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成功的人,錯在了只總結失敗
心meng
世界很大,就要不同
關注並置頂『心meng』
我們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
作家余華曾經說,「中國年輕一輩人裡面,很多優秀者,但很少能扛得 了事兒的人。」
這裡的「扛不住事兒」,在心理學上有個更專業的說法:抗挫折商太低。即所謂的AQ(逆商)。
1
你永遠不知道
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時候來
好多人只是貌似堅強,但是脆弱感卻無處不在。
平常好好的一個人,能攻關,能吃苦,能戰鬥,卻卻會因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丟盔卸甲,一敗千里。
因為各種壓力在你的心裡日積月累,任誰也看不出來平常光鮮亮麗的你,內心早就已經喪的不能再喪了。
28歲的王雅歌來北京已經五年了,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她有一個外號——「鐵人王進喜」。
她就算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早上七點依然能擠上早高峰的地鐵,9點準時到公司,妝容絲毫不差。
她常年擠地鐵練出了一個很牛逼的本事,就是不管多擁擠,她都能在地鐵上化好妝,哪怕人山人海,也沖不松雅歌拿眉筆的手。
可是有一天「鐵人」王雅歌就被一聲「嘖」打敗了。
那天早上,雅歌實在是有點來不及,就帶著早飯上了地鐵,儘管沒吃可還是有味道飄了出來。
旁邊的一個男的嫌棄的「嘖」了一聲。雅歌看他跑來的嫌棄的眼神,趕緊把手上的早飯緊了緊。
那天是雅歌工作以來第一次遲到,她蹲在人山人海的地鐵出口旁邊,哭了一上午。
很多時候打敗一個人的可能並不是大江大海式的困難,往往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事情,愛人一個輕蔑的嘲笑、同事一個無足輕重的玩笑、路人一個嫌棄的眼神就會讓你的心防一潰千里。
2
所謂的頹然
不過是逆商過於低下的表現
曾經不止一次的提到過「反饋」這個詞語,我們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則一蹶不振,這何嘗不是逆商參差的一種體現。
你所謂的萎靡,不過是扛不住事兒。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
因為失戀整整萎靡一整年,不管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
因為老闆的一頓責罵就鬱鬱寡歡,對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寵物寒眉冷對,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不開心……
而和這種人相處,久而久之,你也會成為那個整天愁眉苦臉的自己。為什麼我總是說要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觸,包括我自己,也一直是正能量的傳遞者,哪怕內心煎熬苦逼的不行,對外依舊是那個充滿鬥志的「少年」。環境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人生本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每個節點上你都要經受很多考驗,但是有些人只要遭遇一次便束手無策,就可能葬送了人生,把周圍的人的生活也搞得一團糟。
3
那些不夠成功的人
錯在了只是總結失敗
前面說了這麼多關於逆商的事情,並不是想去闡述逆商的重要性,只是我見過了太多越挫越勇卻一敗再敗的人,大概現在的自己也屬於這一類人吧。
我仔細思考了下其中的緣由,最終的結果無非是:那些一次次跌倒的人,錯就錯在,一次次只是總結失敗。
多少人在跌倒後爬起來的那個瞬間,沉下心去總結失敗的緣由,這一點我很贊同,但錯就錯在,僅此而已。
再次充滿鬥志的前行,你還是那個你,沒有絲毫的轉變,依然用舊的學習方法去攻克新的知識,這也就造成了越是努力,越是沒有收穫的現象。雖然強大的逆商讓你一次次站起,但終究是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感到不安。因而,焦慮,因而,迷茫。
多少次,你一次次的告訴自己,沒事的,還年輕,試錯成本低,跌倒了,沒什麼大不了,但也請你,試著在總結過後,真正的去踐行,去改變。
4
或許,在總結過後
我們還應該做點其他的什麼
忘記了是誰和我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候就是頻繁的去接觸比自己層次更高的人」
因為微視的項目,再一次和大一那會的創業團隊有了交集,在聊到每日的工作彙報的時候,無意間扯到了這個初心是為了每日一點思考,記錄生活點滴,現在演變成好幾天更新一次的個人公眾號了。
我說,「建立這個公眾號更多的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思考每天的所作所為,起初的兩個月還可以保持每日一更,慢慢的便成為了「有時間」便寫一寫了。」
我以為學姐會抨擊我有關堅持的話題,沒想到第一句話便是,「那你有沒有按照你每天的思考去進行改變呢,不斷試錯,總結,然後調整」
我細細品味了一下這句話,果然姜還是老的辣,一針見血。
因為公眾號的定位本就是內心述說這一塊,之前的自己更多是把他當作一個樹洞的功能吧。
在沉寂的夜,對著冰冷的屏幕,敲打出內心最真實的旋律。
現在想來,或許在思考之後,迎接第二天黎明曙光的,應該是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我的第87篇文章
無論外界如何干擾、扭轉,內心從來都不會被改變,願每個人都成為移動的魔方,成就中 的那個ta。
歡迎關注


TAG:校園連續創業者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