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掌握目標比表現目標能讓你更加快樂

掌握目標比表現目標能讓你更加快樂

暖心小貼士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把他分享給更多的人,感謝關注?^_^

我讀大學的那幾年,手機功能不像今天這麼強大。最初還沒有微信,更別提抖音。所以寢室每天晚上熄燈之後除了八卦男同學的另類情感史,就是刷微博,聊「雞湯」,偶爾會把一些奇怪的際遇碼出140個字扶到微博上互咬。當然,那個時候「雞湯」一詞也不像現在這樣鋪天蓋地,我們只是單純地以為有一位叫做卡耐基的心靈導師能治癒精神缺鈣,所以有段時間的深夜卧談會後,我總是抱著從圖書館借來的泛黃的羊皮捲入夢。

畢業後我很少會把精力花費在雞湯文上了,不是因為它用華麗的語言來麻痹人們接受現實卻無法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是當某些處世原則經過反覆思考並內化成為一種信念乃至習慣後,便無需過多糾纏。網路上到處都是對心靈雞湯甚至是「杠精」的藐視與不屑,因為他們經常為了標新立異而把一個簡單的道理寫的羅里吧嗦。然而,在心理學的世界裡,這種複雜化卻大有裨益。我是在教育心理學中第一次看到「掌握目標」和「表現目標」,本篇文章的題目接地氣的講法是:不要和別人比,你會過得輕鬆些——這碗雞湯曾經有多少人先干為敬,但最終沒能消化,以至於落得處處攀比,格局缺失。之所以想到用晦澀的心理學辭彙解鎖這個婦孺皆知的道理,是因為與雞湯不同,它真的能讓一部分人從他人的標準中逐漸解脫,找到快樂,至少我是一個受益者。

圖為心理學家:Dweck,C.S.(來自《當代教育心理學》)

心理學關於學習動機曾提出一個著名理論:成就目標理論,該理論將人們對於能力的認知大致分為兩種:

能力實體觀:認為能力是一種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質,學習和努力只能使個體獲得新知識,卻無法提高一個人的聰明程度。

能力增長觀:認為能力是一種不穩定的、可控的品質,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增長提高。

德韋克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將學生的學業目標分為兩類:掌握目標和表現目標。下面請認真思考您或者您的孩子更多地傾向於哪一類。

表現目標:這種目標取向的學生更關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一切行為都是做給別人看。在考試中,他們更多關注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比賽中獲勝,在競爭中超過他人。為此不乏使用投機取巧的方法證明自我。這類人一旦失敗則歸因於能力不足,更容易產生焦慮感、羞恥感等消極情緒。

掌握目標:這種目標取向的學生其學習是為了個人成長,他們不在乎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犯的錯誤,也不畏懼尷尬。所以他們敢於接受挑戰,充滿信心將活動堅持到底。這類人在今後的工作中也更多地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

我老媽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在教工子弟中從來不乏成績優異,如今小資的優秀青年,而我成績平平,是當時那個「孩子圈兒」里為數不多沒能考上重點高中的一個。小時候去這些優秀同伴家玩耍的時候總會在他們的書桌牆上看到一些寫著「一定要超過XXX」的便利貼,上面的名字大多是所在年級成績第一名的小孩兒。後來我也模仿著他們的樣子做心理暗示。

著實無用。

直到前不久,我在一個9歲小男孩兒的文具盒裡看到一張紙片,上面畫著北斗七星,依次用不同的顏色標著七個字:敢、愛、義、律、慧、學、樂。

他很純真,充滿靈性。當然,他也給我講到有關這幅北斗七星的故事——

在西撒哈拉沙漠上有一顆「明珠」:比塞爾。每年都會吸引到不少遊客,可是這裡封閉落後,土地貧瘠,當地人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沙漠。直到有一天,一個名叫肯萊文的人出現,才打破了這種限制。他比劃手語諮詢當地人,得到的答案無一例外: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還是會回到原點。肯萊文不相信這種說法,於是雇來一位比塞爾人(阿古特爾),他收起指南針,只帶了半個月的水和兩隻駱駝便上路了。第11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經過那些日子的艱苦跋涉,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認識北斗星,倘若只憑感覺走,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捲尺的形狀。

肯萊文告訴阿古特爾: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看到綠洲。三天之後,阿古特爾果然走到了大漠的邊緣,他也因此成為了比塞爾的開拓者,直至今日,他的銅像底座上仍保留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改編自網路 袖珍版《比塞爾的故事》

這個9歲男孩兒的最大心愿就是找到人生的北斗星,彷彿終極目標定格在那個「樂」字上。雖然我並不知道他是從哪種渠道中獲得了那七個字,也不知道這七個字在他的小宇宙中所傳遞了什麼樣的暗示,但這與孔子、聖托馬斯·阿奎那和日本武士道所共同傳揚的一些智慧異曲同工,這些智慧來自後天,無關種族,可以澆灌出快樂的果實。

攀比心理源於內心的迷茫和不安,這一群體常常活在他人的標準之下,有著強烈的慾望卻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們雖懂得道理,卻不懂自己,這是心態失衡的源頭。提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人們總是被告知:只有拋開世俗的慾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而我更希望改變對於「欲」的理解進而重樹個人的幸福體系。

首先要致力於個體自身的不足接納和價值升華,而非完全抹殺一切慾望,畢竟凡夫。其次重在經歷,迷茫的時候不妨到處走走,和風中的稻田、深夜下的酒吧、高峰時段的寫字樓、課間鈴聲響起時的操場……獨處的時候想像一下未來5年下班後的生活狀態,下面這四種狀態是我曾經設想並分析過的樣子:

和愛人牽著手在海邊沐浴夕陽

你或許是在沿海城市從事穩定的工作,擁有一位理想的伴侶

酒桌上的你左右逢源

你可能在從事銷售一類的工作,希望在生意場上獲得財富和自信

獨坐在早安巴黎的某個角落,偷偷觀察一對跨國情侶眉目傳情

你經濟獨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感情隨緣,寧缺毋濫是你的愛情觀

逛了一天商場,拖著疲倦的身子做spa

你滿足於四線城市的國企、事業單位或者家庭主婦帶給你的安逸和穩定

焦慮和快樂之間,不過是缺少了一種底氣,一種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掌控未來的底氣。這種底氣能讓一個人變得堅韌,豁達,不卑不亢。

後來的日子,我經常會回憶起五年前的那個六月大家一起拋學士帽的瞬間。每年我都會收到一些關於他們的消息,那些在一線城市混得還不錯的同窗們已然從稚嫩的市場專員逐步成長為部門主管、大區經理、甚至銷售總監,而另外一些做過夢,碰過壁,流過淚,發過瘋的同學慢慢地明白了閱讀的意義,他們拿著中等的薪水為自己做起了一年2次的旅行計劃,25歲以後開始放慢腳步,努力規劃自己的時區。

時光會在最迷茫的時候給你重磅一擊,而你就是要找到一種底氣絕地反擊,掌握目標便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如果你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畫家,願你的眼裡只有顏色。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成長錄 的精彩文章:

用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告訴你怎樣分蘋果保護孩子純真的天性

TAG:心理成長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