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PT的三分做七分講

PPT的三分做七分講

上至大BOSS,小到蝦蝦兵,工作中基本上都需要PPT這個技能。PPT對於個人跟航空發動機對於工業類似,灰常考驗綜合水平,包括一個人的格局、認識能力、邏輯能力、文字水平、口頭表達,心理扛壓等等。但凡說事兒,拋出個PPT來立馬高看你一眼,要是能連編帶哄搞的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在圈子內已然可以高唱大V的接班人。

PPT最終的效果三分靠做,七分靠講。為什麼是三分做七分講?不是瞎說的,凡事要講道理噠。

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呀,博大精深,玄妙異常。比如關於「三七開」,說那梅菜扣肉吧,三分肥七分瘦的最好吃。據說楊玉環和趙飛燕也是一個三分肥一個七分瘦。

打羽毛球的人都知道,教練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分技術七分步法」。你看日本的山口茜和奧原希望矮得呀一拜塗地,如果不是靠那七分跑不死的步法,哪有國際賽場上打的各國群雌一敗塗地。

再有,我自己曉得,其實我的寫作水平灰常LOW,但是我年紀大臉皮厚,不怕丟人現眼,所以我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寫幾篇再說。你看看,我說的是「管他三七二十一」,我沒說「管他二二得四……」,還是三七開這個道理。

當然,這是個神馬道理我也不懂,只不過都這樣用。不過話又說回來,你如果非要說是六四或者二八,我也沒辦法。貌似現在這個「二八」還挺吃香,不過不用管他,姑妄說之姑妄聽之,反正今天我說三七開,三分做七分講。

PPT用來幹什麼?PPT是為講而做,不是為做而做。

PPT是用來說事兒的,不是追求視聽感受的,畫面再漂亮,動畫再精彩,音效再震撼,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說事說清楚。說事說事,重點在「說」在「講」,PPT的使命就是為了配合「說」而存在,這點很關鍵。

PPT做得好,講得不好,最後的效果多半不好;做的不咋樣,如果講得好,總體效果也不會差。很多業界大佬演講用的PPT很簡捷,就是一個提綱式的,但是講下來卻讓人印象深刻。

關於PPT那「三分做」,各路大神早已整得精彩紛呈,天花亂墜,非我能力所及,也輪不到我這等技術盲來說三道四。我就先吃個豹子膽,對於「七分講」的「講」,胡說一哈個人體會,該好?

首先,理解觀眾

PPT是講給觀眾的,觀眾腫么聽你就得腫么講,不是你想腫么講要求觀眾腫么聽。否則,就把元青花當了屎盆子,再好的PPT也被你糟蹋了。

有一天我8歲的女兒說老爹你看公交站廣告上寫著的,啥叫人流?我想了下,說人多像水流一樣稱為人流,比如說人流涌動,意思是人多得像潮水一樣洶湧澎湃。她又問啥叫無痛人流?我說跑得快的不痛,跑慢了遭踩了腳的、擠成照片的就痛,然後趁機胡扯到其他事情上去了(不過後來我還是覺得應該好好給她解釋清楚,不往壞的方面說就行)。這就是典型的針對觀眾的一種選擇。

其次,理解內容

不符合觀眾的內容不是好內容。

內容自己一定先搞懂,理解透徹!透徹!透徹!!!自己掌握的越明白,越能給人講明白。對內容的理解程度越深,演講越輕鬆。那種只能照著念一遍的,能講到啥程度,靠運氣和勇氣了吧。一知半解是大忌,比全然不知還麻煩,有時候會想當然的發揮,甚至自己把自己帶到溝里去了。

個人覺得PPT最好誰講誰做,自己做的無論如何也比別人代勞的熟悉得多。實在不行,PPT的架構和邏輯至少要親自擬定,基礎材料可以別人準備。再不濟,也要和做PPT的人討論一下內容,讓他在你演練時陪練。

再次,注意邏輯、重點、銜接

PPT的整個邏輯架構有一些基本的套路,跟議論文的結構差不多,把目錄設計好,做到有序不亂就行。至於具體如何講,一是迎合觀眾喜好,二是內容的契合度。

總體而言,還是推薦按「先重後次、先總後分、分層遞進」的結構來講,直接拋出結論,然後層層往下解析。

這樣有四個好處,一是先說結論,萬一觀眾朋友們直接就否定了,你就節約很多口水和卡路里,可以馬上興高采烈的撤場了。免得慷慨激昂了半天,換來一聲溫柔的「NO」,很打擊人得。二是觀眾的注意力肯定是開始最集中,這時候說最重要的最容易讓人記住。其三是有些大BOSS很忙,未必有時間聽完,如果不先說結論,等他走了都不知道你要說啥。第四是看時間安排和是否提問,如果時間緊張,後面細分層次的就不講,如有提問環節再拿出來解釋,這樣重點都講到並且講完整了,不會只講半截。

講時主次分明,重要的地方狠狠講,聲音要鏗鏘,語氣要堅定,表情要猙獰……總之要讓人記住這是重點。至於次要的簡單說一下甚至忽略都可以。這樣易於觀眾明白關鍵點屏蔽雜音。

其實講個PPT呀,讓觀眾記住那麼一點兩點已經很好了,絕大多數都屬於無用信息,了解一下就行。所以不要去追求每一頁都讓人過目不忘,有這種想法就是不人道的。

過渡與銜接以順暢為要,包括章節、內容的連接,頁與頁的切換等,語言跟進配合畫面的變化。比如下頁內容是連續的,用傳送帶切換比較順暢,語言上基本套路是「接下來」、「其次」、「再說」;下頁是揭示背後的原因,則開蓋方式過渡好看,這時候可以直接說「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現象呢?接下來……」等等;如果下頁是看反面論證,則用翻轉切換更符合觀眾心理,這時候配合的語言通常是「反過來說……」、「話又說回來……」、「不過,如果……那麼……」等。這裡舉幾個最基本的例子,那些大神開腦洞的方式就更神奇而炫酷,自己去學習借鑒吧。

最後,還有幾個注意點再啰嗦一下。

1.心態放鬆

高度緊張狀態下又冒汗又結巴可能導致暈厥,一點不緊張容易跑偏亂髮揮。

戴爾.卡耐基說,演講時想像觀眾都欠自己的錢,講之前全場掃一眼,心頭冷笑兩聲,對自己說我不欠你們的,是你們欠我的,我怕你們幹什麼?你們在台下戰戰兢兢的聽我講,不是我在上面抖抖索索出洋相。有這種心態確實好很多。

2.時間控制

正式演講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否則觀眾注意力就分散了。演練的時候以8分鐘為限比較好,超過9分鐘的話,正式演講就很難在10分鐘之內講完。對於一個超過十分鐘的長演講,要求你自始至終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是非常考水平的,以後再討論吧。

3.專業內容按不專業來講

專業知識盡量講得不專業,畢竟在場的很多人是不懂專業的。更何況用口水話把專業知識講明白,本身就代表了演講到高山仰止的崇高境界。你看愛因斯坦講相對論就說愛情與火爐,否則哪個聽得進去?量子理論不給你說一下薛定諤的貓你能懂個啥?當然聽了也沒懂個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實的財會實務 的精彩文章:

TAG:老實的財會實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