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偷不得懶,光有愛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佛,一直在指引我們
佛菩薩一直在指引和陪伴著我們
佛,一直在指引我們,菩薩,一直在陪伴我們。雖然凡夫俗子現在看不見佛菩薩,但是兩千五百多年來,歷代傳承上師、高僧大德、大成就者們,通過自己的實修實證不斷在證明。
如果沒有一個人能看得見,感受得到佛菩薩。如此久遠的歷史長河中,也不會有那麼多「傻瓜」,一直追隨佛陀的腳步。如果佛法對人的身心一點作用都沒有,早就被大眾唾棄了,根本無法生存。
愛的表現,不一定都是笑臉和美語
角色的扮演 不可能永遠一個面孔
我們想要付出愛心,但不一定都表現為笑臉和美語。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忿怒相。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
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一個面孔。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一些忿怒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心中的慈愛不會變。
解剖自己,才能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幫助
學佛 要自己先做好表率
現在有很多人,不好好修行,將佛法當成一種學問到處宣揚。學佛不是這樣的,應該自己先做好表率,再將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講給別人聽。
別人看到你學佛之後心靈平靜,和善且樂於助人,家庭非常幸福美滿,當然也想跟著學。想保持良好的心靈品質,需要長時間的修行。先往內在解剖自己,才能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幫助。
對孩子因材施教還是有效的
教育偷不得懶
雖然時代不同了,現在不一定用過去的教育方法就可行。不過,對孩子因材施教還是有效的。有些孩子可以用美好的語言、勸誡的方式,很理性地跟他探討一些問題。
而有些孩子是需要用很感性的方式,讓他懂得傷害別人是會不舒服的。你打人,人家會痛苦;你罵人家,人家會不舒服,要切實讓他感受到這樣做的不良後果。教育偷不得懶,光有愛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以愛的名義還要加上正確的方法才行。
人們會在某個時刻,發現自己是無助的
錢財名利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就算擁有世俗道德教育上的信仰,人們也會在某個時刻,發現自己的心是空虛的、黑暗的、無助的、迷盲的,並找不到突破重重迷境的方式方法。
向外追求錢財、名利等過程中,也會逐漸明白,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實在無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問題。當然,如果錢財權利可以解決,佛教就不會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了。
正知與正念,是修行唯一的解脫之道
將聽聞的正法融入心中
正知與正念兩者並行,是修行唯一的解脫之道。正知,是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門,清清楚楚地知道,明明白白地覺察自己正在行善或是行惡。正念,是對一切取善舍惡的種種善法,攝持不忘。
如果我們經常思惟上師,或善知識們所講的法。把所聽聞到的正法融入心中,時時觀察自己身體的行為、口中的語言和意中的念頭,這樣才算是聞思的智慧。
佛教讓人持平常心,意思是不用奮鬥了嗎?
如果只研究一般義理,成就的機會有多少?
只要我執還在,就會不停輪迴。
過度寵愛和溺愛,是成長教育的大忌。
佛陀自修成佛,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佛教法器各有密意,不能當做一般裝飾來使用。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朵可以盛開的花。
運用智慧,將愛的作用最大合理化。
先護念好自己的身口意,才能有影響他人的能力。
想發火的時候該怎麼辦?
昌列寺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什麼樣的人能長久擁有財富?
※見法、知法、修法、正法,才能放下重擔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