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款風靡全台灣的代表美食 背後凝聚著鄉愁 老人們邊吃邊流淚

這款風靡全台灣的代表美食 背後凝聚著鄉愁 老人們邊吃邊流淚

說起台灣的代表性美食,不論是當地人還是赴台的遊客,都會提到一樣:牛肉麵。在台灣上至五星級高檔酒店,下至鄉村普通街市,到處都可以看到牛肉麵的身影,可以說風靡全台灣。而事實上早期台灣人是不吃牛肉麵的,那麼為什麼會傳播開來成為特色美食呢?這背後有著悲傷的故事。

早年台灣吃牛肉的風氣並不普遍,這是因為當時以農業為主的台灣社會,農民因感念耕牛的辛苦極少屠宰牛隻,牛肉難以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1949年之後,許多軍人隨著國民黨當局到台灣,低微的薪水很難維持家計,因此紛紛經營副業貼補家用,有些人做裁縫,有些人做油條豆漿,有些人便做起了家鄉的牛肉麵。

牛肉麵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以肉質較韌且耐煮的牛腱子為主角、搭配牛骨頭熬煮的原湯。最先流行開來的是「四川牛肉麵」。為什麼是「川味」?這是因為當年台灣高雄岡山,空軍多數來自四川。這些四川人並不習慣原味的牛湯,所以除了加入五香八角之類的香料、還在炒制牛骨頭準備熬湯的時候加入了因為想家而模仿做出來的「川味」豆瓣醬。

原先辣椒在台灣料理中所扮演的不過是「配色」點綴的角色,基本上在1950和1960年代台灣吃辣的人口就是以隨軍赴台的士兵為主,台灣本地人口幾乎都吃不慣辣味。

但是隨著「川味」牛肉麵的風行,台灣吃辣的人口也就越來越多,當年為了思念家鄉所做的豆瓣醬如今成了台灣南部岡山的「特產」,後來還衍生出了提味的辣牛油,將辣味導入了台灣社會的飲食文化。

而在四川,其實是沒有這種所謂的「川味」牛肉麵的。可以說,當初這種牛肉麵的產生,完全是外省老兵們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台灣本地的食材湊合著,想辦法做出家鄉口味的食物。據說,當年很多八九十歲的赴台老人由於一輩子無法重回故土,在吃到這種川味牛肉麵時,常常忍不住默默流淚。

如今,隨著名聲越來越大,台灣牛肉麵店也不斷開發新的口味,會售賣紅燒牛肉麵、清燉牛肉麵、西紅柿牛肉麵、蔥燒牛肉麵、麻辣牛肉麵、咖哩牛肉麵等多種口味。原本平民化的牛肉麵,價格跨度也越來越大,便宜的摺合人民幣20多元,最貴的需要2000多元。在一些名氣較大的牛肉麵店,每天店門口都排著長隊。不過,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那些懷念故土的人們,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到家鄉吃上一口當年的牛肉麵呢?(圖文:常江/路邊新鮮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邊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九旬老太開墾菜地自給自足 稱「人不勞動就廢了」
杭州郊外南湖千畝油菜花盛開 有山有水春光無限好

TAG:路邊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