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喀秋莎》誕生80周年:曾經影響二戰的紅色經典歌曲,至今被傳唱

《喀秋莎》誕生80周年:曾經影響二戰的紅色經典歌曲,至今被傳唱

原標題:《喀秋莎》誕生80周年:曾經影響二戰的紅色經典歌曲,至今被傳唱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這首歌詞唯美、旋律動聽、節奏明快、感人至深的歌曲,曾經風靡全球,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喀秋莎》視頻

這首二戰時期曾紅遍全球並傳唱至今的歌曲,很多人以為是寫於二戰,其實它的創作源於二戰前夕前蘇聯與日本之間爆發的「張鼓峰戰役」,至今已有80年。


張鼓峰位於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縣(琿,念hún)防川村,1938年7月15日,前蘇聯與日本在張鼓峰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張鼓峰戰役」(毛主席評價該戰役是影響二戰進程的一次世界著名戰役),雙方在海拔只有155米、距離日本海僅15公里遠的小高地展開了將近1個月的激烈戰鬥,最後蘇軍取勝,蘇日兩方於1938年8月11日簽訂停戰協議。



圖中標紅部分為張鼓峰,位於俄羅斯哈桑湖西側,中國圖們江東側,距離日本海僅15公里

在戰役期間,前蘇聯戰地記者拍攝了大量的紀錄影片與新聞照片,並寫出了許多戰地報道。因戰役發生時正值夏季,張鼓峰四周漫山遍野盛開著梨花和野玫瑰花,旁邊的圖們江如絲帶一般飄落在萬花叢中,順著江流不時從日本海吹來輕紗一樣的薄霧——蘇聯著名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美妙的大自然畫卷中,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喀秋莎》。


這是一首浪漫愛情詩歌,也是一首激勵前方戰士英勇戰鬥保家衛國的愛國詩歌。描寫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年輕姑娘,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唱著一曲美妙的歌兒,來到晨霧飄浮的河邊,想念著她心愛的人兒——遠方的戰士。戰士們駐守邊疆,勇敢戰鬥保衛祖國,心中時刻想念著家鄉的姑娘。(喀秋莎是俄羅斯常見女孩名字的愛稱)



蘇聯著名作曲家勃蘭切爾看到這首詩歌后,馬上把它譜成了歌曲,並由前蘇聯著名民謠歌手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喀秋莎》優美的歌詞、動聽的旋律、美好的愛情嚮往、崇高的愛國情懷……,迅速響徹全蘇聯的每一片國土。


《喀秋莎》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


這支浪漫的情歌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是殘酷戰鬥中士兵們的一面精神旗幟,也是他們在冰冷的戰壕里和難熬的黑夜寂寞中的心靈歸屬。正是憑藉《喀秋莎》的強大心靈力量,激勵著士兵們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80年過去了,《喀秋莎》依然是經典,被人們繼續傳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這個袖珍小國面積不到香港一半,為何1000萬網友簽名來自此地?
庚子之亂此國派18萬軍隊,僅一萬多參加侵華聯軍,其餘人去哪了?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