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贏得未來的教育,是擁有這3種特徵

贏得未來的教育,是擁有這3種特徵

我們不能一成不變地去看待問題,這是一個哲學的範疇,而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適用的。

將這個觀點用到教育當中,我們也會發現,僅憑藉以往的經驗,已經不能完全解決所出現的新的問題和現象。現在已經不再是以某種單一的方式即可過上中產階級生活的社會,下一代所面臨的競爭和考驗是更加嚴峻和激烈的。

在自我認識與自我實現中,如何能讓孩子們通過考驗,在職業生涯中將單一的追求成功轉變成追求幸福?

教育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2000多年前,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發明出了Education這個詞,向我們展示了教育的真諦:引導一個人的內心,幫助他成長。

1956年,一個黑人小姑娘想入讀社區里的白人學校而被拒。因為當時的黑人人種不允許同白人混合讀書。小姑娘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憤而起訴。最終,一位叫布朗法官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中清晰地闡述了教育: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將孩子塑造成社會的螺絲釘。

孩子經歷教育不是為了成為哪裡需要就去哪裡的螺絲釘,而是為了幫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掘自我,變成不可缺少的存在。

現在贏得的不一定是未來的比賽

家長總是竭盡所能地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有贏得比賽的苗頭。但是卻有可能連比賽的過程,甚至是終點是什麼樣子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

除去基礎知識,除去成績分數,一個人的職業頂峰時期按理說已經進入中年,而這個時期運用到最多的技能卻是在小學時候學到的「人際交往。」那麼在家長最擔憂的時間點上,孩子們在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萬一比賽壓根就和跑步沒有關係,設立起跑線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20年後的人工智慧時代

1.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

信息時代的核心是邏輯分析能力,但從阿爾法狗的勝利,整個富士康機器人化開始,將來的很多人工都有可能被機器所取代,概念時代開始需求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為什麼這麼說,比如世界一流的諮詢公司麥肯錫,員工中的MBA比例下降,轉而用MFA進行替代。因為其認識到調查報告更需要藝術的表達方式。再比如,小米的粉絲營銷和參與感;海底撈出了名的服務。

邏輯工作和會逐漸被程式化的計算機所取代,但創意卻不能。

2.改變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

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強是30年。如果25歲參加工作,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創成了世界五百強,那麼在65歲退休時候,公司正好倒了。所以一生都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行業基本不可能。

3.是以幸福與自我實現為核心的生涯

中國和美國的GDP,2008年中國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2016年的時候中國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會接近,2040年就會持平。

未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

1.感性

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還有你需要會玩,你需要找到意義感。

家長們從建議孩子選擇公務員、工程師等工作到鼓勵孩子讀商科、工程專業,從保守安全到謀求發展,等到20年後,一些與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職業將成為未來的大趨勢。

2.創造力

父母希望從小給孩子包辦所有事物,殊不知這是給孩子帶來最大的傷害。等到在他遇到真正需要自己選擇的時候,你不懂,而他卻不會。所以,真正好的方式是鼓勵孩子們制定自己的計劃,保持好奇,保持創造力,尋找和發展喜愛的興趣與事業。

3.擁有幸福的能力

愛因斯坦成功的創造了一個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興趣變成自己的熱愛,還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後的意義感。

有一個小姑娘,參加了小提琴三級考試,遺憾的是,沒考過。孩子的父親看到孩子難過的樣子,對孩子說,爸爸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而是希望將來你不開心的時候能夠為自己演奏一曲,熟悉的音樂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

所以,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家長一定要幫助的孩子獲得這個能力。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育英成才)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台、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