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兵記者」的新聞夢:硬著頭皮向前衝出來的……

「兵記者」的新聞夢:硬著頭皮向前衝出來的……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薛子康、張海龍

「兵記者」是發掘基層新聞線索,活躍在基層一線的普通一兵,他們是部隊的傾聽者、書寫者,他們用親切的語言和最接地氣的視角,呈現出官兵最真實的一面,見證著基層官兵練兵備戰的火熱景象。

有這樣一位「兵記者」據說小有名氣,他就是77集團軍某旅九連的「兵記者」徐肇成。徐肇成不僅是新聞報道骨幹,還曾多次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採訪,出色完成各項任務。

徐肇成

指導員汪得源對更他是讚不絕口:「小徐是憑真才實學在連隊立身。」一說到這身本事,要知道徐肇成剛開始內心是拒絕的,他說那是「一路摸黑」,黑著臉、硬著頭皮向前衝出來的。

那時候的心酸一度讓徐肇成多次想要放棄,那些心裡曾經的掙扎,或許只有「新聞人」自己知道。

高中畢業的徐肇成,曾經寫作文都是被老師評為「一塌糊塗」的,入伍後第一次寫新聞是被時任排長李晨冉「逼著」寫出來的,當時排長的評價讓徐肇成至今還記憶猶新,「想法很好,字跡很漂亮,但這個內容寫的牛頭不對馬嘴啊!稿子跟你名字一樣——肇事了啊!」

看著戰友們憋得通紅的笑臉,徐肇成恨不得鑽到地底下。但一向要強的徐肇成心中滿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但這也讓他下定了決心:一定不能讓別人「看扁」!從那時起徐肇成堅定了一個信念,到哪都要好讀書,勤學習。

而更讓他感到犯難的是,那段時間需要備戰考核、學習新軍事技能、提升自己的指揮能力……身心俱疲的徐肇成,經常頭一挨著枕頭就進入了夢鄉。在這樣的情況下,放棄的念頭在他的心中不斷蔓延。

難道就這樣認輸嗎?徐肇成一想到戰友們的「嘲笑」和排長的打趣,心中的「火」就無法熄滅,他決定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干!

徐肇成

為儘快進入角色,徐肇成把研讀報紙當成每天的必修課,8小時之外更是抓緊「吃補」。周末、節假日別人外出,他卻把精力放在跑營連採訪和寫稿上,他還把自己關在宿舍刻苦學習新聞理論知識,認真搜集優秀作品資料。如今,他整理的各類剪貼本已有10餘本。

寫作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路雖坎坷,但徐肇成奮力前行。剛擔任新聞報道員時,由於沒有寫作經驗,徐肇成撰寫了很多稿件都石沉大海,他依舊堅持,卻杳無音信,那段時間徐肇成經常勉勵自己:「沒有射門,哪會進球!」

當稿子第一次見報後,徐肇成的臉頰上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的喜悅,徐肇成看到經過編輯的精心修改,稿子比自己之前寫的要出色的多時,徐肇成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到底欠缺在哪裡?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寫出一篇成熟的稿件?

這一次的挫敗感,讓徐肇成還是未能「熬」過來,而真正的轉折點是在與班長陳曉龍的一次聊天。徐肇成與這位認識不到一個月的老班長聊至深夜,這位曾多次執行重大任務的老班長講起了他曾經的經歷,徐肇成被班長陳曉龍的事迹感動到淚流滿面,就這樣徐肇成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位老兵決定將他的故事寫出來。

資料圖

就這樣,無論白天黑夜,徐肇成都在用筆寫寫畫畫,這次他將這篇稿子修改了半個月,但是當稿件到新聞幹事手裡後,沒想到遭到的還是否定!這次徐肇成沒有退縮,當拿到新聞幹事提出的修改意見後徐肇成又開始了新的打磨……就這樣徐肇成越來越愛上新聞工作,也因為新聞報道的出色成果贏得了戰友們的支持與讚譽。

後來,為加強群眾性新聞報道工作,該旅專門成立新聞研究小組,徐肇成一人承接了兩個項目,面對工作量大、信息量廣的實際,他既是「領頭羊」又當「教練員」,經過半年的探索努力徐肇成帶領的報道小組最終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如今,徐肇成從不會一行到愛一行,從「不接受」到「能鑽研」。每當別人問起他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徐肇成總是說:「回憶起當初那一次班排長講評,仍歷歷在目。當然『門外漢』也有『走進門』的時候,只不過就要看看你究竟付出多少努力了。當然,除了苦幹,更需要巧幹。想要寫好基層新聞就需要不斷地「跑」,多掌握鮮活的素材,多熟悉採訪流程,不懂就向編輯和新聞幹事請教,沒弄懂的問題堅決不放過……」

汗水始終與成果成正比。當黎明還未托起朝陽,匆匆的腳步,已經奔波在採訪的路上;當夜空搖落漫天星光,疲倦的身影,仍堅守在電腦前。一支勁筆,一組鏡頭。

加油,兵記者們!

資料圖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薛子康 張海龍

編輯:陸金路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身困方寸之間,卻從未停止過探索的「鬥士」
習主席為什麼如此重視軍民融合?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