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功臣侯君集,簡直是越讀書越蠢的代表,連謀反都選個笨太子!

大唐功臣侯君集,簡直是越讀書越蠢的代表,連謀反都選個笨太子!

文:沙塵暴(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沒文化但有本事的人,自古以來比比皆是,比如侯君集。

在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頗有意思,《舊唐書·侯君集列傳》說行伍出身的他從未學文,直到後來當了吏部尚書才開始認真讀書。

更有意思的是,他犯下大錯,正是認真讀了書、有了文化之後。早知如此,還不如不學文化,繼續當大老粗。

當然了,有無文化與是否會犯錯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但有文化的人比大老粗腦子活想法多,免不了會胡思亂想,這一點倒是真的。

《舊唐書·侯君集列傳》還有這樣的記載:侯君集自幼「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大意是這小子從小就很虛偽、做作,而且喜歡說大話,連射箭都沒練好,卻好意思自誇很勇武。

然而事情就有那麼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早就入了秦王李世民的幕府。這說明他雖然沒文化,又喜歡說大話,但還是有本事的,不然就是李世民眼瞎。

進入李世民的幕府,侯君集的主要工作是為秦王出主意,也就是所謂的謀士,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中,侯君集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並在此政變中立了大功,獲得李世民重賞,還被李世民任命為左衛將軍,李世民登上帝位後又封他為潞國公,一個月後李世民大封功臣,「再賜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戶」,貞觀四年(630年)十一月,又任命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以下這個案例,可以說明侯君集的本事有多大——

自從唐朝建國之後,位於今青海的吐谷渾就多次搞事,襲擾唐朝西北邊境,甚至於貞觀八年打到了蘭州,對河西走廊形成了巨大的威脅,這可是唐朝通往西域的要道。

唐朝於當年六月命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軍反擊。吐谷渾雖然吃了敗仗,被追到青海湖,但半年時間不到又來了,這一次竟然打到了甘肅武威(當時叫涼州)。

唐太宗牙關一咬,決定徹底把它搞定,永絕後患,於是重新起用當時已致仕的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作為積石道行軍總管的侯君集,與鄯善道行軍總李道宗、涼州都督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利州刺史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和歸唐的契苾何力等同時出征。

李道宗率先接敵,於庫山(今青海湖東南)擊敗吐谷渾軍。這次勝利,卻給唐軍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因為吐谷渾軍敗退時,他們的老大慕容伏允下令燒盡了沿途的野草,率領殘部逃入茫茫沙漠。

這下腫么辦?追還是不追?諸將都認為追不得——野草被燒掉,等於燒掉了戰馬的糧食,何況戰馬本身就已開始斷「糧」,不可能餓著肚子繼續征戰,所以「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

將領們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們只看到了對自己不利的一面,而侯君集卻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兩相權衡,有利大於不利,所以他認為應該乘勝追擊:「(敵軍)今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

據《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四》,此次軍事行動的總指揮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意見,各路大軍「人齔冰、馬瞰雪」,尤其是侯君集率領的那一路,在沿途無水無草、杳無人煙的險惡環境中行軍2000多里,最終配合其他幾路人馬「滅」了吐谷渾,使其成為唐朝屬國。

此戰過後,侯君集因功授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又於貞觀十二年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入參朝政。

那以後,侯君集被多次委以重任,比如貞觀十二年20萬吐蕃軍打到四川松潘,唐太宗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負責戰事,「迫其撤軍」;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又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討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入貢的高昌國。

高昌國滅了,侯君集的人生,也從頂峰一下子跌到了低谷——也許當了尚書後開始發奮讀書,讀到了「天高皇帝遠」這句話,他便認為在這嘎噠他是老大,沒人管得了他,便開始犯錯,比如不奏請朝廷便自作主張委任官員,還私自掠奪大量珍奇寶物和當地美女,致使手下將士以他為榜樣,不拿白不拿,不偷白不偷,侯君集卻不敢制止,因為他自己都不幹凈,褲襠里儘是屎。

班師回朝後,侯君集因貪污罪被逮捕下獄,中書郎岑文本以這樣的功臣大將不能輕加屈辱為由上書李世民,請求放了他,得到允准。

然而,侯君集卻不思悔改,從此就恨上了李世民,甚至產生了反叛之心,還把自己的想法對後來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張亮和盤托出:「這日子沒法過了,咱們反了他娘的!」

儘管張亮立馬就向李世民做了彙報,李世民卻讓張亮不要對其他任何人提起,仍未拿侯君集當外人,對待他仍像從前一樣,後來還把他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名。

然而,侯君集對李世民的既往不咎並不買賬,後來,當太子李承乾擔心自己被廢、得知侯君集恨他爹李世民、把侯君集招來商量對策時,侯君集認為這小子雖然愚昧無能,但是可以利用,勸他謀反。

大概他是這樣想的:一旦太子謀反成功,老子就是大功臣一枚,肯定會被太子委以重任。

可是,老侯啊老侯,你就沒想想,既然太子很笨,造反成功的幾率又有多大呢?這麼笨的太子,是雄才大略的他爹李世民的對手嗎?

見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沒見過如此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

侯君集沒看錯,太子李承乾確實很笨,意圖謀反的事很快就泄露了,被人告發,侯君集因為與李承乾關係密切,而被逮捕下獄——也許為了自保,也許為了邀功,時任東宮府千牛的賀蘭楚石向李世民告發了太子和侯君集密謀造反之事。

這個賀蘭楚石與侯君集的關係可不一般,是侯君集的女婿。當初太子招侯君集進宮商量對策,他這個女婿是「引路人」(《舊唐書》: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有廢立,又知君集怨望,遂與通謀。君集子婿賀蘭楚石時為東宮千牛,承乾令數引君集入內,問以自安之術)。

雖然出了這麼大的事,但認為侯君集對安定國家立有大功的李世民,仍然想放過他,大臣們卻不幹了,一直認為侯君集之罪天地難容,李世民不得不將他處死。

行刑之前,感情豐富的李世民流著眼淚對侯君集說:「今天就要與你永別了,從此以後,就只能見到你的遺像了。」侯君集磕頭表示服罪,但是晚了。

實際上,侯君集是幸運的,他遇到的這個領導,可謂千載難逢的明主和仁主,可他卻不知珍惜,把李世民幾次三番對他的仁慈視為「軟弱可欺」,居然認為太子傻所以可以利用他來造反,殊不知太子雖傻,他爹可不傻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黃聖依遭兒子打臉:有多少孩子父母雙全,卻活的像個孤兒?
父母重病下的獨生子:不敢死不敢窮不敢遠嫁,因為他們只有我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