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

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

東莞正在加快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計劃實施「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著力打造成為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人才生態最優城市。作為全市高層次人才高地和正在創建的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松山湖能夠為全省全市人才工作貢獻怎樣的「松山湖力量」?在近日召開的東莞松山湖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圍繞園區人才工作,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黃少文展開系統性論述,並就未來人才工作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

黃少文強調,面對新的形勢任務、新的機遇挑戰,松山湖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有所作為,就必須以人才為突破口,充分發揮人才的引擎作用,通過用好人才資源、激發人才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永續不斷的動力源泉。

南方日報記者 黃少宏

靶向引才

堅持全球視野招攬頂尖人才

黃少文表示,接下來,松山湖將突出靶向引才,打造人才發展的「新高地」。一方面要堅持全球視野,五湖四海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瞄準「高精尖缺」引人才,拿出最大誠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寬廣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點圍繞中子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平台建設,面向高端電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從海內外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戰略科學家團隊,加快集聚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一批前沿科技頂尖人才和國際一流戰略科學家。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人才扶持力度,加強平台載體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碩士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創新人才。

另一方面要圍繞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引進培養一批科技、產業、教育、醫療、文化、企業經營管理、金融、社會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領軍人才。

此外,松山湖還要主動對接港澳台創新資源,充分發揮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等平台作用,吸引港澳台青年來園區創業發展。

深化改革

掃除人才發展「絆腳石」

用好用活人才,關鍵在體制機制。近年來,松山湖出台了不少人才扶持政策,但有的人才來園區多年,企業發展一直沒有起色;有的人才來了又走,最終選擇到其他地方另起爐灶。黃少文分析,歸根到底還是政策的有效供給不足,存在政策缺位、不「對症」、不「解渴」、含金量不高等問題,無法滿足人才發展的真正需求。

接下來,松山湖將突出深化改革,掃除人才發展的「絆腳石」,加快構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流得動、用得好的政策體系,打造適合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方面要加強調查研究,聚焦人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加快構建具有高新區特色和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另一方面要做好全面規劃,強化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著眼現實需要和長遠需求,科學制定園區未來一段時間的人才發展規劃,對人才的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作出戰略安排,形成合理布局,真正使人才工作始終把握規律性、體現科學性、富有創造性。

松山湖還將完善政策頂層設計,以創建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為主要抓手,在已經出台的人才政策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梳理提升,研究制定園區人才發展的總體政策框架,強化人才政策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構建起與國際接軌、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充分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的「三區」疊加優勢,著力在管理機制上「放權」,在評價機制上「放開」,在分配機制上「放活」,大力改革創新,打破體制壁壘,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據了解,近期,松山湖將出台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百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領軍人才集聚工程等系列政策,全方位提升政策的有效供給。

市場導向

形成人才發展「加速度」

擁有人才是基礎,用好人才是目的。黃少文表示,松山湖要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資源開發規律,進一步完善以業績為核心、以貢獻為標尺、以體現人才價值為根本、以維護人才權益為基礎的分配激勵機制,形成人人爭當人才、人人爭作貢獻的濃厚社會氛圍。要加快推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有效對接,幫助人才解決創新創業中的難題。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人才項目加速實現產業化併產生經濟效益。切實解決人才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通過設立風險補償資金,鼓勵引導商業銀行對人才提供零抵押、零擔保信貸支持。人才帶著技術、項目、團隊來園區,目的是為了創業發展,實現人生價值,松山湖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讓更多人才能夠通過辛勤勞動、創新創造來實現自己的「成功夢」。

服務至上

營造人才發展「大生態」

「留住人才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讓各類人才在園區有幹事創業的條件,無各種後顧之憂的困擾,要搭建好的舞台,不能讓英雄無用武之地。」

黃少文表示,松山湖將進一步營造一流服務環境、一流營商環境、一流人文環境,全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讓更多人才嚮往松山湖、融入松山湖、紮根松山湖。要著力解決好人才的人事關係、社會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在工作上要多支持,幫助人才掌握更多信息,爭取項目資金,落實工作經費;在生活上要多照顧,竭盡全力為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多辦實事、好事。

安居才能樂業,要加快推進園區高層次人才房項目建設,切實解決好人才安居問題。隨著中子科學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設的深入推進,近期將陸續有大批的科學家、高層次人才進駐園區,建設高層次人才房迫在眉睫。黃少文透露,目前,松山湖已經就園區人才房建設進行專題研究,接下來將制定出台相應方案,力爭儘早啟動項目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青睞品質消費 中山人消費觀升級
3個月接聽電話近百個打開戒毒人員「心鎖」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