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今夏最暗黑的展覽拿走了我的心跳,它讓我們直面死亡卻不感到恐懼

今夏最暗黑的展覽拿走了我的心跳,它讓我們直面死亡卻不感到恐懼

我們儲存記憶是為了反抗死亡。

上周,我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錄下了自己的心跳。之後,我拿到了刻錄了自己心跳聲的光碟。

這是法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中國首展「憶所」(Storage Memory)中的一件展品,名為《心之檔案》。

而在展覽結束後,我這份編號為 NO.0000725 的心跳將會和眾多陌生人的心跳一起,被送往位於日本豐島的心跳檔案館,和十萬餘份來自世界各地的心跳儲存在一起。

聽起來有點像墓地,但它並不是為了儲存死亡,而是為了儲存生命、反抗死亡。

而這正是波爾坦斯基此次展覽所要表達的。

最後一秒 The Last Second,2014

「我的工作是關於死亡的事實」

此次展覽名為「憶所」,在波爾坦斯基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時代記憶。

例如在裝置《人類》和《後來》之間,有一段長長的「燈廊」,燈廊中擺放了多個頂部有面孔照片的立架,天花板上高高低低地懸吊著數不清的黑色大衣。

參觀者在幽暗的環境中步行,就像置身於墓道之間,與死者共處同一個空間,那些照片和衣物時刻提醒著你他們的所有者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又如,在「祭台」系列和「紀念碑」系列中,波爾坦斯基將眾多人物的面孔列印出來,擺放成祭壇的形式,輔之以燈帶和燈泡,構造出類似大屠殺之後的悼念場景。

人們會將波爾坦斯基的作品與「大屠殺」聯繫在一起,是因為他個人的生命歷程的確與「大屠殺」分不開。

他出生在二戰末期(1944年9月6日),母親是天主教徒,父親是猶太人。他的童年經歷了巴黎解放戰爭。

他的母親時常會給他講述在戰火紛飛時,她把她丈夫藏在地下室兩年,從而將他從納粹槍口救下的故事。戰爭給波爾坦斯基的童年籠罩了一層陰影,他和哥哥在成年之前都不敢獨自出門。

但波爾坦斯基的作品並不是聚焦在大屠殺本身,他說:「我的工作是關於死亡的事實。」

「大屠殺」更多的是一種苦難的隱喻。

在十九世紀末,人們相信科學會拯救人類,但是世界發展到現在並未變得更好,反而更糟。

「不僅是大屠殺,還有波斯尼亞,盧安達,原子彈,然後是艾滋病,污染……所以我知道科學不會拯救我們,我們最大的希望是『銷毀』。」

Les suisses morts

他曾創作過一件名為「死去的瑞士人」(Les suisses morts)的作品,展出了100張瑞士人的訃告照片。

瑞士人沒有「應該死去的歷史原因」,在照片拍攝時,他們「看起來都這麼幸福、富裕、一帆風順」;而在創作這件作品時,有一位還健在。這是波爾坦斯基給觀眾玩的一個關於死亡的小詭計。

「標題是假的,但它總有一天會成真。」

儲存記憶是為了復活生命

在強調死亡的同時,波爾坦斯基一直試圖在作品中重建過去。

在他的作品中,一件衣服、一張照片,都象徵著某個人的缺席。這些「遺物」是它們的所有者作為「人類」曾經存在過的證明。

School of Grosse Hamburgerstrasse, Berlin 1939

他大量使用了在上世紀30年代年拍攝的維也納猶太小學生的照片,提醒人們納粹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事實。堆積成山的衣物在一定意義上,則指涉著集中營的服裝倉庫。

波爾坦斯基說,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有人選擇他們,有人愛他們,但此刻,他們的生命已經凋亡了;然而一旦你認定一件衣物或其他的某件物品對應著不同的個體時,在展覽上展示它們就像給這些「遺物」帶來了新的生命,這是一種復活

他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任務之一就是試圖保存這些遺物中的「小記憶」,它們是如此的脆弱易逝,卻也正是使人們變得彼此不同的珍貴而獨特的東西。

心 Coeur,2018

所有的展品中,《心》位於PSA的大煙囪內。從大煙囪底部的門口進入,觀眾能看到從頂部懸掛而下的一盞燈,燈光伴隨著煙囪內迴響的心跳聲跳躍閃爍著,就像一顆躍動的心臟。

在這個裝置里,藝術家錄下了自己的心跳。他的心跳通過擴音器,在煙囪的四壁迴響。

《心》在PSA的煙囪內,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煙囪螺旋上升的四壁似乎就像教堂無限向上延伸的房頂,跳躍的燈光和心跳彷彿能夠更接近天堂。

波爾坦斯基的作品關於「遺迹」,又反對「遺迹」,在他的作品中存在著「生或死」這樣的矛盾,但他反而熱衷於表現這種矛盾,並且試圖向觀眾傳達生死共存的概念。

這種概念對他來說是如此重要,從作品內涵延伸到了作品的形式,甚至標題。

他的一大半作品在經歷過一次展覽之後就會被銷毀或者承受不同程度的異化,於是,他會在下一個展覽的地方找新的東西去替代它們,因此可以說,他的作品在輪迴的創造中得到了永生。

無人 Personnes,2010 法國巴黎大皇宮展覽現場

PSA一樓大廳內的巨型裝置《無人》,它的法語名為「Personnes」,這個單詞既有「無人」的含義,也有「人們」的含義,在同一件作品中,包含了生與死兩種狀態,連接這兩個端點的是「命運」的起重機抓鉤。

而如此關注個體與記憶的藝術家本人,卻認為自己的身份應當是無(nobody),他在這些作品之中擔任的是講述者的角色。

波爾坦斯基說,他認為他真正的童年已經消失了,他的童年成為了一段普世性的時間。因此他時常在他的作品中撒謊,講述故事,引領觀眾去遊歷那些生命復活的過程。

Photography:Michael Sanders

藝術與宗教:博物館成為新教堂

波爾坦斯基出生在猶太家庭。他時常透露自己不信教,但他的作品卻恰恰相反地帶有強烈的宗教意味。

他用宗教的媒介來說話,強調著人類自身的存在與消亡,命運與機遇。

祭台 系列 Autel,1987

在中世紀,鎮上的大教堂會保留聖人的遺物供人們前往朝聖,而今天的博物館已經漸漸成為了新的教堂。

雖然波爾坦斯基本身並不屬於任何教派,但他卻認為自己的作品是「非常基督教」的。

在基督教中同時存在著美麗和危險。這種矛盾的共存在於基督教徒們既渴望以他們的信仰拯救所有人,又在歷史事件中進行殺戮。

紀念碑 系列 Monuments,1986

波爾坦斯基在去年的採訪中提到,沒有什麼比耶穌為了所有人而犧牲更美好的了,他在臨死時說的「我渴了,父親,你為什麼離棄我?」在極端羸弱與苦難的境遇中支撐起了基督的教義,建立起了他們的宗教。

基督教十分強調著「物件」的重要性,需要有保存「證據」的容器。

在波爾坦斯基的作品中有許多容器的意象,例如「祭壇」系列中那些被壘起來的鐵盒,例如在那些放置在《後來》的霓紅燈前的白色棺槨。

後來·DOPO Après - DOPO,2005

波爾坦斯基的大量作品會鋪以燈光來渲染效果。他選擇的燈光色彩,或是幽暗似地道之火,或是刺眼得如末世之光。燈光能夠帶給觀眾情緒。

燈與黑鏡 Miroirs noirs et ampoules,2005

在宗教氛圍的光線中,觀眾走過貼滿鏡片的通道,審視自我,他們在此刻是「存在」的證明。

我們能在波爾坦斯基的宏大作品中看到「命運」的力量,這種力量與他作品中巨大的體積壓制相得益彰,呈現出令人畏懼的崇高感。

《無人》佔據了PSA兩層樓的高度,由數以噸計的廢舊衣物組成,這些衣物象徵了「人類」的軀體,一台帶抓鉤裝置的起重機無休止地隨機將抓起一些衣物至空中,再拋擲落下,這台起重機就是命運的隱喻。

這個抓鉤就像是上帝之手,它隨機選擇一些人的命運,在這種龐大的力量之下,人類的努力則顯得渺小而痛苦。

而整個展覽中最令我悚然的是《無人》旁邊展廳內的裝置《機遇·命運之輪》。

機遇·命運之輪 Chance - the Wheel of Fortune,2011

如果把自己帶入作品當中,將自己想像成那些衣物或照片所對應的一個人,那麼《無人》給我的命運危機感會由於我存在著的數量巨大的「同類」而被削弱,而《機遇·命運之輪》給我的恐懼則是一種「無情的必然性」。

印滿新生兒圖像的絲帶在一座金屬腳手架上快速滾動,直到這個裝置停止並照亮其中的一張照片,被選擇到的新生兒會有怎樣的結局?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觀看者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有這種選擇的隨機性,他們可以看見這些新生兒照片被送入裝置的滾軸之間,或者,用「碾入」這個觸目驚心的詞語會更加直觀。

這就像是一場在你面前上演的屠殺、獻祭,雖然並沒有真實的生命在死亡。

聖地·智利 Animitas - Chili,2014

他的作品是沒有文字的劇場

僅僅瀏覽圖片,根本無法完全體會波爾坦斯基帶給觀眾的心靈震撼。這個展覽你必須親歷。

《無人》和《機遇·命運之輪》標誌著波爾坦斯基創作的轉折點,他由此轉向另一種尺度的創作:大型空間。

離去 - 到達 Départ - Arrivée,2015

比起他早期的繪畫、攝影、紗布敷料製作的現成品,他現在的作品就像是「沒有文字的劇場」。

「當我舉行大型的展覽時,我經常嘗試開始和結束,因為情感來自於時間。」

觀眾以一種「遊歷」的方式,從開始到結束,直到與波爾坦斯基一同完成作品。

我們不僅能夠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歷史、看到生的痕迹,也能夠看到自我,進行自我揭露,自我確認。

上帝讓波爾坦斯基經歷了大屠殺,而他卻用藝術將這些生命保存了下來。我走進美術館看到了那麼多死亡,卻感受到了藝術家試圖救贖生命的溫暖。

展覽已經開幕一周多了,看過的大家在這個展看到了什麼?

P.S. 看完波爺爺,你還可以去PSA的5樓及7樓展廳觀看同期優秀展覽:「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

展訊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憶所

Christian Boltanski: Storage Memory

展期:2018年4月25日 - 7月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1樓、2樓及煙囪展廳

地址:上海市花園港路200號

主辦: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票價:60元(PSA同期兩展聯票80元)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轉載請至後台留言

作者 _ 暮收 |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旗下分類媒體「靠譜文藝」(kaopumusicreview)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小豬佩奇能成為宇宙級網紅,是因為社會人們「不想長大」
中餐不如西餐高級?美國最紅的亞裔大廚揭開了背後的偏見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