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建立後,對外戰爭全敗!忽必烈究竟懂不懂軍事?

元朝建立後,對外戰爭全敗!忽必烈究竟懂不懂軍事?

原標題:元朝建立後,對外戰爭全敗!忽必烈究竟懂不懂軍事?


談及元朝,很多人都會給予二個辭彙評價,即:版圖最大,軍事超強!作為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自然給人留下「軍事天才」的印象。


然而,這裡卻有一個問題,即: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後,為何對外戰爭全部失敗,無一勝績?如果從這一角度看,忽必烈在軍事上的成就,或許真的有限,甚至可以算是一個「庸才」。

1279年,南宋滅亡,元朝正式成為統一政權。但在此之後,元朝對外進攻過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但都遭到了失敗。如果一場失敗是偶然,那麼全部失敗就有必然性了。


那麼,忽必烈究竟懂不懂軍事呢?顯然,說忽必烈不懂軍事,有些睜眼說瞎話,畢竟他曾做過南征的一路統帥。但如果說他是「軍事天才」,又不符合現實情況。或許,只能說他是「粗懂」!



第一,廟算不足!

《孫子兵法》雲,打仗之前要「知己知彼」,然後進行謀劃廟算。但從忽必烈對外戰爭來看,廟算的確不足,日本遠在外海,對這個國家不太了解,就匆忙進攻,認為大軍一到,就摧枯拉朽,顯然忽必烈想當然了。


同樣,對安南、占城、緬甸和爪哇的戰爭也是如此。更為重要的是,後者這些國家的惡劣環境,即便是現代戰爭,打的都很艱難,更別說古代了!比如,70年代的美國之于越南!



第二,後勤問題!


關於這一點,最典型的是攻打日本。這裡有一個大問題,即:宋朝海貿發達,經常有大船出海貿易,經常遭遇暴風,為何很多都安然無恙,偏偏二次攻日艦隊全部遭遇颱風而葬身大海?顯然不合邏輯!

現代專家研究發現,因為忽必烈不信任「南人」(南方的宋人),所以船隻和水手都是高麗人。說到底,造船技術不過關,使用的是「沒有晾乾的木材」製造。沒有晾乾的木材,一經海水浸泡,就會散架,更別說還遭遇颱風!



第三,或許了解騎兵作戰,卻不善步兵和聯合作戰!


作為草原驕子,忽必烈對騎兵作戰肯定有所了解,但對於步兵作戰和聯合作戰,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在對日本的作戰中,需要的是海陸聯合作戰;對安南、占城、緬甸和爪哇的戰爭,更多的是需要步兵作戰。


顯然,這些戰爭的全部失敗,證明了這一點。有人說,具體打仗是下面人的行為,和忽必烈無關。但需要注意的是,忽必烈總要審核作戰計劃吧!


從上面三點可以看出,忽必烈或許是一名合格的政客,但卻談不上是一個軍事家!無論是廟算,還是後勤等問題,都說明了忽必烈軍事能力不足!不過也可以理解,「彎弓射大雕」之人,很難理解技術兵種和聯合作戰!


所以,歷朝歷代對他的評價中,從來都沒有說過「軍事能力卓越」!至於他為什麼能征服全國,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手裡抓著一把「王炸」,有大規模的「坦克集團軍」(騎兵),加上對手還有各種「腦殘」行為,不贏的話真就太丟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元朝一個習慣,改變了中國讀書人的命運,至今仍受影響!
武則天的一個小舉措,卻讓世家痛苦寒門開心,如今還在用!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