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陸澤地區曾為絲綢之鄉

大陸澤地區曾為絲綢之鄉

古大陸澤地區,在歷史長流中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時,也是古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源頭之一。

大陸澤地區是中國最古老的桑蠶養殖技藝和絲紡織技術的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古黃河曾經流經大陸澤,關於黃河流域蠶桑業,甲骨文里已有了蠶、桑、絲、帛等象形字和祭祀蠶神的記載。商湯桑林禱雨的故事,在先秦典籍中也多有記載,《尚書·大傳》云:「湯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為禱』,湯乃禱於桑林之社。」《方輿紀要》曰:「桑林在廣宗縣境」,廣宗(屬巨鹿郡)就是當時的大陸澤腹地。

西漢提花機復原圖。

巨鹿郡,曾是秦代36個古郡之首,郡治初為平鄉,東漢後期移至寧晉廮陶。如果說漢代的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那麼巨鹿郡則是「絲綢之路」物質的生產地。巨鹿漢織錦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以「華美細膩」著稱於世,品種花色豐富多彩、蔚為大觀。

西漢昭帝時期,陳寶光的妻子,巨鹿人,首創提花多鑷織機,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絲織技藝,能織造圖案非常複雜的絲紡織品,這些絲紡織品成為西漢帝王賞賜將相高官們的上品。其中,一種名曰「散花綾」的織品,更是受到了大將軍霍光青睞。霍光的夫人霍顯用蒲桃錦、散花綾收買太醫淳于衍,讓她毒死許皇后,好讓自己的女兒取而代之。

霍光夫婦經常從巨鹿購買陳寶光家這種絲織品,送給宮廷女御醫淳于衍。霍光夫人一次就贈送淳于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因為陳寶光妻子手藝精絕,霍大將軍便把陳寶光夫妻請到長安太尉府。陳寶光夫妻帶著繁瑣的織機進了京城。東晉葛洪撰《西京雜記》卷一《霍顯為淳于衍起第贈金》:

霍光妻遺淳于衍蒲桃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綾出巨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顯召入其第,使作之。機用一百二十鑷,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

當時,全國只有巨鹿陳寶光的妻子會織這種散花綾。巨鹿散花綾是當時非常名貴的東西,能「值萬錢」。陳寶光開設相當規模的絲織作坊,是遠近聞名的手工業鉅賈。織出的絲織品成為當時最昂貴、最精美的絲織品。而陳妻的散花綾還代表西漢王朝最精美、最奢華的絲織品走上了絲綢之路。

陳寶光妻創造的提花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是織機的構造和操作相當複雜,陳妻手中好幾個梭子,裝著不同顏色的緯絲,一機用120條線,這種織機拉動經絲的鑷有120個,也就是說每平方厘米要達到600根經絲(滿城漢墓出土的細絹每平方厘米才200根經絲),可見這種紡織技藝非常複雜。紋飾精美,花色豐富,風情萬種,這種提花機成為以後許多布機的樣本。

東漢時期,巨鹿又生產了一種名貴的細絹,成為當時名縑。大將軍馬援北擊烏桓,班師回朝時,朝廷賞賜他們的就是300匹巨鹿名縑。《東觀漢記·馬援傳》中稱,光武帝劉秀「賜援巨鹿縑三百匹。」

兩漢時期,大陸澤地區是全國最著名的絲織業產地。提花機、斜織機、手搖紡車被廣泛應用,養蠶繅絲、絲織刺繡,成為當地婦女的主要勞動。紡織業的逐步繁榮,使得當時紡織品的數量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後的整個漢代,大陸澤紡織業達到了歷史上第一個鼎盛的高峰。

在陳寶光妻子的帶動下,這一技藝在巨鹿由漢代到宋代長達1100年長盛不衰。大陸澤一帶的綾、絹、縑等絲織品名揚天下,成為絲綢之路上以及皇宮貴族們一匹難求的珍品。

三國時期,文學家左思在《三都賦·魏都賦》中盛讚,「錦繡襄邑,羅綺朝歌,綿纊房子,縑緫清河。」句中的襄邑、朝歌、房子、清河為地名,房子、清河當時均屬巨鹿郡,分別為今臨城和清河。其「錦」「羅」「綿」「縑」均為絲織品。《顏氏家訓·治家篇》云:「河北婦人織紝組訓之事,黼黻錦繡之工,大優於江東。」而「河北」當然包括大陸澤區。

西晉統一南北,實行課田制,一夫五十畝收租四斛,絹三匹,綿三斤,晉令云:其趙郡、常山、中山國輸縑當絹者,及余處常輸疏布當綿絹者,縑一匹當絹一丈,疏布一匹當絹一匹,絹一匹當綿三斤。

大陸澤涉及邢、趙、深三州。趙郡的轄區基本包括現在的趙縣、高邑、贊皇、臨城、柏鄉、寧晉、隆堯、欒城、元氏等縣。唐武德初,趙郡改郡為州,始治柏鄉,後移平棘。趙郡李御史家藏的一件古錦裾精美絕倫。《全唐文》中陸龜蒙撰《記錦裾》記述甚詳。

唐代,河北道是絲織技術最發達、絲織品產量最大的地區,遠超江南,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絲織品輸出基地。

《唐六典》卷二:「凡絹、布出有方土,類有精粗,絹分為八等,布分為九等」。一等到四等絹產地集中在河北、河南兩道,河北道產一等絹的一州,三等絹的有魏、冀、德、貝等七州,四等絹的有瀛、滄、深、莫、洺、邢、恆、定、趙九州。六等絹以下的集中於淮南、劍南、江南三道。

《新唐書·地理志》和唐代河北籍地理學家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河北道》記載,河北道有五州十二個特種絲織品,遠勝於河南和江南道,居全國十道之首。

在明代棉花種植傳播到華北之前,中國人衣物所用的纖維,都是蠶絲和麻織品。明代以前文獻中的「綿」,都是絲綿,是古代人製作冬裝作為填充物的保暖材料,都是由桑蠶絲製作的。《明正德趙州志》寧晉縣分志《土產》一節有載:「木類:楊、槐、桑、椿、松、柏、柳、榆。」這說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桑樹還是廣布在大陸澤這片土地上的主要經濟作物。

巨鹿的織錦業在華夏大地聲名鵲起,並一直延續到今天。千百年來,手織布在巨鹿大陸澤區域一直在流傳和使用。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幾乎家家都有織機,那時的農家婦女,如果不會做「織布活兒」,婆家都難找。

(李蘇現 孫志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朝第一位長公主,開公主貴人逾禮越制之先河
最悲催的皇帝,在位僅27天就被廢掉,他真的荒淫無道么?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