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擰巴的中國父母:一邊想離婚,一邊催孩子結婚

擰巴的中國父母:一邊想離婚,一邊催孩子結婚

帶你讀完52本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Jenny喬 · 主播 | 佳萌

父母都希望子女幸福,可單身就一定孤獨終老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催婚每年都是大熱門,聽說連真人租賃市場的價格都水漲船高。有個男同事說,去年還想租個女朋友回家過年,今年一看價格,租不起了,扎心。

身邊單身女友們都反映,一提起結婚,家裡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吵得不可開交。父母總覺得到了歲數不結婚,就是有毛病。可孩子們也振振有詞,我也想結婚,可老公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嗎?

父母覺得孩子挑剔,孩子覺得父母將就,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循環。

前兩天,有個姑娘在聚會上吐槽自己親媽,每天在家沒完沒了地數落她爸,比一日三餐還準時地嚷嚷著要離婚,自己單過。可一看見她,話鋒突變,開始窮追猛打:你怎麼還不結婚?

問的她一臉懵。我媽該不是精神分裂吧。

旁邊一個哥們兒頻頻點頭,說自己體制內的爸更狠。一天到晚罵自己的工作沒有性價比。可他大學畢業那一年,還是要死要活地逼他去考了公務員。

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地,一桌人就開始了一場吐槽大會。中國父母的擰巴真不是蓋的。

小時候怕你談戀愛。長大了怕你談不上戀愛。小時候怕你沒文化,長大了怕你懂太多。小時候怕你太平庸,長大了又怕你太出眾。

直到有人不開眼地問了一句話,到底該拿父母怎麼辦?全場都沉默了。

想起閨蜜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父母的神邏輯,只能聽,不能解。

閨蜜親媽,也就是我媽閨蜜,就是這麼一個特別擰巴的媽。離了兩次婚,給閨蜜留下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被婚姻傷得遍體鱗傷,還一門心思地給她介紹對象。

要說如果婚姻幸福的爸媽想讓孩子早點嘗到甜頭,我能理解。可為什麼明明婚姻不幸的爹媽還是想把孩子往火坑裡推,我真不懂。

可後來聽阿姨說了一句話,我就豁然開朗:就是因為我過得不好,所以女兒才得好呀。我的婚姻都不幸福了,女兒可必須要幸福呀。

這話聽著是不是挺耳熟的?「你爸這輩子就輸在沒文化,所以,你一定要用功讀書啊。」「媽小時候窮,什麼好看的衣服都沒穿過,所以你呀,一定要趁年輕,好好打扮。」

乍聽一下挺對的,細想一下挺奇葩。這就好比爸媽經常說的,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且不說鹽和米有什麼可比性,吃到你嘴裡的東西還能當成我的,也是看不出邏輯在哪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父母的未完成都變成了孩子的必須行。

閨蜜經常無奈地跟我說:「你說我媽這樣,我還敢結婚嗎?這年頭,誰知道男人靠譜不靠譜,萬一嫁錯人,離個婚,我媽還不得自殺呀。」

想想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能遂父母的願,真不難理解,一件事兒如果要把父母的命都搭上了,反正我不願意干,真心輸不起。

沒有一個人應該用自己的人生實現別人的願望,完成別人的幸福,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也一樣。

這些年,經常和朋友聊起,以催婚為核心的中國式催催催,到底在催什麼?哪怕冒著婚姻失敗的風險,也要早點讓孩子結婚。到底為什麼?

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其實擰巴的背後有一個關鍵詞叫:標配。按照我媽的話說,就是什麼歲數,就做什麼歲數該做的事兒。

二十歲前,讀書是標配。二十幾歲,工作是標配。可到了三十歲,婚姻就是標配。但凡你偏離了軌道,就會被當成異類,一旦被當成異類,幸福的概率就會急劇下降。

可父母忘了一件事兒,結婚這件事兒,得從娃娃抓起。

有個遠方姑媽,催婚催了五六年,按照表姐的話說,都成精了。我曾經和姑媽聊起過,為什麼總要催表姐結婚。其實,父母的心情我特別能理解,這個時代幹什麼下手都得快,等你回過神來想談戀愛了,男神早就成奶爸了。

可問題是,一對湊合的父母養不出感情豐富的孩子啊,就像表姐說的,看見父母這副樣子,自己就對婚姻有一種天然厭惡。

從小到大,她都沒見過愛的樣子,你跟她說,愛情可貴,是不是有點不靠譜?婚姻的好不是教出來的,是看出來的。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一位爸爸給女兒的信刷屏,信的內容大概是說,女兒,如果不幸福,我寧願你不結婚。此文一出,在爸媽圈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轟動。父母紛紛聲討,現在的孩子都被這種雞湯給迷暈了,女孩啊,不早結婚,難道等著孤獨終老嘛。

父母都希望子女幸福,可單身就一定孤獨終老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今天這個社會,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了,女人可以努力工作,給自己買房買車,找點成就感,也可以懷抱著一點小興趣,小愛好,過簡單恬淡的生活。

前幾天和幾個閨蜜聊天,說以後找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組團養老。一起談天說地,看看書,喝喝茶,沒有家務的瑣碎,沒有男人的騷擾。

我把這事兒跟我媽一說,連她都說要報名參加。對女人來說,婚姻越來越顯得多餘了。而為了過上標配的人生而結婚,這個理由,也越來越無法說服一個人了。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婚姻不意味著更健康、更幸福,也不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可還有很多父母覺得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另一個人手裡,才算是完成任務。不是的。

父母這個角色的謝幕時,從來都不是孩子婚禮的那一刻, 而是有一天,孩子懂得如何為自己做選擇,然後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而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得先喜歡自己的生活。否則,就像一個胖子給別人推薦減肥藥,你說療效好,誰信呢?

#有書君說#

養娃有多甜蜜,就有多操心。

《我這樣做家長——學會養育男孩》

帶你了解男孩原本的樣子

尊重天性才能使他快樂成長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一鍵訂閱

作者:Jenny喬,有書原創作者。冷眼看熱鬧,深度讀人生。你笨算我輸。微信公眾號:Jenny喬。本文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微信號:youshuzhubian。

主播:佳萌,FM93.5臨清人民廣播電台主播,愛小說愛美食,幻想一夜暴瘦。能夠聽到我的聲音就是緣分,願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生活。喜馬拉雅FM:佳萌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心驛站 的精彩文章:

判斷女人對你有感覺的六個方法,你會幾個?
女生最好追的四個時候,你知道幾個?

TAG:身心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