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

原標題: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



本文共2695字丨閱讀全文需要2分鐘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73周年。人們常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


就我理解而言,這種轉折點主要表面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第二,收復了自1895年甲午戰敗即被日本割去了的台灣和彭湖列島以及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近島嶼,廢止了一切不平等條約,恢復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完整。第三,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世界尤其是西方對中國的看法,中國也因此而取得了世界大國的地位,成了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第四,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從而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了基礎,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制度保證。第五,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形成,「中華民族」這一表示中國境內各民族是統一的民族共同體之觀念在抗戰期間得到了最終確立和各族人民的普遍認同。



抗戰勝利是全民族的勝利

以上這五個方面的前四個方面,人們一般談得比較多,而最後一個方面即第五個方面,人們談得比較少,或者說很少有人談及。但我認為,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而奠定這一轉折點之基礎的便是「中華民族」這一表示中國境內各民族是統一的民族共同體之觀念得到了最終確立和各族人民的普遍認同。所以我想就此多說幾句。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識較為淡薄,借用費孝通先生的話說,古代的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而不是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這一觀念是梁啟超於1902年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的,但真到九一八事變之後,尤其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這一觀念才為全國各民族人民普遍認同、並成為中國境內各民族之共同稱謂。


其原因就在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增強了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整體的認同感。


1938年9月創辦於武漢的救亡刊物《國民公論》的發刊詞中就這樣寫道:「戰爭是個大熔爐,只有通過這個熔爐,一個民族才能打成堅強的不可分的一片。也只有通過這個熔爐,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才能在新的鑄型上面建造起來」。事實證明,正是通過抗日戰爭這個「大熔爐」,全國各族人民空前地實現了大團結、大聯合。與此同時,各民族是一「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


有關這一問題,我在《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覺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論晚年孫中山「中華民族」觀的演變及其影響》(《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形成》(《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和《論楊松對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的歷史貢獻》(《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等文中有詳盡論述。


中國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民族的空前團結以及在全民族空前團結下的全民族抗戰,應該說,當時的國民黨、共產黨和其他中間黨派都為抗日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做出過自己的努力和貢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都是抗擊日寇不可或缺的戰場,正是因為這兩個戰場的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當然,在戰爭的不同階段,這兩個戰場所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在戰爭的開始階段,正面戰場阻擊日軍進攻的作用更大一些,而進入戰爭的相持階段後,敵後戰場牽制和消耗日軍的力量更多一些。但這並不能得出誰重要、誰不重要的結論。


我們在充分肯定全民族抗戰和正面、敵後兩個戰場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次國共合作國畫

首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呼籲、奔走和組織下建立起來的,正是由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才形成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全民族抗戰的局面;其次,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對日妥協和投降,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揭露、反對和鬥爭,才粉碎了日本的一次又一次的誘降陰謀,阻止了國民黨內的一次又一次企圖與日妥協的活動,從而保證了抗戰的最終勝利。再次,因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孫中山所批評的那樣,中國人往往是一盤散沙而很難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而在抗日戰爭中之所以能夠形成全民族抗戰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動員和組織工作,從而使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中的反抗侵略的力量被激化了出來,這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於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啟迪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啟迪是: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國的大聯合、大團結。首先是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之間的大聯合、大團結,民族復興不是漢族或其他某一個少數民族的復興,而是包括漢族和其他所有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除了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之間的大聯合、大團結外,還要實現各階級、階層、各黨派之間的大聯合、大團結。



武漢人民慶祝抗戰勝利

觀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戰爭史,我們發現,每當中國內部出現不團結甚至內亂或內戰的時候,帝國主義就會乘機侵略、瓜分或分裂中國,中華民族也就會加速走向衰落和沉淪,而只要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團結了起來,各階級各黨派實現了大聯合、大團結,中國人民就能戰勝一切困難,打敗瘋狂的侵略者,使中華民族從沉淪走向復興。


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也就在於自西安事變之後中國的各階級各黨派實現了大聯合、大團結,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儘管在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國共兩黨的鬥爭,有時還相當激烈,但直至抗戰勝利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形式還維持著,國共兩黨並沒有完全走向對抗和分裂。


中國人民之所以沒有實現「抗戰建國」的目標,將中國從一個前近代的傳統國家建設成為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在於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再次破裂,並迅速走向內戰,內戰毀滅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美好前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民族才真正從沉淪開始走向復興。



抗戰勝利70周年宣傳畫


這一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地總結和吸取。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加強全國人民的大聯合、大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就是抗日戰爭的勝利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迪。


本文來自《新華文摘》2016年2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文摘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朋霍費爾:從卓越學者到謀刺希特勒的烈士(上)
現役軍人中那些上過戰場的人(上)

TAG:新華文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