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80年代城市人的第一大難:如廁難

1980年代城市人的第一大難:如廁難

40多年前,城市人和農村人唯一差別不大的是「如廁問題」,甚至城裡比農村還差。就拿大上海來說吧,當時大多數普通市民「如廁」很難,只能在家中的馬桶上解決。由於人均住房僅幾平方米,在狹小的空間里,躲在一片帷布下匆匆方便,那種聲音、那種味道,叫人非常不自在、不舒服!而且還得在天蒙蒙亮時就拎著馬桶到街上將穢物倒入糞車裡,否則滿桶的穢物就得在家裡再存放24小時。而當時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小茅房,雖很簡陋,但想什麼時候方便都可以,只是在進入茅房前,要輕輕咳嗽一聲,以辨明茅房裡有無異性。那時,農村人常常把城市人的如廁問題當做笑話來講。

我從小生活在城市,記憶中確實有許多關於如廁的可笑而又尷尬的事情。那時我們家所住的院子里總共有幾十戶人家,家家都沒有衛生間,只能到半里路外的一個公廁去方便。早上如廁的人特別多,常常需要排隊,這就得練就一身「夾屎」的硬功夫,否則就算你把屎拉到褲子里,也沒有人會讓「蹲位」給你,如廁排隊的人遠不像排隊買糧那樣文明,一人扼守一個「蹲位」,以便「蹲坑」的人一起來,就以最快的速度去佔據;好在剛方便完的人一般都能重新拾撿起友愛精神,提著褲子立馬「讓位」,到一旁去慢慢系褲子。

因為上廁所的路程較遠,常有人上廁所時會順便干點其他事兒。比如,廁所旁邊有個菜市場,不少人在上廁所時就拎個籃子,方便完後順便買菜。這樣一來也讓路過的外地人產生疑惑:這裡面到底是廁所還是菜市場?

早晨上廁所怕的是排隊,晚上去廁所則怕「踩地雷」。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燈泡憑票供應,人們一般很難買到,廁所里的燈泡常常會被人「借」走。一幫調皮的孩子就在黑黢黢的廁所里搞惡作劇,故意將屎拉在廁所過道上,並戲稱「擺地雷」。所以,晚上如廁必須帶火柴去,否則容易踩上「地雷」。因此,那時除非是不得已,晚上人們一般不去廁所,小便就在門前的水溝里解決。儘管如此,在水溝里解決小便也僅限於男性,女孩和婦女就在自己家中的尿罐里解決。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已進入而立之年,但如廁問題仍沒有多大改觀。我家住在單位的兩間平房裡,百十米外有個公共廁所,是露天的,下雨時打傘「方便」倒也雅觀,難受的是蛆蟲會順著水勢爬到你的腳背上,讓人不寒而慄,不得不草草收兵,逃之夭夭。最令我尷尬的是,妻子和孩子不敢半夜上廁所,就在尿罐里解決,讓我到公廁去倒。我面子薄,既不敢違抗妻子的命令,又怕拎尿罐時讓人撞見,每次去倒尿罐都像做賊似的,要先偵察幾番,確定沒人了才拎著尿罐飛快地朝廁所奔去。有時半路上遇到熟人,我難堪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城市的如廁問題才有了很大改觀。很多有經濟實力的單位開始為員工修建配有獨立衛生間的單元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項羽到死都沒能死明白,自己竟敗於作「英雄秀」
晚清華工起義引發日本「娼妓解放」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