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國比特幣眾生相

各國比特幣眾生相

庚指風雲

關注區塊鏈、投融資、信用指數的那些事

阿根廷共和國中央銀行(BCRA)本月放寬了該國有關自動取款機的規定。

屆時,阿根廷將安裝4000台數字貨幣ATM,有望超過美國成為擁有最多比特幣ATM機的國家。

但並非所有國家對於比特幣的態度都如此樂觀,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各國對比特幣究竟有著怎樣不同的政策吧。

正面

支持及積極監管

01

美國:須徵稅的「商品」

2015年,美國商品期貨貿易委員會(CTFC)將比特幣界定為「商品」,國稅局對比特幣按「財產」類型徵稅,即出售、交換、支付中使用的比特幣都將帶來稅收責任。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各州對比特幣有著不同的具體監管措施。如懷俄明州已通過一項加密資產免除財產稅的法案,而愛荷華州、德州等仍對加密資產持反對態度。

02

日本:站在比特幣消費時代前沿

2017年,日本政府認可比特幣作為法定支付方式,並取消對其徵收的消費稅,居民在零售超市等可使用比特幣支付消費。

迄今為止,已有15個交易場所獲得日本金融證券機構許可,東京金融交易所也緊追美國推行比特幣期貨,並加緊修改有關立法以對相關交易進行保證。

03

加拿大:承認「貨幣」、積極監管

在法規方面,《個人財產安全法案》將比特幣界定為「無形資產」,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

在使用方面,美國電商Newegg公司於2018年4月初宣布在加拿大接受比特幣付款。

04

德國:最先承認合法地位

2013年8月,德國就已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界定其為可以多方結算的「私人貨幣」。

2018年德國財政部指南文件表示,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時地位視同法幣,無需繳稅。

此外,自去年七月以來,德國版「餓了么」網站(Lieferando.de)已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德國對比特幣的支持上可謂走在前沿。

總之

美洲、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對比特幣持正面態度,對比特幣交易平台多採取積極監管,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也已經對比特幣交易作出明確徵稅要求。

反面

反對及限制發展

01

中國:嚴格監管比特幣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界定比特幣為虛擬商品,禁止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2017年9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公告,叫停ICO等運營活動。

目前我國已切斷了比特幣礦場的供電,並在計划進一步監管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跨境流動。

02

納米比亞:禁止ICO等交易服務

納米比亞也對比特幣持限制策略,該國只允許個人持有、交易比特幣,但禁止ICO等交易服務。

03

孟加拉國、玻利維亞、吉爾吉斯斯坦:明確禁止比特幣

這些國家限制機構和個人持有,將其交易支付等列為非法行為。

觀望

不明確不干預

俄羅斯:不斷反覆的態度

最初,俄羅斯政府認定任何未經國家授權機構發行的貨幣均為非法,並在2014年2月宣稱俄羅斯境內禁止使用比特幣。

2016年初,俄羅斯央行開始嘗試接納加密貨幣,考慮比特幣在個人交易方面合法化。

2017年9月,俄財政副部長稱加密貨幣支付「可能非法」。

2018年2月,俄央行則表示允許在俄羅斯開採加密貨幣並繳納稅費,但建議礦商在國外進行交易。

韓國:搖擺不定、暫無禁令

韓國目前暫無對比特幣監管的法律,但也不禁止民眾和機構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僅對違法行為進行干預。

2018年以來有韓媒報道韓國司法部門正在起草加密貨幣禁令,但韓國政府各部門仍對此莫衷一是。

印度、丹麥:不干預

印度和丹麥等國家和地區在對待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上也採取了不干預的觀望政策,但多數國家都在試圖尋求合適的立法規範。

結語

比特幣總是與風險相伴,其對於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影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各國政府對比特幣態度不一的主要原因。

究竟比特幣能否引領科技世界走入全新維度,還是一時間的狂熱現象?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庚指風雲 的精彩文章:

TAG:庚指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