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封沒有責備的信,因而七倍感人。」

「一封沒有責備的信,因而七倍感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實糅雜了茨威格的兩段情事。

他的妻子在他翻譯維爾哈倫的作品時,曾寫信給他,信上談到四年前和他的一次相遇,信中稱讚了他的詩作,也表達了自己的戀慕。後來她成為了他的妻子。

不久後,茨威格在巴黎遇到了瑪塞爾--他的情婦。但茨威格也沒有忘記維也納的妻子對自己的深情,他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不定。

後來瑪塞爾去信給他。他見信感慨,「一封沒有責備的信,因而七倍感人。我為遠離而感到羞愧,這封信又提醒我回到感情中去。」「我在極端羞愧和極端無恥之間搖擺,我在這方面趨向極端。」

他用這兩段情事寫出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書中的女主人公在13歲時遇見了男主,他的出現對她而言,是逼仄生活里唯一的光芒。她因他是作家而發奮閱讀,她因他的淵博學識而努力學習,她因他而改變了自己,她的一生都在努力著接近他。可當多年後她終於有機會站在他面前,與他相識時,她卻沒有說出這些年對他的愛慕。

她於他,只是露水情緣,甚至在第三次重逢時,他依然沒有認出她,他甚至將她當作妓女。而她,也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應。她只想以自己的方式愛他,不需要回答,不需要認可,不需要被知道。整整十八年的愛戀,最後以一封信的形式句讀。

很多人會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或者性格,她從小缺乏父愛,她是內傾情感人格,她愛上了愛情本身,或者就是這樣的暗戀,這樣不為人知的感動自己的付出是愚蠢的,卑微的。誠然,用精神分析的方式來剖析主人公的心理是有道理的,可因此而判斷一段感情是否愚蠢是否值得,便過於學究氣了。

世人看女主,看見了女主為男主付出一生卻沒有任何回應的悲情,卻忽視了女主自己的獨白:

」因為在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的那種慾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熱情集聚起來,其他的人在社交活動中早已濫用了自己的感情,和人親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盡,他們經常聽人談論愛情,在小說里常常讀到愛情,他們知道,愛情乃是人們共同的命運。他們玩弄愛情,就象擺弄一個玩具,他們誇耀自己戀愛的經歷,就象男孩抽了第一支香煙而洋洋得意。可我身邊沒有別人,我沒法向別人訴說我的心事,沒有人指點我、提醒我,我毫無閱歷,毫無思想準備: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就象跌進一個深淵。我心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你,我睡夢中也只看見你,我把你視為知音:我的父親早已去世,我的母親成天心情壓抑,鬱鬱不樂,靠養老金生活,總是膽小怕事,所以和我也不貼心;那些多少有點變壞的女同學叫我反感,她們輕佻地把愛情看成兒戲,而在我的心目中,愛情卻是我至高無上的激情——所以我把原來分散零亂的全部感情,把我整個緊縮起來而又一再急切向外迸涌的心靈都奉獻給你。我該怎麼對你說才好呢?任何比喻都嫌不足,你是我的一切,是我整個的生命。世上萬物因為和你有關才存在,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連在一起才有意義。」

男主早就成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男主促使了女主自我人格的形成。她將愛他看作生命的本質,看作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直到最後臨終前,也為此而幸福。

這並不是愚蠢的事情,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需要互相回應,兩個人相遇,一個人墜入愛河,這也是一種愛情。並不是單方向的愛慕和不要求回報就是愚蠢懦弱,並不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東西就是不合理的。

就像鮑鵬山講水滸中武二狠拒潘金蓮那段,「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愛情不能接受,但是沒有什麼愛情是不能理解,總會有一些愛情我們不能報以愛情,但沒有什麼愛情是我們不能報以溫情,總會有一些愛情我們必須拒絕,但是沒有任何愛情是我們可以嘲弄。」

其實在最後,當這封信呈現在男主眼前的時候,當這段情事最終被他知道的時候,男主第一次意識到了心靈的現實存在。在此之前,他是風流瀟洒極具才華的浪子,是輾轉於各色女人間的花花公子,是永遠活在他處他時而非此情此境的人。

這封信喚醒他對於感情的認知:「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百感千愁一時湧上他的心頭,他隱約想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她飄浮不定,然而熱烈奔放,猶如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

終於在最後,他和她以另一種方式相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huwanlynn 的精彩文章:

TAG:shuwanl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