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民眾「換車記」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民眾「換車記」

圖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陳列館。 周文元 攝

山南市克松村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從1959年脫離農奴主的桎梏後,克松村民眾生活發生根本性變化。日前,記者探訪該村時注意到,近二三十年,民眾買車、換車以改善生活已成為普遍現象。

克松村位於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曾是噶廈政府噶倫——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個莊園之一。1959年,該村民眾告別農奴身份,選出西藏第一個農民協會籌委會。

說起父輩曾經的生活境況,56歲的達瓦以「跟現在沒法比」來概括。從上世紀80年代購入手扶拖拉機開始,他先後擁有中巴車、貨車、計程車等車輛,生活水平也因此逐漸提高。

1984年,克松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提高耕種效率,達瓦於1986年貸款3000元(人民幣,下同)購買了手扶拖拉機。農閑時,他還通過運輸建材賺錢,兩年內,就還上了所有貸款。

現為克松村村幹部的邊巴次仁也在上世紀80年代購買了一台手扶拖拉機,回想當初,他記得村裡人買手扶拖拉機的現象比較普遍。

那時,邊巴次仁常常出去打工,學木匠,靠著這門手藝,日子漸有起色。比起其他村子,在致富路上,克松村人總是最先嘗試,「過去農奴的經歷太苦了,大家都想早些過上好日子。」

1985年,村民土多買了村裡的第一台東風卡車,並發展成為村裡第一個萬元戶。此後,交通運輸業一直是克松村人致富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克松村人基本結束了主要靠種地賣糧的謀生方式,經濟來源變得多元化,跑客運、跑貨運、出去務工的人逐年增多。

隨著進城人員增多,城鄉間的交通運輸日漸繁忙,達瓦從中看到了商機。2003年,他購入一輛中巴車,在周邊的城鄉之間跑客運,一年大約有8萬元收入,「雖然賺錢不少,但挺辛苦的,因為車就我一個人開,不過,現在家裡有人接了我的班。」

2012年,達瓦在賣掉兩輛貨車後,買了一輛計程車,由二兒子洛桑旺久跑客運。

靠著跑客運、貨運攢下的錢,2014年,達瓦蓋起了兩層鋼筋水泥樓房,「過去的新房是泥土壘成的,2010年的新房是石頭加水泥砌成的。」

記者注意到,達瓦房子分南北兩側,南側蓋有一排平房,廚房、衛生間、儲藏室、客房等一應俱全,北側則為兩層藏式樓房,室內靠牆擺放有跑步機、大屏幕彩電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文元 曾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藏主要新聞 的精彩文章:

吳英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履職盡責樹好形象
重磅!我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正迎面走來

TAG:西藏主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