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膝骨關節炎不同程度表現差異

膝骨關節炎不同程度表現差異

早期膝骨關節炎癥狀,關節疼痛酸脹,常因輕微扭傷、受涼和勞累後誘發;經常在上下樓時腿打軟;晨起後伴有關節僵硬感,但時間不超過 5 分鐘,疼痛僵硬稍適活動可消失,疼痛與天氣變化有關,空氣濕度增加時敏感;關節腫痛和功能受限為發作性,1 年~ 2 年發作 1 次,持續時間短,不發作時無癥狀。

中期膝骨關節炎癥狀,關節疼痛發作常無明顯誘因;不能自如上下樓梯和長距離行走;開始出現夜間休息痛,晨起後關節僵硬 10 分鐘~ 15 分鐘,關節疼痛與天氣變化有明顯關係;疼痛發作次數增加,癥狀進行性加重,1 年間發作 2 次以上,持續時間較早期延長,且不發作的時間縮短。

重度膝骨關節炎癥狀,關節嚴重變形,出現「O」型腿和「X」型腿,劇烈疼痛,走路舉步維艱。影像學檢查關節間隙消失,即關節已經沒有縫隙,長滿骨刺,走幾百米路都疼痛難忍。

膝骨關節炎也叫膝退行性關節炎,這與老百姓常說的膝關節「長骨刺」或「骨質增生」有所不同。骨刺和骨質增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出現的,只有導致了膝蓋疼痛或腫脹等,才可稱為膝骨關節炎。實際上,膝骨關節炎不是一種感染性(細菌性)的炎症,而是非細菌(無創傷閉合型)性炎症。

膝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人特別是女性中發病率較高。一般 30 多歲就可能出現軟骨的退行性改變;50 歲以上,大多能在 X 線片上顯示出膝骨關節炎的表現,所以應對膝骨關節炎的關鍵是如何預防病變的加速發展對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治癒膝骨關節炎,但是通過一些措施,可以減少或延緩它的發生。

一般來講,正常的軟骨厚約 3 毫米~ 7 毫米,而膝關節這一部位處於正常值上限。由於關節表面長時間磨損,使得軟骨變薄變脆,且軟骨下的骨頭,到一定年齡後會出現骨質疏鬆。軟骨變薄變脆加之骨質疏鬆使得整個關節面塌陷,從而引發膝骨關節炎。也可由於長期不正確的刺激如負重不均,使得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刺激周圍的神經、血管,尤其是刺激到末梢神經,就會引起膝關節疼痛。「痛則不通」,關節周圍血運不暢,整個關節代謝障礙,關節液及關節液排泄物(如酸性物質等)又淤積在關節里,使關節越來越腫。關節水腫反過來又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疼痛,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便是膝骨關節炎形成的機理。

有人說膝關節痛原因多了,我咋知道是退變增生引起的呢?你應當去醫院接受 X 線片檢查,如發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軟骨周圍骨質增生,或關節腔積液……這些都有助於膝骨關節炎的診斷。再者,通過驗血查明如血沉、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抗「O」),C 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是否異常等可排除由風濕引起的膝骨關節炎。如此,便可大致明確了。

膝骨關節炎,古已有之,為什麼現在才覺得多起來了呢?一來因為老齡人口比例增高,二來由於現今診斷技術提高,疾病分類更加細緻。以前這種病,中醫歸為「風濕」或「痹症」,現在不一定是由風濕引起的膝骨關節炎。據研究,50 歲以上人群,80% 會有膝骨關節的表現;60 歲以上,90%的人有此表現;70 歲以上幾乎 100%。年紀大了,幾乎都有膝關節退變,但不一定出現癥狀,而有癥狀的只佔這些老年人的 15% ~ 20%。總體上,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因為女性在50歲左右,由於絕經而致體內雌激素水平大為降低,容易導致骨質疏鬆,而骨質疏鬆引起軟骨塌陷。但是,在這些有癥狀的人群中,求醫者僅僅占 5% 左右。

從中醫來講,膝骨關節炎主要包括兩種原因:外因指風、寒、濕邪,這 3種邪氣共同侵犯膝關節所引起的痹症,稱為「膝痹」;內因是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氣滯血瘀所引發的一系列膝關節改變。此外,在治療這類病症時,也有從痰著手進行治療的。

在對膝骨關節炎的早、中期治療及術後的調理上,中醫療法具有顯著優勢,如《丹溪心法》曰:「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如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而痛,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節痛,是血虛,宜四物加防風、羌活;如瘦人性急躁而肢節痛發熱,是血熱,宜四物湯加黃芩、酒炒黃柏;如倦怠無力而肢節痛,此是氣虛,兼有痰飲流注,宜參、術、星、半……」中醫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運用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化痰祛濕等藥物往往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針灸、理療、按摩等外治療法效果也不錯。

預防關節炎的部分建議:

減輕體重。體重過大則關節承受力也會成倍增加。體重原因導致膝骨炎所佔比例很大,除遺傳和藥物因素外,最重要的誘因就是飲食習慣,總是吃得過飽、過好,口味偏重,不控制食物的攝取總量,再加上很少運動,導致關節的負擔過重而患病。喜歡運動的人在跑步、跳躍時,膝關節瞬時承受的力量可達人體體重 5 倍~ 6 倍。

盡量不穿高跟鞋。長期穿細高跟鞋,會造成膝關節應力增加,久之容易導致膝關節韌帶鬆弛和軟骨磨損,建議除特殊情況需穿高跟鞋外,日常生活、工作中多穿軟底鞋以吸收震蕩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避免久居寒冷及潮濕的環境 順應季節變化適時添衣、加被、減少室外活動,且空調溫度不宜過低、避免空調下直吹等,這些對於預防很有幫助。季節氣候異常和居住生活環境欠佳,是導致膝骨關節炎的外因。

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步走很多人喜歡通過爬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這些鍛煉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如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導致膝骨關節炎。爬山、登高等運動方式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很多患者在爬山後去醫院做骨性關節炎手術。也有中老年人或減肥人群因為快步走,加速關節軟骨磨損,致膝關節突發疼痛、不能彎曲,誘發膝骨關節炎。中老年女性,由於體內雌性激素下降,極易導致骨質疏鬆及關節軟骨變薄、變脆和老化,故不建議將登山、爬樓梯、長時間快步走作為習慣性健身手段。走路鍛煉身體簡單有效,但建議每分鐘內不超過 100 步和鍛煉時間不超過 1 小時,從而保護好膝關節。

多曬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E 及補足維生素 D 等對膝骨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節炎 的精彩文章:

尿酸高,痛風關節炎「上門」!中醫治療3招,從此不複發!
膝關節炎曲度變直,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為家人收藏!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