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名家名言摘錄

北大名家名言摘錄

校慶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雙甲子校慶日。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辛亥革命後,1912年改為現名。

北京大學始終當之無愧地位列中國最頂尖學府之列,120年的辦學歷程中,在這裡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站立時代濤頭的思想家與教育家。

本文將梳理北大歷史長河中諸多名家留下的名言與語錄,儘管時代早已變遷,但很多語句如今讀來仍歷久彌新,引人深思。

蔡元培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1.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2.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3. 學生在學校內,既要有活潑進去的精神,又要有堅實耐煩的精神。有第一種精神,所以有發明、有創造。有第二種精神,利害不為動,牽制有不受,專心一致,為發明創造的預備。

4.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5. 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體育可以幫助人們經受對體力和腦的鍛煉。

6. 教育者,非為己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7. 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

梁啟超

學者、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戊戌維新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起草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章程—《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主持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1. 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2. 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

3. 學其所用,用其所學。

4.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馬寅初

經濟學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校長、名譽校長等。為中國研究西方經濟學的先驅之一,對中國的人口控制等重大問題,提出了獨到的具有遠見卓識的見解。

1.絕不向以力服人而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2. 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連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準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面黃肌瘦,就算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嘗輒止。

3. 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於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已達其至高之鵠的。

陳寅恪

歷史學家,學部委員。曾兼任北京大學教授。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經典,均有精湛研究。

1.大學精神的本質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3.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4. 陳寅恪每次講課,開宗明義就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傅斯年

學者、教育家。北京大學畢業。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文科研究所所長、代理校長等。1918年參與發起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五四運動爆發時,擔任遊行總指揮。

1.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的便退步。

2. 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3小時是用來思考的。

3.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錢穆

歷史學家。曾任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等。撰寫有文史專著80多種,主要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等。

1.讀書當一意在書,游山水當一意在山水。乘興所至,心無旁及。

2.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謂時代思想,或某學派的思想等,其為多數人的共同思想,更屬顯然。凡屬大思想出現,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數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數人心中去,成為大多數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

3. 如你能把自己的心,層層洗剝,節節切斷,到得一個空無所有,決然獨立的階段,便是你對人生科學化已做了一個最費工夫而又最基本的實驗。科學人生與藝術人生,在此匯通,在此綰合了。

胡適

學者、教育家。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研究所哲學門主任、英文系主任、教務長、文學院院長、校長等。1917年發表新文學運動的第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1.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2. 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時間。

3.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4.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悠悠百二十年如一陣風,但歷史的浪濤捲走了塵埃,卻留下了珍寶,北大歷史上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諄諄教誨與切身體悟至今仍在耳畔時刻警醒、啟迪著當下的我們。

北大,是無數中國卓越的知識分子用畢生心力堆砌出的神聖學術殿堂,也是無數學子寒窗十載的一個夢。北大,因其人才而卓越,因其積澱而厚重,因其思想而偉大。

祝北京大學120年生日快樂,下一個甲子,必然成為更好的大學。

文章丨李穎,里瑟琦智庫實習研究員

編輯丨譚澤穎,里瑟琦智庫實習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里瑟琦科教觀察 的精彩文章:

校長,別讓「排行榜」牽著你的鼻子走

TAG:里瑟琦科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