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守護童真的語言

那些守護童真的語言

許多「給孩子」的詩,其實並不是為孩子所寫。兒童在古詩詞里的出場,一開始是作為詩人的慰籍。

俊逸如鮑照,並未因聖賢之志而忽略了對兒童的體察,於是「」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之後,開始享天倫之樂: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鮑照《擬行路難?其六》節選)

大濟蒼生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當我們說「如同兒戲」之時,誰能斷言兒童的遊戲是微不足道的?無獨有偶,陶淵明在歸隱田園之後,首先就是從孩子那兒求得安慰: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僕歡迎,稚子侯門。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節選)

以上兩位詩人對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為無數失意的士子們找到了精神歸宿,而在這精神歸宿中,兒童顯然佔據了一席之地,成了一劑良藥,成了一股詩意的清泉。

推求原因,鮑照和陶淵明身上的掙扎和苦悶,能輕而易舉地被天真的童趣消解掉。官場上的明爭暗鬥,鬱郁不得志,「家貧無以自給」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矛盾,在童心那裡蕩然無存。孩子很少用上述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他們遇到衝突之時,不會刻意地動用心機,更不會主動背負沉重的道德負擔,因此,與成人相比,他們更容易抱定一種遊戲人生的態度。

「返璞歸真」哲學的現實意義,就是保持童心,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退一步,重新審視生活,尋回失落已久的樂趣。俗語「少年不識愁滋味」一句中,充滿了對這種生活的羨慕。

然而事實卻是,令大人時常叫苦不迭的謀生勞作,在孩子的世界也是存在的: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范成大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態來下筆,到今天已不可考。就詩本身客觀來說,其實這首詩里包含了兩種視角。站在成人的視角,不禁會感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迫於生計壓力,孩子們還未成年就擔起了養家的責任,夜以繼日,不辭辛苦。最小的孩子尚無法懂得怎樣耕種和紡織,卻也願意學著種瓜,為家人出一分力。如果僅僅這樣去讀這首詩,會少了許多趣味,而多出說教規勸之感。再往下演繹,又變成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訓導了。

可是,換作兒童的視角,誰能理直氣壯地說耕織和種瓜就是迫不得已的苦役呢?育兒的過程中,我們動輒告訴孩子「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難得讓孩子自主活動。到了開闊的村莊,孩子們的手腳放開了。農忙之時,「訓導者」們投到農忙之中,孩子跟著大人的樣子參與勞作。「童孫」拿著鋤頭種瓜,也沒人因害怕他弄髒了衣服而橫加阻止。這裡,孩子與大人們自然地相融協作,釋放著他們的好奇心,自由地實行著學得的技能,未嘗不是一種樂趣。

善於經營的家庭里,孩子們會漸漸地主動承擔家務,這就是所謂的「懂事」了吧!然而,最為動人的還是純粹的童趣: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節選)

「鋤豆」、「織雞籠」都是在操持家務,為父母分憂,可是這種成長意味著成人的壓力接踵而至,修身齊家,為國為民都是無法迴避的擔當。對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這些難免喚起陰雲密布的記憶。像小兒子那樣,心中不為憂愁所擾,一直活在自在的玩樂之中,也算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境界吧。

人不可避免地長大,時光荏苒,一去不返。於心中留一片凈土,安放童趣,仍可以不時地召回詩意,重獲前行的信念。將童趣寫得純粹而美好的,莫過於宋代的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楊萬里《舟過安仁》)

如果楊萬里活到今天,他一定會成為優秀的童書作家。這些詩里沒有絲毫成人世界的憂愁、惆悵和焦慮,只將兒童玩耍的姿態和樂趣合盤托出。原本按照尋常詩法,上下句中應當儘力避免重複用字,可楊萬里全然不顧。真正的童趣本就是不假雕琢,如隨手塗鴉,好處不在構造精巧,而只在意境動人。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詩人,追逐黃蝶,張傘使風,本沒有任何實用的目的,卻輕輕鬆鬆地實現了物我合一。楊萬里不用力推求字句,意在讓這些小詩人自己將詩寫出來,而大詩人則遠遠地觀看,不加任何評判,不摻合自己的情感,只是忠實地記錄下來而已。成人對童真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打擾。

可惜後來的詩詞中,繼承童真一脈的漸漸少了。清代的高鼎有一首傳世: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這首詩可謂是楊萬里的後學。詩中「忙趁」二字已經道出了隱憂:學習與童真似乎漸行漸遠了。《道德經》有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教育是否會讓童真泯滅,怎樣才能守護文化中這些純真鮮活的成分,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小野馬 的精彩文章:

討厭長大的格林威
宇宙就在那兒等著孩子

TAG:發現小野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