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以色列宣戰權法案通過 中東危局加劇

以色列宣戰權法案通過 中東危局加劇

原標題:以色列宣戰權法案通過 中東危局加劇


作者:王晉(以色列海法大學博士生)


以色列議會4月30日以63比41通過了一項提案,授權總理和國防部長在「極端情況下」宣戰或批准重大軍事行動。當以色列國會通過了此項頗具爭議的「宣戰權法案」之後,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可能性似乎大大增加。


對於政黨林立且派系複雜的以色列政壇來說,此番通過新的「宣戰權法案」,其背後所暗含的「紙牌屋」迷局,似乎並不亞於美國國會的複雜博弈。傳統上來說,發動對他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或者戰爭,需要以色列內閣全體成員投票表決決定,並且在軍事行動開始之前,通知以色列國會或者以色列國會的外交與安全委員會。因此當此次新的「宣戰權法案」在以色列國會被通過,引發了以色列國內輿論的廣泛討論。


一方面,如何定義「極端情況」,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現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或者未來任何一個以色列總理,認為當前的情形屬於「極端情況」,而動用宣戰權力,那麼也就無需通知內閣其他部長和國會,可能會在戰爭與衝突選擇問題上壟斷決策過程。


另一方面,在歷史上以色列一人同時身兼總理和國防部長職務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當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就同時兼任外交部長。而如果在未來任何一任以色列總理兼任國防部長,那麼「宣戰權」就成為了以色列總理的「一言堂」,更加不利於以色列公眾對於戰爭和平大事的討論。

從決策角度來說,軍事行動和戰爭決策,越少人決策,往往會越安全;而越多人決策,往往會造成信息的泄漏。比如在歷史上以色列突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解救被困人質的「恩德培行動」(Operation Entebbe),其決策就是以色列內閣少數高層做出的,尤其是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堅定支持開展軍事行動,派遣突擊隊突襲烏干達。當突擊隊的飛機從以色列起飛之後,拉賓才將此消息向國會議員們傳達。


但是另一方面,較少的決策者,「集中力量辦大事」,也很可能會帶來相關的決策失誤。比如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前,時任國防部長的沙龍(Ariel Sharon)提出要在以色列北部建立深入黎巴嫩40公里的「安全區」,以隔離活躍在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對於以色列過境的襲擾。時任以色列總理的貝京(Menachem Begin)也贊成這一決定,但是在付諸內閣討論時候,就受到了時任通訊部長茲布里(Mordechai Tzipori)的堅決抵制,用茲布里的話說,「我要求沙龍打開地圖,明明確確的告訴我這條『安全線』要以黎巴嫩境內的哪一個具體地點為邊界?我不要一個籠統的40公里,我需要知道具體的地點,具體的村莊名稱。」而後來的經驗證明,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對於以色列社會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以色列背負了沉重的戰爭負擔,而且沙龍自己也因為涉及「屠殺平民」而引咎辭職。


如今以色列似乎有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一方面想要在應對周邊局勢,尤其是北部敘利亞亂局中保留自己的威懾力,以色列需要減少決策參與人員,提高決策效率;但是另一方面,任何衝突的擦槍走火都有可能激化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進而導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而這並不是以色列民眾希望看到的。在此時刻「宣戰權法案」的通過,也必然會成為以色列國內激烈爭議的一個焦點議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領空關閉兵力集結 以色列與伊朗走到戰爭邊緣

TAG:聽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