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經》中的花與華

《詩經》中的花與華

大家都知道,《詩經·國風·周南》里的一首賀新娘的詩《桃夭》。"灼灼其華"是指桃花色彩鮮艷紅似火,其中的「華」,就是「花」。《妙法蓮華經》中的「華」就是「花」。這是因為南北朝之前並沒有「花」這個字,「華」即「花」。

其實《詩經》里的,所有的「華」字都是指花。比如《皇皇者華》、《裳裳者華》、《白華》、《苕之華》,無一不是指花。所以,失傳的《白華》、《華黍》中的「華」應也即是花。

《苕之華》甚至具體指出了一種花——陵苕,即凌霄花、紫葳,俗稱喇叭花(類似牽牛)。苕,又指苕菜。苕菜花即苕花。苕,艸也。從艸,召聲。——《說文》。苕,讀音:[tiáo]、[sháo]。「苕之華」即苕花。《苕之華》說的是荒年無物可食,應該是苕菜、苕花都吃了,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個大頭;打魚吧,水中捕魚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見魚。「人可以食,鮮可以飽」,一說人有食可吃,豈望飽肚腸。一說人「人可以食」,食人也;「鮮可以飽」,人瘦也。

我們常說「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韶者,樂之通名也。後從名詞引申為形容詞,意為美好。華,引申為年華、時光。韶華即美好的年華。「韶」和「苕」同音,字形相近,那麼「韶華」有沒有可能是從「苕之華」演變而來的呢?「韶」和「苕」雖然字義不同,但是古詩文中的「華」解釋成花是沒有問題的。

「韶華」一詞最先出於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東皇去後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東皇指司春之神,韶華指春光,東皇去後韶華盡,意思是東皇離開之後,春光就逝去了。這裡的「韶華」,又何嘗不能理解為是「老圃」中的美好的花呢?美好的花,引申為春花,春花喻春光,也是合理的解釋。

唐·李賀《嘲少年》詩:「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這裡的「韶華」也可以解釋成是美好的花,對應「發白面皺」,以花對人面。比如唐·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明·李唐賓 《梧桐葉》第一折:「韶華將盡,三分流水二分塵。」清·謳歌變俗人《醒世緣彈詞》第九回:「看看又是殘冬過,滿眼韶華一片春。」都可以理解成是可以看到的美好的春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者乎也的 的精彩文章:

TAG:者乎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