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摘要:從 iPhone 6s 搭載 Taptic Engine 開始,iPhone 的觸覺反饋體驗一直遙遙領先同時期安卓陣營,直到 mEngine。

上個月的 22 號,魅族終於發布了備受期待 15 系列新品,按照慣例,我們極客之選在第一時間對15、15 Plus 兩款產品進行了詳細的體驗評測。

作為魅族老大黃章時隔 5 年又一款親自主導研發的產品,魅族 15 系列上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全面屏時代特立獨行的 16:9 超窄邊框屏幕,繼承自 MX2、MX3 時代「小白圈」的正面圓形指紋識別,收納了呼吸燈的隱藏式聽筒,獨特的不鏽鋼鋁材質和舒適的後蓋弧度。

不過除了上面這些外在的特徵,魅族 15 系列還有一個不那麼引人注意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整個安卓陣營的特性——mEngine。

觸屏時代不可或缺的觸覺反饋

點擊屏幕,手機發出振動,這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觸覺反饋。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在將觸摸屏作為主要交互介質的智能設備中,觸覺反饋是用戶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優秀的觸覺反饋可以讓用戶使用設備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直觀,而通過使用更先進的振動馬達並加以精確地控制,可以在觸摸屏這種 2D 維度上虛擬出按鍵等實體元素的感受。

在這一領域,蘋果是走的最激進、技術最領先的廠商。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2014 年 9 月,在發布 iPhone 6 和 6 Plus 的同時,蘋果還首次對外展示了 Apple Watch 智能手錶,而 Apple Watch 的一項重要特徵就是 Taptic Engine 觸覺反饋引擎。通過定製的線性諧振馬達,配合具備可以識別壓感的屏幕,Apple Watch 可以在用戶用力按壓屏幕時,模擬出按壓實體按鍵的感覺。

之後,蘋果把 Taptic Engine 稍作改良,全面用到了 2015 年款及之後的 MacBook 上。在 iPhone 6s 上,蘋果進一步優化了 Taptic Engine 的體驗,配合可以識別多級壓感的屏幕,打造了 3D Touch。

在之後的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X 上,蘋果還進一步增大了 Taptic Engine 的體積,提高振動性能,讓用戶在按壓固態 Home 鍵(iPhone X 除外)時也可以體驗到類似按壓實體鍵的反饋。

為什麼「努力」的只有蘋果?

和蘋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向對蘋果「緊追不捨」的安卓陣營,卻在觸覺反饋上有些不思進取。別說是媲美同時期的 iPhone 了,即使是 2015 年發布的 iPhone 6s,觸覺反饋體驗也可以「吊打」幾乎所有現在的 Android 旗艦。

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1. 佔用體積。

相比起傳統的振動模塊,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體積要大很多,而且隨著振動模塊性能的提升,Taptic Engine 的體積還越來越大。到了 iPhone X 這一代產品上,Taptic Engine 的體積已經不亞於「巨大」的雙攝模組了。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來自 iFixit

對於內部空間寸土寸金的智能手機來說,為振動模塊留出如此大的空間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相比起「塞」一個巨大的振動模塊,Android 廠商往往更傾向於把這些空間用來放一塊更大容量的電池,或者是把機身厚度收窄一點點。

2. 成本過高。

Taptic Engine 不僅大,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根據我們去年從一位熟悉供應鏈人士處了解,多數中高端 Android 手機使用的普通線性馬達成本在 1 美元左右,iPhone 6s 的 Taptic Engine 要 10 美元,iPhone 7/7 Plus 的更貴,差不多要 15 美金。

3. 不容易宣傳。

觸覺反饋並不像電池容量、相機規格、售價等特性可以通過數據等方式一目了然地展現出來,而是需要用戶親自使用才能感受到,這讓它不容易進行傳播。

這些原因疊加在一起,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大家都知道 iPhone 的振動體驗特別好,但這麼多年以來,卻幾乎沒有其他手機廠商願意在自家的產品上「複製」這種體驗,直到魅族 mEngine。

媲美 Taptic Engine 的魅族 mEngine

我們先從 mEngine 的硬體部分說起。

根據振動原理的不同,目前手機的振動馬達可以分為偏心轉子馬達和線性諧振馬達兩種。轉子馬達的優勢是價格便宜,不過在性能上,線性馬達有著明顯的優勢。

普通的轉子馬達達到滿負荷一般需要 10 次振動,而線性馬達 1 次就能搞定,馬達加速度要比轉子馬達大得多。此外,在性能更優異的同時,線性馬達在振動時的噪音也明顯小於轉子馬達,可以控制在 40db 以內。

反映到具體的使用中,使用線性馬達可以獲得更加乾脆(馬達加速度大)、跟手(響應時間短)、安靜(馬達噪音小)的振動體驗。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可以通過線性馬達為手機賦予更多、更細膩的振動效果。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為了獲得更好的觸覺反饋,和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一樣,魅族 15 系列的 mEngine 選用的自然是線性諧振馬達,不過這還不算完。

線性馬達在 Android 手機中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大多數中高端 Android 機(比如三星 Galaxy S9、一加 5T)、甚至是部分千元機(比如魅藍 S6)都已經用上了線性馬達,不過目前 Android 手機上用的線性馬達大都是 Z 軸振動的,體驗明顯優於轉子馬達,但和 Taptic Engine 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而魅族 15 系列採用的是和 iPhone 類似的 XY 軸線性馬達,它的體積上明顯比 Z 軸馬達更大,性能也要優秀不少。事實上,魅族表示,mEngine 採用的 XY 軸橫向線性馬達和蘋果的 Taptic Engine 是同一家供應商。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從上面這張來自 IT168 的拆解中也可以看出,魅族 15 的 mEngine 的物理體積的確非常可觀,和 Taptic Engine 屬於同一個級別,比普通的線性馬達大很多。

有了好的硬體才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發揮魅族 15 系列的這顆橫向線性馬達的「威力」,還需要在調度上做很多工作。

在這方面,魅族選擇了繼續和 Immersion 進行合作。

Immersion 成立於 1993 年,是一家專註於觸覺反饋技術的研發和授權的公司。Immersion 自己並不生產硬體,而是選擇和振動馬達供應商、驅動 IC 供應商合作,通過提供端到端的 TouchSense 觸覺授權套件,讓那些經過振動馬達在硬體廠商的設備上擁有更優秀的表現。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Immersion 的部分客戶以及合作夥伴

在 15 系列之前,魅族已經和 Immersion 進行了多年的合作,2016 年 4 月發布的魅族 PRO 6 就是一款頗具代表性的產品,它採用了線性馬達(在那個時候還屬於比較少見的),並且可以配合屏幕壓感提供多種振動效果。

回到這次的 15 系列,魅族設計了一套全局式的觸感反饋系統,在拍照、打字、移動游標、滑動時間滾輪、調節手電筒亮度等 45 種具體的場景中,可以提供非常清脆、跟手的觸覺反饋體驗。

此外,配合具備壓感功能的 Home 鍵,魅族 15 系列還可以在輕按、重按 Home 鍵時,模擬出不同的按壓實體按鍵的觸感(像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 的 Home 鍵那樣),在 Home 鍵本身無法按壓的情況下還原「原汁原味」的 mBack 體驗。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橫向對比的話,魅族 mEngine 的振動體驗明顯優於所有同時期的 Android 手機,已經非常接近 iPhone 8/8 Plus/X 上用的最新一代 Taptic Engine。

要說差距的話,由於魅族 15、15 Plus 的屏幕沒有壓感,所以無法像 iPhone 那樣將觸覺反饋和多級壓感屏幕配合實現 3D Touch 效果。當然了,對於一款安卓機來說,屏幕壓感也基本沒什麼實際意義。

安卓手機第一次有了媲美 iPhone 的觸覺反饋體驗

從紙面上看,mEngine 是一個看上去有些「吃力不討好」的功能,它佔用了手機內部空間,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並且還不容易在宣傳中展現。不過另一方面,這恰恰體現了魅族在設計 15 系列時難能可貴的堅持。

魅族並沒有像其他廠商選擇更加「合理」的觸覺反饋方案,而是以這種看似「吃力不討好」的方式,為手機賦予了安卓陣營最好、接近同時期 iPhone 的振動體驗。這種體驗不容易通過文字、圖片甚至視頻來呈現,但卻是每一個魅族 15 的用戶都能真正切切感受到的。

對於魅族 15 系列來說,mEngine 是一個有點「隱性」但又很實在的加分項。對於安卓陣營來說,希望 mEngine 只是一個開始,優秀的觸覺反饋理應成為更多安卓手機的標配。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