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一輪金融開放效應顯現,「狼」真的來了!

新一輪金融開放效應顯現,「狼」真的來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社論

上周,央行宣布收到WORLDFIRST關於申請支付業務許可的來函,首家外資第三方支付機構可望落地;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遞交了在中國境內開展企業徵信業務的備案申請;瑞銀證券申請持股增至51%,它會成為第一家控股合資券商么……相信伴隨金融業開放承諾持續兌現,我們還將見證外資金融機構的連鎖反應。

新一輪金融開放效應正在顯現。此前,中國宣布取消或放寬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更早些時候已經開放第三方支付和清算、徵信業務。這是中國加入WTO之後的第二輪大規模金融業對外開放。如果說,始自2001年的首輪開放,中國金融業者似乎並未感受到太多的競爭壓力,這一次,「狼」是否真的來了?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相比中國加入WTO之初,今天的中國金融業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如此,對於金融業開放程度,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曾這樣評價:部分行業保護主義仍較流行,金融監管規制較國際通行標準相對落後,金融機構競爭力不足,風險定價能力弱,境內外市場不對接,等等。有鑒於此,我們相信新一輪開放有利於增強金融行業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

這應該在決策者的考量之內。第三方支付、清算和徵信等是新開放的領域,過去沒有外資介入其中,有些還算是准壟斷行業。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則因為此前的股比等限制,開放度顯然不夠。還可以觀察的是,對保險業的開放被置於更為優先的地位。這或許是因為,對於更加豐富、保障性更強的保險產品的需求,幾乎成為消費痛點。不僅僅是保險,消費升級意味著金融領域消費潛能的釋放,但有競爭力的金融產品供給仍顯不足。

與持續釋放的開放利好相對應,一場觸及深遠的中國金融監管變革也在深化。金穩會框架下的監管新局,正在用新的監管理念構建更為牢固的金融安全網。幾乎與開放新政同步,醞釀許久的資管新規公布,此舉旨在對規模已達百萬億元的資管市場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監管,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資管新規對剛性兌付說不,並做出了一系列細化安排,宣告剛兌時代的結束。放與管政策同步,或許純屬巧合,傳遞的信息清晰不過——決策者相信足以把控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素。加快金融改革開放,業已成為主動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戰略選擇。

中國對自身監管能力的評估,決定著金融開放的節奏和進程,「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判斷也基於此。就此而言,主動作為的金融開放是信心的體現。這種信心建立於金融監管理念的革新和監管新局的成型,監管協同機制的建立、監管補短板和監管有效性的提高也為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在,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打開,更充分的競爭意味著更豐富的產品和更多元的創新,也勢必帶來更複雜的監管環境。監管者要鼓勵競爭與創新,也要防範新的風險。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要求監管者秉持敬畏之心,與時俱進,拆解可能出現的監管新課題。

換個角度看,金融業的競爭不單純是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全球化的時代,監管的競爭也成為一個經濟體競爭能力的核心要件。這在全球證券交易所爭奪獨角獸的戰爭中顯露無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是金融大國,但還不是金融強國。我們期望監管與開放的正向循環讓中國金融真正強起來——監管能力和水平越高,對於開放也就越有信心;更高水平的開放,則不僅提升整體金融競爭力,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有利於防控金融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需要建立「經紀人」制度
區塊鏈技術的爆發與衝擊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