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直皖戰爭失敗後,段祺瑞為何說吳佩孚學問不錯,學會打老師了?

直皖戰爭失敗後,段祺瑞為何說吳佩孚學問不錯,學會打老師了?

原標題:直皖戰爭失敗後,段祺瑞為何說吳佩孚學問不錯,學會打老師了?


本文為史家之韻原創,首發於同名企鵝號。


民國初年,在袁世凱去世後,各系軍閥為了各自的地盤與利益,當政見不合又說不攏的時候,就以發動戰爭來決定各自的對錯,所以在我國近代史中有「軍閥混戰,天下大亂」一說。

其中,北洋弟兄之間第一場大的戰爭便是直皖戰爭,直系曹錕、吳佩孚以「清君側」(即清段祺瑞頭號軍師徐樹錚)為名而發動的一場與皖系的戰爭,最終以皖系的失敗而告終。



段祺瑞也因此而宣布下野,並退回天津當寓公去了,他還氣恨地嘟囔著:「吳佩孚學問不錯,兵練得也不錯,學會打老師了!」


吳佩孚是段祺瑞的學生?兩人還有這一層關係嗎?要想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就需要往前看看兩人的早年經歷。

當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段祺瑞與北洋武備學堂的優秀同窗王士珍、馮國璋被學堂總辦蔭昌推薦給了急需軍事人才的袁世凱,他們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北洋三傑」。



段祺瑞作為早期投身北洋軍的骨幹,被袁世凱視為心腹,一路提拔重用,他從炮隊第三營統帶(營長)做起,擔任過營武備學堂炮隊兵官學堂監督(即炮兵學校校長))、三品銜北洋各學堂總辦(即北洋炮兵學堂、北洋測繪學堂、北洋馬隊學堂等所有軍校的總校長)、北洋陸軍第三鎮統制(師長)、頭品頂戴的侍郎兼江北提督(相對於國防部副部長兼長江以北軍區司令)、署湖廣總督(湘鄂兩省的代理一把手),至清末時,已是威名赫赫的軍界大佬。


再看看吳佩孚的經歷,他早年考取秀才後,因一次莽撞之舉,而被縣太爺革去功名。之後他逃到北京,艱苦的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在24歲的時候,趕到天津從軍。


1901年,吳佩孚報考了李鴻章創辦的唐山開平武備學堂。同年9月,袁世凱從山東巡撫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把開平武備學堂遷往直隸省會保定,並擴辦為北洋武備學堂。吳佩孚不願重讀一年級,遂被派往天津陸軍警察隊擔任正目,即警長。


兩年後,袁世凱又創辦了陸軍速成學堂,學期僅一年,吳警長為了獲得文憑以求日後有好的發展,便前往保定報考並考中。


這時正是段祺瑞擔任保定陸軍學堂督辦(即校長),所以,被分到測繪科的吳佩孚就此成了段祺瑞的學生,這時的吳佩孚已28歲,還屬於沒出息的大齡學生,而段祺瑞時年37歲,已屬年富力強的軍界中堅,兩個影響未來時局走向的軍人自此結緣。

本文參考文獻:《文武北洋-梟雄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杜月笙的能力和壯舉:香港淪陷後,借日本輪船安排名流、親友撤退
閻錫山和他的首席幕僚亦師亦友,兩人去世時間還有一個巧合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