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今日立夏丨立夏的習俗、禁忌要知道,養生重點要記牢!

今日立夏丨立夏的習俗、禁忌要知道,養生重點要記牢!


2018年5月5日,立夏



中醫《黃帝內經》認為,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在夏天達到最高值。此時,人體陽氣旺盛,經絡氣血流通,是溫煦體內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夏季暑熱濕氣重,日照時間延長,人們的睡眠時間和飲食量逐漸減少。




各地的立夏習俗





立夏習俗: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立夏習俗:斗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

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習俗: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


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於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進行,懸秤於屋樑,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遊戲——蔡雲《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立夏習俗:煮鼎邊做夏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立夏習俗:厭祟避蛇


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清乾隆元年《雲南通志》載,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含有黑(水)、紅(火)既濟之義。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




立夏習俗: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立夏之後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立夏養生先養胃




夏季暑熱濕氣重,易沒有胃口


夏季暑熱濕氣重,日照時間延長,人們的睡眠時間和飲食量逐漸減少,再加上出汗增多,人體電解質代謝出現紊亂,易出現疲勞倦怠、沒有胃口、注意力不集中、中暑等癥狀。「立夏前後要尤其注意,這段時間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細菌生長特別快,濕氣困阻導致脾胃功能弱。」因此,立夏前後,應注意養好腸胃。





夏季如何養腸胃?


腸胃不好的少吃寒涼瓜果


夏季飲食要以

清淡

為主,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每餐不

宜吃太飽

,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利於消化。夏天是瓜果類水果蔬菜豐收的季節,多吃當季瓜果固然好,但要注意營養搭配和適量原則,腸胃不好的人要盡量

少吃寒涼類瓜果

。「有些女生把黃瓜、西瓜等果蔬代替主食減肥,主次顛倒,容易傷及脾胃,引發腸胃疾病。」






多喝白開水是硬道理


由於出汗較多,有些人喜歡吃雪糕、喝飲料解渴消暑。雪糕過冷也容易刺激腸胃,不建議人們吃雪糕、喝飲料代替水。平時要多喝白開水促進新陳代謝,多汗者可適量喝淡鹽水,尤其是高溫作業時要注意補水補鹽;還可在做菜時多放點鹽、吃偏鹹的食物。




酸梅湯和粥都是不錯的選擇


夏季食慾下降。因此多吃山楂、烏梅、木瓜等健脾胃的酸性食物可以使皮膚腠理適當收縮,保證胃腸功能正常。喝酸梅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此外,粥也是便於消化的夏季食物,除了常規的魚片粥、雞粥外,人們還可選擇薏米、淮山、芡實等健脾、祛濕的葯膳粥,但糖尿病患者和胃下垂的人不宜喝粥,以免加重病情。






喝祛濕湯有利於腸胃功能


立夏前後,濕氣困阻導致脾胃功能弱,喝祛濕湯有利於養生,食譜如下:


將冬瓜500克,薏米100克,鴨半隻,蜜棗兩個煲冬瓜薏米老鴨湯,適合體質好的人喝。


將淮山、芡實、茯苓、白芷各30-50克與豬骨500克或雞半隻煲湯,西洋參30克與半隻烏雞燉湯,均適合腸胃不好、體質偏弱的人喝。




立夏重養心




養心為主加個午休


心與夏天相通應。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通應的。到了夏天,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當氣溫升高後,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所致。此時人們不僅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

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

」。因此,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立夏之季,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記載:「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





立夏之後,可適當調整個人的生物鐘,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增加午休。中午1時到3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動就會因出汗多消耗體力,極易疲勞。所以,中午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





立 夏 艾 灸 養 心




各位艾友記住2個穴位,對提高心臟功能的效果非常好。


內關穴、公孫穴


艾灸這2個穴位對心肌缺血,胸悶氣短,心率低效果顯著!




艾灸通過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是「養

血補心、培補脾腎

「的好方法!




立夏艾灸取穴:


大椎、心俞、腎俞、關元、肚臍、膻中

 




艾灸時間:

每天一次,每次每穴20分鐘,一周3次,保健灸。




這裡說一下「關元穴」,

關元穴是「脾、肝、腎、任脈」4條經脈的交會穴,大家都知道它是培補元氣或者壯陽的大穴!實際上關元穴也是強心的要穴,因為它也是小腸的募穴,而心與小腸相表裡。


立夏艾灸,就用中藥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俞穴。
了解詳情點擊文章底部的「

閱讀原文




▲長按上圖,即可選購火力十足的中藥艾條




立夏之後如何飲食調理




降燥有理


夏季到來,人體大量出汗造成體液流失,長時間消耗易造成人體均衡失調,此時「燥氣」上升,降燥要及時。


食補有方:苦藠鵝掌鍋


苦藠具有清熱、降燥的作用,鵝掌富含膠原蛋白,這道湯不僅是夏季養生美味,也是女性朋友的養顏美容佳品。





養胃有理


一到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後體內水分丟失較多,脾胃的消化功能較差,因此夏季養胃這個環節很重要。


食補有方:野菜圍邊爐


以老母雞湯為鍋底,配以四五種野菜,包含根莖類、葉子類以及野生菌類蔬菜。老母雞湯清淡解暑,有益於健脾養胃。



祛火有理


立夏過後,天氣開始轉熱,同時空氣中的濕度也比較大,很容易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


食補有方:竹海一品鮮


這道菜可謂竹類薈萃。含有竹蓀、竹燕窩、竹胎等難得的菌類食品,脂肪含量低,纖維含量高。這道菜口感脆滑,鮮淡爽口,營養豐富且開胃。





養心有理


頭痛、煩躁、失眠、坐立難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覺到身體不適。專家認為,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食補有方:燒鮮蓮


蓮子具有安心養神的功效。這是道用素火腿包蓮子的手工菜,外形像蓮子的心,十分雅緻。



芳菲歇去何須念,夏木陰陰正可人,讓我們伸開雙臂,擁抱夏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診斷精華,開卷有益!權作參考!
艾灸治療失眠的方法

TAG:中醫技術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