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香港演員有必要學好普通話嗎?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香港演員有必要學好普通話嗎?

文 | 黃小米

「渣渣輝」因為國語不行被嘲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2009年他主演大陸製作的電影《紅河》,在首映禮上就吐槽過,從此他就常被提名「普通話最差的香港藝人前三名」之類的民間榜單,古天樂和鄭伊健常駐狀元、榜眼,第三名競爭激烈,陳豪和蔡少芬一度爭崩頭。

《使徒行者》

如今的張家輝畢竟是兩屆金像影帝,知名度大為提升,又常拍合拍片,大家對張家輝的嘲笑雖然是善意的,不過多少表達了真實的驚訝:都到了2018年,身為一個華語片影帝,普通話竟然如此拿不出手。

確實,普通話說得好的香港藝人越來越多,看看大陸綜藝節目里的王祖藍或者黃宗澤就知道。

張家輝雖然拍了很多合拍片,但他並不算新千年以來的「北上」藝人大軍一員,他幾乎都在香港製作班底的電影里講粵語對白,反而在內地拍攝《紅河》時適應不良引發憂鬱症。

《紅河》

當然成長在港英時代的香港人並沒有學習普通話的環境。個人覺得就算到了今天,梁朝偉講英語都比普通話好多了。張曼玉同樣。

似乎從前香港的學校教育體系里,英語一直是重要的,粵語是日常生活用語,從前對國語頂多是「求求其其」(隨隨便便)的態度。後來移居北京的演員翁虹曾在一篇博文中寫道:「小時候第一次接觸簡體字,是從小人書《西遊記》上看到的。而我母親是重慶人,我父親出生在湖北大冶、在重慶讀書、北京工作。由於父母有這樣的成長經歷,在我日後的生活和教育中,有了比其他香港同齡小朋友更多接觸簡體字和普通話的機會。」

《親愛的她們》

真的能做到國粵語都很流利的都和家庭背景、生活壓力,以及強烈的學習意願分不開。

父母為大陸背景或在大陸長大的藝人如黎明、王菲、劉嘉玲,國語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反倒是越晚來香港,學習粵語受到的壓力就越大。

王菲隨家人移民香港時已經成年,音樂製作人梁翹柏回憶兩人同屬新藝寶唱片公司時,每回見到王菲都覺得她粵語有大幅進步。王菲在香港以王靖雯(因為唱片公司覺得單名太像大陸人)成名,又變回本名,從全部唱粵語歌到國粵各佔一半再到搬回北京不再唱粵語歌,甚至她的兩任男友謝霆鋒略帶京味的普通話,都表明她始終無法在香港找到文化身份認同。

《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

比王菲極端的例子是李連杰,在香港演藝圈打拚的他對學習粵語相當抵觸,覺得當時的香港人嫌普通話土,因此堅決不學,而和他差不多時間去香港拍動作片的于榮光則和其他赴港藝人一樣埋頭苦學,可能那個年代內地香港來去並不如現在自由,不會說粵語日常生活就會有問題。于榮光回憶香港家裡打電話免費,因為見不著面不尷尬,成了很好的練習手段。

其實1949年以後從內地到香港的所謂南下影人就算不會說粵語,起碼工作也不會有問題。

後來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和嚴浩的《似水流年》擔任監製的夏夢從前是香港左派電影公司長城的明星,她於六十年代末就移居加拿大,一生都只是聽得懂廣東話而不會講。

夏夢主演的《故園春夢》

電懋電影公司當時的童星鄧小宇回憶,拍戲的時候,導演岳楓講國語,和演員李湄、雷震則可以用廣東話溝通,「他們懂得說半鹹淡廣東話」。電懋是國語都會片的天下,和國粵通吃的邵氏不同。

從邵氏轉投電懋的女星樂蒂1949年剛隨家人來香港時因語言不通無法入學,而她那財大勢大的外祖父顧竹軒(青幫頭目)更加無法適應,只待了半年就打道回府。可見從那時開始,年輕人要真正融入香港,粵語已經必不可少。

出生於上海的作家亦舒在雜文《影樹》里回憶了自己初到香港的情形:「很久很久之前,隨母親與弟弟自上海抵港,在一間叫做嘉道理官立小學念過一個學期的書。那時候還不懂講粵語,坐在一大群印度孩子與廣東孩子之中,寂寞如沙漠。 」

亦舒

亦舒入小學之前在蘇浙小學的幼兒園待過,由蘇浙同鄉會創辦的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幾間學堂是全港唯一用普通話教學的學校。同樣出生上海的汪明荃就是該小學畢業生,八十年代初就因為過人普通話水平成為首批和大陸政界往來的香港藝人。

而中學畢業於蘇浙公學的李司棋生於天津,近年因為TVB電視劇《家好月圓》重新翻紅,普通話同樣流利,電影《宋家皇朝》里張曼玉飾演的宋慶齡便是由她配國語音。

李司棋(右)在《家好月圓》中

結婚或談戀愛也是學習語言的好機會,林青霞、張艾嘉的廣東話可能與她們的香港丈夫不無關係,曾江的國語也許得益於台灣妻子焦姣,劉愷威、楊冪算是共同進步。張晉的廣東話遠遠好過蔡少芬的普通話,說起來她前男友吳奇隆廣東話也很不錯。

《一代宗師》

ABC藝人碰到的語言困境可能最大,畢竟最拿手的英語排不上用場。出身在美國的吳彥祖父母是上海人,他的粵語和國語都是出道以後學的,好在早期導演都非常體諒他,他在《玻璃之城》里演比較本色的ABC,正好表演「半唐番」在香港的種種不便;到了《北京樂與路》里,他演一個迷失北京的香港歌手,此時粵語已經不錯,倒是同一部片里飆京罵的舒淇讓人冒冷汗。

《北京樂與路》

據說吳彥祖在《特警新人類》時期已在苦練中文,哪怕都是靠英文注音強記。加拿大出生的林嘉欣雖然父親是香港人,但她在拍《男人四十》前廣東話也不行,導演許鞍華特意安排她和戲裡的同學唱K,傾偈(聊天),去茶餐廳,體驗香港中學生會做的事。在試過了台灣娛樂圈無果之後,林嘉欣終於靠粵語在香港成名。

即使完全沒有天然環境支持,苦練語言有功的也大有人在。工作就是最好的機會。

1989年,兩年前才拍完《倩女幽魂》的台灣人王祖賢在上蔡瀾、倪匡和黃霑主持的談話節目 《今夜不設防》時全程以流利粵語參與,只有在說到和齊秦的初吻故事時不小心漏出國語。

《倩女幽魂》

張國榮為拍攝《霸王別姬》提前一個月去北京練普通話的故事令人稱道;湯唯因《色戒》走入大眾視野時已經被媒體注意到她國粵英轉換自如,當時的新聞誇她「自備三聲道」,借用她最近接受採訪時地道的港式粵語來說,那部片的確「change咗我個destiny」。

能在採訪宣傳時侃侃而談讓觀眾讚歎也不代表能用非母語表演。導演留不留下原聲有時全憑運氣。

普通話好成胡杏兒那樣,她在拍攝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時還是在導演丁黑的建議下用了配音,更別提同劇里港腔更濃的香港舞台劇皇帝謝君豪了,果斷上配音。

《那年花開月正圓》

他們還算是堅持自己念普通話台詞的,其他普通話不靈光的香港演員則必須用粵語和其他人雞同鴨講地拍戲。

林保怡拍攝 《破局》時因為準備時間不足便用粵語演出,而拍攝《太平輪》時有更多時間練習,就自己用普通話上陣。不過當然最後都經過重新配音。不過就算是孫儷,演娘娘的時候還是用了配音。

《破局》

反而惠英紅普通話不怎麼樣也能在《血觀音》留下原聲,導演將她的香港背景編入人物背景,偷師侯孝賢在《海上花》里針對梁朝偉無法說上海話想出來的「順水推舟改人設」大法。

《血觀音》

反倒是從小在大陸長大的台灣演員文淇因為已經一口標準普通話,還得練習台灣腔。

周潤發、楊紫瓊在《卧虎藏龍》里的普通話讓人一頭霧水,機械到影響面部表情,不過可能本來目標觀眾就是看英語字幕的,乾脆省得配音了。

《卧虎藏龍》

說老實話,比起演員能否用標準普通話做廣告或者參加綜藝節目來,我更關心哪些演員為了一個角色苦練口音甚至是語言。畢竟台詞是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看國語配音港片長大的我第一次聽到廣東話原聲是崩潰的,有種要重新認識這些演員的錯愕感。

也沒見平常一口愛爾蘭英語的西沙·羅南在《伯德小姐》里演加州女孩需要另找人配音的。西班牙演員哈維爾·巴登為了在《黑夜降臨之前》里演好古巴作家雷納爾多·阿瑞納斯專門練習古巴西班牙語的口音,英國演員更加看似舉重若輕,等閑都能模仿個愛爾蘭蘇格蘭美國南方口音來。

《伯德小姐》

更驚人的是奧地利女演員Maria Schell在出演維斯康蒂的《白夜》時硬是把義大利文台詞都生背下來,贏得了工作人員的尊重。這樣為了角色認真練習語言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好萊塢或國外。

《白夜》

華語演員當中越來越多可以用多種口音演戲的演員。秦海璐、周迅也早就證明自己可以用粵語演戲,台灣演員吳可熙和柯震東在趙德胤的《再見瓦城》里講雲南話幾可亂真。

《再見瓦城》

在今天的華語電影工業局面下,多掌握幾門口音和方言,對演員有極大好處,最重要的還不是有機會多接幾個戲,而是,這是一種極重要的自我修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偉大的《八部半》做到了根本不可能之事
印度電影又一次擊中了我們的軟肋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