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儒釋道關於出世和入世的問題,我們似乎都曲解了道家

儒釋道關於出世和入世的問題,我們似乎都曲解了道家

中國的傳統文化基因涵蓋了以老子、莊子等為代表的道家,以孔子、孟子等為代表的儒家,再加上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佛家,即儒釋道文化。儒釋道三家文化屬於不同的思想體系,但是又相互影響,共生共存。對於出世和入世的問題,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一、道家出世入世的問題

說道道家,我們的印象就是超然世外,無拘無束,逍遙濟世,羽化成仙。由於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主張無為自化,逍遙處世,遠離現實政治,有隱逸和出世的傾向,長期以來,大家都以為道家是出世的。並且,道家思想成為那種無法適應複雜的現實世界的人的救命稻草和借口。而事實上,道家是講入世的,儘管老子在《道德經》中一再強調無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並且最終,「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道家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正所謂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這才是老子的高明之處!

以為道家出世的,你可以看看歷史上的這些道家名士,張良、張仲景、華佗、陶弘景、王羲之、魏徵、李白、吳道子、劉伯溫,他們那個不是關心社稷,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又有誰對家國漠不關心了?

二、儒家出世入世的問題

與道家相反,儒家歷來是被認為是入世的學問,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把入世狹隘化,只有為官才是入世,大概這也是為什麼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當官的原因吧。所以,儒者熱衷於做官,而對民間的入世持消極態度,更有甚者當了官反而為虎作倡,與當權者一起壓制百姓。如此以來,儒家的入世成為了權力場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會的奠腳石。

三、佛家出世入世的問題

真正的出世的學問,其實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則是悲不棄世,智不墮世,就是說,要認識世界的無常苦空、虛幻不實的本質而放棄一切貪戀之心,但需要有濟世度眾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棄苦海眾生,自求彼岸的涅盤寂靜。當然,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質是消除貪戀之心,身處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貪戀榮華富貴,並不是厭惡和逃避現實,自求凈樂。

小結:我們都曲解了道家

道家的出世並不是不做事,當然,道家的隱士形象往往會給我們以不做事的印象,天下都已經大亂了,你卻跑到深山裡去煉丹。其實這才正是道家的智慧所在。雖然「天下已亂」,但「亂」是歷史的必然,如果在不適宜的時候出來當「中流砥柱」,只會被「歷史洪流」沖毀。好比醫生救人,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還要傻傻地堅持「救人」,救不了別人可能還要搭上自己;扁鵲見病人逃開,不是「不肯救人」,只是「無能為力」。而當需要他們出手的時候,道家是決不手軟的。

所以,不是道家出世,儒家也不一定真入世,佛家的出世也可能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出世,而是我們選擇了這樣去解讀儒釋道,選擇了那些對己有用的觀點,摻雜了自我的傾向。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有無」歸於「玄」,萬物歸自然
孔子不是成功學大師,看他上課的「課程表」有一點「雞湯」味嗎?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