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時期的宰相馬周是怎樣的一個人?

唐太宗時期的宰相馬周是怎樣的一個人?

提到馬周,不得不說兩件事,一個是我們偉大領袖對他的評價【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把馬周和傳說中的傅悅和姜太公相提並論,這水平肯定是不同凡響的。

另一件是他評價漢武帝的一句話;【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漢武帝歷來被人看作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代帝王,追捧者眾多,但是馬周一語道破漢武帝存在的問題,而且直言其所作所為有亡國之危,之所以沒有亡國,是因為大漢子民經過文景之治的長期安定和發展,人心向漢,是文帝和景帝的德行使漢武帝的那些亡國之舉沒有造成嚴重的民變,如果沒有文景之治多年穩定民心,而是在漢高祖得到天下以後直接傳給漢武帝,那麼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必激生民變,天下必不能全。

馬周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楊廣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楊廣也像漢武帝一樣,胸懷大志,征戰四方,開疆擴土,成就也很大,但是他前邊只有隋文帝短短几十年的穩定時期,人心還沒有真正安定下來,對大隋的強烈認同感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楊廣最後失敗。

正如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周曉瑜所說:馬周在貞觀年間,針對當時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利弊分析,並及時上書唐太宗,或者使已經出現的失誤得到糾正,或者見微知著,提示了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干預的原則和方法,從而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馬周經常以歷史上人物的得失來直接說明問題,上面評價漢武帝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例,他還經常藉助楊廣失敗的案例勸唐太宗,暢行節儉,於民休息,他認為楊光的失敗就是沒有與民休息,馬周說;隋煬帝橫徵暴斂,囤積了大量的糧食,隋朝貯糧的洛口倉被李密得到,所以李密可以組織起數萬軍隊對抗朝廷,京西府庫的糧食到現在我們還沒吃完,貯積本來是國家的正常事務,應當使百姓有餘力然後徵收儲藏,怎能使百姓勞苦而強制徵收,結果卻拿去資助賊寇,這樣儲藏是沒有好處的。

正是馬周這些引經據典,推敲古今的清醒的認識,及時提醒太宗的行政方略,預防減少了不少錯誤,偶有錯也能及時糾正,成就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馬周布衣出身,放誕不拘,給常和做門客,教了常和一些治國策略,在朝堂上說與太宗,太宗十分驚奇,問常和何以這麼多不同凡響的認識,常和說出,這些都是門客馬周所言,於是太宗召見馬周,自此後,馬周便平步青雲,官職像火箭上天一樣,蹭蹭往上升,民間甚至傳出只用一百天就做到宰相的傳說,甚至說他是太上老君派來專門輔佐大唐興盛的。可惜馬周壽命不長,四十多歲就死了,非常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古往今來為什麼稱男人為「漢子」?與漢朝有什麼關係
金陵的吉祥物——辟邪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