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能達到幾十萬,而漢朝卻沒有?

為什麼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能達到幾十萬,而漢朝卻沒有?

原標題:為什麼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能達到幾十萬,而漢朝卻沒有?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正源形成的時代。而戰國時代也是「大爭之世」,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規模也是空前巨大,七雄之間的戰爭很多都是幾十萬人的規模,比如秦趙的長平之戰。


有意思的是,戰國時期的大規模戰爭基本都是在幾十萬人上下,可是距離戰國不遠的漢朝統一時期卻沒有這麼大規模的戰爭,漢武帝當年的漠北決戰也只動用了大約十萬人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春秋是中國軍制由「貴族兵」向「徵兵」轉變的時代,到了戰國,由於戰爭規模擴大和頻率增多,原有的「貴族兵」已經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各諸侯國都開始招募農民當兵。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就是自耕農和沒落貴族子弟組成的。


隨著變法改革的推廣,七雄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全民動員型的兵制。其中「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所建立的全民動員制度最為完善和徹底,所動員的農民兵數量和素質在七雄中位居第一,這也是秦國最後能統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因為是全民動員,所以七雄軍隊的數量都很大,秦楚齊三大國的兵力基本都在七十到百萬左右,趙魏燕三國的兵力也在五十萬左右,哪怕最弱的韓國在戰國末期還有十餘萬的軍隊,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自然能達到幾十萬。



但這種全民動員對於正常的社會生產與生活是極大的破壞,是百姓沉重的經濟負擔。秦朝就是因為沒有及時調整這種全民動員制度,才二世而亡的。隨著天下太平和秦朝的前車之鑒,漢朝建立後便停止了實行全民動員制度。


在漢朝統一時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和經濟發展,國家完全有條件組建和訓練人數較少但質量上乘的常備軍來應對戰爭。比如漢武帝每次對匈奴作戰的兵力都不到十萬,但個個精銳,在衛青、霍去病的統率下橫掃草原。


實際上這種亂世(如戰國)兵多,太平(如漢朝)兵少的情況在中國以後的歷史上隨著分裂與統一而反覆上演,而原因也都與全民動員兵制的廢立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閉關鎖國的問題:鄭成功同父同母的弟弟為什麼變成了日本人?
納粹德國對丹麥和挪威的宣戰理由到底有多麼可笑和無恥?

TAG:鬼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