

擁有交趾,也就擁有了對中南半島的控制權。交趾這顆楔子插入南海,鄭和下西洋就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而下西洋的壯舉結束後,交趾監控中南半島、輻射南洋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相反,伸出去的領土反而給明朝控制增加了巨大的難度,相比之下,還不如將其放棄。

說到底,交趾的放棄,是明朝實用主義國策下的一次抉擇,雖然大大減輕了明朝的負擔。但是從長遠來看,失去了交趾,特別是交趾北部緊鄰兩廣的地區,使得兩廣地區門戶洞開,失去了戰略緩衝,而一旦交趾有事,兩廣地區將無險可守,形勢被動!

大明水師

而在清朝末年法國侵佔交趾後,這一讖言終於得到了印證!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朱姓明代王族字輩——布衣發明的笨方法,二百多年竟沒一個重名
江蘇省1個縣級市,市名大氣磅礴,人口超100萬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