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間重晚晴:看古人如何優雅老去

人間重晚晴:看古人如何優雅老去

原標題:人間重晚晴:看古人如何優雅老去



天意憐幽,人間重晚晴。


夕陽是一種別緻的美,老年是一段自在精彩的生命。


很多人抗拒或者懼怕衰老,但人生一世,有青壯必然有衰老。老年奔騰的河流將入海之前的一片開闊的平靜,老年是花繁葉茂之後的瓜熟根固。老去,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老年不是生命的負數,老年也不生命衰老和頹廢代名詞,老年只是意味著入世已深,年歲已長


如果青春是夏花之絢爛,老年則好比秋葉之靜美。


二千多年來,古人對生命有著理性的認知,老年階段也看得通透。古人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有大智慧,都有怡然自愛、有趣有料的老年活法


現在的話說,他們做到了優雅的老去。


1


心豁達


《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是劉禹錫在看到好友白居易一首哀嘆年老,一改白傷感和哀怨之風,有種老而豁達的開闊感,其中著名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就是出自本詩。


客觀陳述了人年老之後的身體上的各種衰老不適,但更多樂觀提到了老年的優勢——多,閱人多,看事透,不茫然(「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蘊含著老年可期,老年可成的積極信念(「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是一種豁達的心態,一種不甘因年老而沉淪自我期許


很像一代豪傑曹孟德老年自勵那般: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古人的智慧在於融合了儒家的剛健有為道家的樂天知命,豁達面對人生的夕陽階段哀嘆日落薄暮,但欣賞紅霞滿天。


2


自得自娛

古人年老後,漸漸不再如青壯年那般勞作,漸漸淡出社會,從容度日,頤養天年


心境好,生活愉快,古代大醫推崇的養生術里必不可少的一項,因此豐富的老年娛樂生活至關重要


古人都有哪些老年娛樂方式呢?


清代畫家陳尹著有《娛老圖》,形象生動得描繪出古代耄耋老人日常相聚娛樂的風俗


撫琴吟詩、評古論今、舞文弄墨、養鶴調羹、簪花飲醇……十二冊畫中,老年自娛共娛愜意豐富,引得當代很多人艷羨不已。


其實說白了,古人以豐富多彩的愛好和娛樂,將老年生活過得如少年一樣活色生香。


北宋理學名家程顥有一首詩,和娛老圖》的活法有異曲同工之意:


雲淡風輕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閑學少年。


他認為人老了也要有少年那樣對生活樂趣孜孜不倦的追求,寄情自然風景,行走,去愉悅身心,讓自己內心葆有歡樂。


豐富的愛好,歷來是抵抗生活空洞無聊的有效法寶;相同愛好的朋友,是一起娛樂互動,一起度過老年時光的有力支點。


就像唐代洛陽城裡的劉禹錫和白居易,宴唱和就像清代揚州城裡的揚州八怪遊山玩水,詩往來。


老去後,有大把的時間,有相對的自由,如果又有自身的愛好,和玩到一起的朋友,那老年生活就不會枯燥。


3


以智饋世


《國語·晉語》載:「國家有大事,必順於典刑,而咨訪於耇(音苟)老,而後行之。」


老年人因為經事多,年壽長,思想成熟,處世自重,是社會上的活歷史,活檔案,無論是一家、一鄉、還是一國,都敬重老人的地位,正所謂「老人為寶」,如漢高祖劉邦時期的商山四皓,雖年老但品高德劭,智慧過人,高祖曾數次遣人訪出


這是因為古代老人品德思想、智慧多、見識廣的代名詞,從朝廷到民間,大都樂於傾聽「耇老鄉賢」的意見。

古代年高德劭的老人對當地風氣維護糾正、社會治理,大都比較熱心,積极參与和倡議,或論事,或著述,或教授子弟,用自身的智慧和經驗服務社會,提攜後輩,匡正時風。


老人雖淡出公務仕途,但學問見識過人,德可服眾,多為人中之望,若積極運用自身智慧和影響力可有效為當地和社會發揮餘熱。


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老去不是難題優雅度過老年才是課題


古代的老年人,可以說智慧得做到自重,老而自得,老有所娛老有所成。


安度老年學習古人的智慧和心得,對當代人大有裨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10副對聯大智慧: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內煮乾坤
4個很短的故事,讀了受益一生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