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效社交和情懷

無效社交和情懷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1-

無效社交,近年流行的一個熱詞,指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百度給出的這個定義很棒。有人這麼給無效社交畫像:「跟他吃飯你總開心不起來,跟他處事你總是吃虧,跟他待著你總覺得特別累」。關於無效社交,還有個流行的冷笑話:「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我們每天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處理這些關係的行為統稱為社交。這些關係有的已經過去,有的正在打開;正在打開的關係中,有的基於工作,有的基於業餘愛好,有的基於「工作需要」。它可以是別人到你辦公室閑聊,可以是別人工作上遇到困難了向你求助,可以是別人生活上遇到困難了找你幫忙或問你借錢,可以是別人拉你娛樂消遣,可以是別人喊你一起打球或散步鍛煉,也可以是別人喊你假期一起出去玩。有的社交活動,讓我們感覺很舒服,有的讓我們感覺很緊張,有的讓我們感覺刺激感十足,有的讓我們感覺疲於應付,更多的社交活動則是沒有任何感覺,就像每天餓了吃飯渴了喝水。無效社交就是疲於應付的那一類關係。

我們在做一件需要付出時間或錢財的事情的時候,如果它不是我們的工作本身(工作是一個用時間換取金錢的過程,選擇了一種工作,就選擇了一種時間換取金錢的方式)和興趣愛好所在(其實即便是興趣愛好,我們也有權衡得失的過程,不過它不會經常發生),我們往往會權衡做這件事的得失,即做這件事,我們能得到什麼失去什麼,不做又會失去和得到什麼。比如同事約你一起健步走,付出的是時間,得到的是健康和交流;比如朋友約你一起喝酒,付出的是時間和對家人的陪伴,得到的可能是身心的放鬆和關係的維繫;比如別人問你借錢,付出的是錢、利息和對對方不能按時還款的擔憂,得到的可能是別人的感激和關係的深入。但往往,在付出和收穫之間,是前者多一點還是後者多一點,沒辦法準確衡量。每次都期待少付出多得到,這種社交關係必定不能持久。同時,任何一種社交關係都有「度」方面的把握,把握好了,能帶來正向收益,把握不好,則過猶不及。

所以,一種社交關係,只要參與後能帶來收穫,那應當就是有效的;只有自己從中得不到任何收穫的時候,才可以稱為無效社交。比如同學或朋友喊你一起吃飯,你只是個湊數的,整個場合下來你只是在聽別人天南海北吹牛逼,自己說不上話,而且他們的生活節奏和環境跟你已完全不同,甚至價值觀都有很大差異;比如有個朋友喜歡問人借錢,而且往往都是借了不還,你還礙於情面借給他;比如同學聚會,在部委任職或已經千萬身家的你遇到了一個多年不見關係一般的同學,他仍在職場打拚,處於社會底層,工作多年仍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找你拉關係套近乎。在社交關係中有一種傾向很常見,即有部分人認為,認識的人越多越顯得自己牛逼,圈子大、關係硬、人脈廣,於是,以此為出發點,樂於和忙於結交和認識更多的人。

社交關係的「收穫」可以是關係上的,可以是資源上的,也可以是感情上的。最重要的一點,它必須是雙向的,即你和對方均認為交往能帶來關係提升,並珍視這種提升;或你和對方均認為兩人關係的維繫是資源的整合,兩人都能從中獲益;或你和對方均認為彼此交往能帶來感情的滿足或壓力的緩解。所以又有人說,有效社交必須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下,即身份、地位、收入、職業、環境等基本一致或相差不大,這是有道理的。

基於得失判斷標準的主觀性和差異性,在社交關係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別人認為你賺了便宜,你卻覺得自己吃了虧。比如,別人借給你2萬塊錢應急,事後你請他吃了頓飯。你可能覺得一頓飯已經還清了人情,但對方認為你請他吃一碗大肉面根本算不上還人情的舉動。再比如,你借給別人2萬塊錢,對方答應下個月就還,但下個月到了,對方提出再推遲一個月,如此這樣下去,逐漸超出了你的忍耐底線,但對方覺得你們是朋友,面對你的催促抱怨你不該「這麼小氣」。所以,我們常說,處朋友講究緣分、講究感覺、講究對眼,出發點就是在得失的判斷標準上應當基本一致或相差不大,或在某個方面都是大大咧咧無所謂的性格,但同時在原則性問題上又近乎一致地不含糊。

無效社交這個詞有點冷酷無情,因為它毫不掩飾地把社交行為功利化了——儘管社交行為可能一直就是功利化的,但我們可能也久已習慣了用感情或面子為這種功利作掩飾。在信息爆炸、節奏緊張、資源稀缺、壓力空前的當代社會,無效社交能被提出和流行起來,也是一種時代必然。我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我們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我們會遇到困難求人幫助,也會遇到有困難找自己幫忙的人,我們也會因為升學、搬遷、移居、職業變化等從一個圈子到另外一個圈子。我們沒有精力跟所有認識的人保持聯繫、維繫關係,所以,不得不有選擇地社交,即哪個重要就選哪個。至於重要與否的判斷標準,有時是基於感情的考慮,但往往更多的是基於現實需要的考慮,因為很多人沒有多少時間談感情。另外,顯而易見的是,曾經看似無效的社交,在具備一定條件後,又會變成有效社交,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就等於打了社交功利主義的臉。

中國人多,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劣勢是原本有限的資源變得稀缺了,因此秩序很重要。但在稀缺的資源面前,總有一部分人會想盡辦法抄近道獲取資源,這就打亂了秩序。如果違反秩序的是極個別人,則對社會整體的資源分配秩序影響不大;但如果對違反秩序獲得資源的情形不加以限制,會很快形成示範效應,於是整體資源分配秩序就會遭到滅頂之災。比如醫院看病或火車站購票排隊,出現極個別人插隊,大家往往是可以忍受的,但當接二連三出現插隊的情況,就群情激奮了。所以,當一個人出現圈子躍升(不妨用「躍升」一詞,就是到了擁有更大資源支配權的圈子裡)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地規避來自原圈子的社交,其根源就是資源的稀缺性和由此導致的這人要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更重要的社交關係。

-2-

關於「情懷」,知乎用戶Lachel認為(引用時略作修改):

買了房子,到紅星美凱龍挑選傢具,不是情懷。租了房子,只有可憐的幾十平米,買回藤蔓、盆栽、園藝架,花上幾個休息日,把房子細細裝飾一番,露出幾分雅緻,這是情懷。

做動畫做到世界知名,不是情懷。當行業內所有人都用電腦做動畫,你卻還在堅持手繪,只為那份對繪畫技藝的信仰,這是情懷。

寫小說,不是情懷。但在休息時間,同事在打牌、喝酒、鍛煉或看電影,你坐在電腦前寫些感悟,不為發表,只為傾訴,可能是述說給別人,也可能是述說給自己,這是情懷。

情懷,原指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來自百度)。在互聯網時代,情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指活在當下的人們在繁忙緊張或乏味無聊的工作之餘,把思想和感情從每日謀生的現實中抽出來,花費或多或少的時間,通過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讓身心沉浸在短暫的放鬆或愉悅的狀態中。

不同於社交關係中濃厚的共性色彩,情懷往往是個性的。在提到「情懷」的時候,我們往往喜歡說「自己的小情懷」。「自己的」表示你喜歡,別人不一定喜歡;「小」表示它在生活中所佔的分量,是一劑生活的調味品,而不是主食。情懷可以是前面提到的用綠植精心裝點自己的出租屋,在電腦時代體驗手繪的樂趣,工余寫點小文字記敘感悟提煉心情,也可以是不常做飯的人精心為家人準備一道菜,睡前靜靜地聽傷感的音樂,帶著老婆孩子到校園漫步,夜晚坐在小區長凳上看月亮,周末跟一兩個好友到山下咖啡屋品茗,用手機隨手拍下路邊美麗或感動的瞬間,等等。

應當可以肯定,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情懷,它植於人的心靈深處,源於對一種美好的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經常重複享受的生活狀態的想往。一旦情懷的對象成為工作本身,成為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重複的東西,那它往往就會喪失讓人感動、放鬆或愉悅的味道,也就不再是情懷。

-3-

為什麼把無效社交和情懷放到一起?因為兩者在某些時候會出現矛盾,即有些情況下的有些社交行為,被一些人當作無效社交而鄙棄,卻被另外一些人當作情懷去珍惜。

舉個例子,同學關係,曾經在一起求學3-6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但多年過去,由經常聯繫變成不常聯繫,最後變成不聯繫。偶爾見了面,有的相談甚歡,有的相視無言,也有的話不投機。對相視無言的情形,有人主張乾脆不見,因為這是無效社交;有人主張,老同學,即便見面無話,也是舒適的,沉浸於其中就是一種情懷。

再舉個例子,新入職場的年輕員工往往缺乏社交技巧,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和學習。對新人,很多老員工是抱有愛惜心態的,他們想幫他(她)更好更快地成長和進步。但一段時間以後(大概半年左右),這種幫助的意願就會止步,一部分原因是幫助的目的已經達到,一部分原因是新員工已經走上另外一條不同的道路,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幫助效果不明顯。總之,一段時間過後,老員工不再像之前一樣對新人那麼關注和感冒,從而新人走上了自己獨立的成長道路。但有些新人仍舊抱著很強的求知態度,遇到問題會向他信任的老員工求教;也總有些老員工,樂於提供幫助,這種幫助並非為了從新人那裡得到什麼回報,而是一種期待「弱者」能逐漸變強的心態使然,這也是一種情懷。

從上面兩個事例能看出,無效社交與情懷之間有時會產生正面衝突。這是功利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矛盾,在功利主義者看來,理想主義者喜歡沒事找事、無病呻吟;在理想主義者看來,功利主義者唯利是圖、麻木不仁。當然,在一個團隊中,這兩種傾向無所謂對錯,就像《西遊記》里四種性格的和尚,當他們作為一個團隊中的因子存在的時候,各自發揮作用往往能產生更強大的戰鬥合力(1+1+1+1>4)。而一旦團隊解散各奔西東,他們會立即分道揚鑣,各自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孫悟空回到花果山耍猴,豬八戒去混跡女人堆,沙悟凈變回內向的魚,唐三藏則繼續他的哲學研究。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夏的觀點 的精彩文章:

TAG:老夏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