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旅行 柏林的故事

旅行 柏林的故事

一直覺得Berlin是個很好聽的名字,雖然沒有Frankfurt念起來那樣洋氣,但卻多了一些莊重,猶如北京與上海的,一個政治中心,一個經濟中心的感覺。

而每次說到Berlin的時候,我腦袋裡似乎都會冒出一個迴音。德國西邊有一個城市叫做Baden Baden(巴登巴登),據說柯林頓當年造訪時就曾打趣說道,因為巴登巴登太美了,所以人們需要把它的名字念兩遍。所以我想柏林在我心中的名字可能是Berlin Berlin。

在歐洲的這麼多年裡雖然去過德國許多地方,而柏林雖然很近但卻一直停留在我的to do list上,這裡面其實是個小小的原因:柏林是如此特別的一個城市,因此我想要在去之前多了解它一點,可能這樣,我覺得去柏林的旅行才不會只留下一些照片而已。

作為曾經持續了近200年的歐洲大國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在19世紀初眼睜睜的看著拿破崙用了僅僅18天閃電般的時間,從巴黎拔劍而出,率領軍隊穿過萊茵聯邦,最後直搗布蘭登堡門而毫無抵抗之力。不僅如此,為了羞辱對手,法國人還將布蘭登堡門上代表勝利的戰車雕像掰下來運了回去。

而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希特勒似乎是決定要一血前恥,於是坐鎮柏林用了一計調虎離山,先用轟炸荷蘭、比利時作為誘餌,騙過了沒有準備的法國人,讓他們把駐守在法國北部的英美聯軍撤去做了荷蘭與比利時的增援。接下來,德國人從法國人認為跟本沒有可能被穿越、因此也沒有一點點防備的阿登山沖了下來、一路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進駐巴黎,在凱旋門下以勝利者的姿態回敬了130年前拿破崙在布蘭登堡門下對德國人的羞辱。就像最近美國挑開貿易戰後中國的回應:it"s rude to not reciprocate(來而不往非禮也)! 你們看,有些事本來就是要扯平的。

可戰爭畢竟只戰爭,每一場戰役背後都有真實的生命消逝在了隆隆的戰火中。柏拉圖曾經說過大概這樣的話:像理想國(人們自給自足,春天勞作秋天收成,每個家庭過著平和的日子)一樣的世界為什麼從來沒有降臨過,那是因為人類自己的嫉妒心,忙著去比較,去貪念他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哪怕代價是發動戰爭。因為這種心態,我們永遠都無法長久處在一個平衡的世界裡,因為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會去撬動天平的一端。我們看得見的和平,大到國家、小到人與人之間,其實都是雙方互相克制和努力的結果。

繼續關於柏林的故事:之後大家知道的納粹戰敗,德國作為戰敗國被蘇聯以及英美法劃分為四塊接管,而作為曾經首都的柏林也被隨之劃分為了東西兩個部分四個不同的管轄區。東柏林以及由蘇聯控制的德國東北區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東德,定都東柏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西柏林與英美法佔領的德國西部區域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西德,定都波恩,實行民主主義制度。

可二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另一個和平時期的開始,接下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東西方兩個陣營、兩種社會與經濟制度的分庭抗禮,柏林被無辜的捲入了這場美蘇之間關於世界老大哥之位之爭的、沒有硝煙的冷戰中。不僅如此,柏林,甚至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許多平凡的家庭都成為了這場博弈的無辜犧牲品。

一夜之間,許多柏林人醒來後發現自己家樓下豎起了圍牆,建起了哨所,而曾經近在咫尺的地方變成了他們無法跨越的另外一個世界。牆的另一邊,西德享受著相對富裕和自由的生活,而牆的這一邊,本來就貧乏的生活變得更加難以忍受,人性歷經著空前的考驗與煎熬。除了物資匱乏,人們的精神世界也經受著強大的壓迫和限制。據說在冷戰最凜冽的時候,幾乎東德的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秘密監視著對方...

如果我們追溯原因,這一切荒唐的背後其實就是兩個super power之間關於地位的博弈,這不就是柏拉圖所說的貪念嗎。

從1961年開始修建,到1989年正式廢除,這個全長近168公里的柏林牆將一些家庭在一夜之間拆散了近30年的時間,我多麼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

***

如今的柏林,東西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西柏林和一些歐洲的大城市相差不太,寬敞的街道、大氣恢弘的教堂和和一些老舊的建築,充滿老牌資本主義社會的做派。但是一旦進入東柏林,這個城市的歷史感和獨特性就躍然眼前。而東柏林似乎也不打算掩飾自己的過去,就這樣把矛盾衝突大方的暴露在陽光之下:

上面是一張在東柏林等車時拍下的照片:滿目瘡痍(放大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的舊樓房與乾淨整潔的新公寓僅一牆之隔。這樣類似的景象在東柏林其實有很多,以至於走在東柏林的街道上時,我時常有過去和現在共存的錯覺,彷彿這裡是存在於時間規律之外的一個幻象,因為從未見過這樣的一個城市。

但眼前這些真實的景象又在幫我確認這就是現實,它們彷彿在告訴我:矛盾只是表象,存在即合理。而就是在這樣的一些瞬間里,我一次又一次的體會了旅行的意義與其不可替代性。它用現實挑戰了我心中既定和已知的一些邏輯與認知,讓我從「不可能」中學會用一種更開放的思維去生活。

Will Durant在講希臘哲學的起源是曾經說,作為希臘最發達的兩個城邦,雅典與斯巴達在結束了長達近30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當斯巴達因為選擇退回到以前的農耕時代而停滯不前時,雅典卻因為發展海運而迅速崛起,將自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雅典人見證了不同的人種、文化、傳統以及思想的碰撞,從而開始去比較、分析與思考,不再只是一味的接受,或者否定。也正是這種思維打開了希臘人在哲學上的探索,而最早這樣做的一批人就是從事貿易行業的這些人,因為他們見過了太多而不會輕易的相信太多(原話是They"ve seen too much to believe too much)。

而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很好的商學院都很注重多樣性(diversity),因為有了不同,人們才會受到刺激從而去思考,從而去釋放自己的創造性。

***

七點半的飛機從哥本哈根機場出發,四十分鐘之後就穩穩的降落在了柏林的sch?nefeld機場,出機場轉乘機場快線,九點鐘就已經身處柏林的市中心了。發了條類似的狀態在朋友圈,大家打趣說這差不多就是國內上班的節奏。

落地柏林,我背著包直接就朝我的第一個目的地派加蒙博物館走去:

派加蒙博物館

Ishtar Gate

伊什塔爾城門

作為派加蒙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伊仕塔爾城門是巴比倫王國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由德國考古學家在十九世紀初發掘出來,並在一戰前與一戰後跨越近20年的時間陸續運回柏林,再由一片片的碎片(上面第二張照片)拼接復原而成。而目前派加蒙博物館復原的只是這道城門的前面部分,第二層城門的碎片仍然安靜躺在博物館的儲藏室里。

下面是這道城門的電腦復原圖,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它的規模和氣勢:

古巴比倫文明是我們所知的人類文明起源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在這個平原的南部繁衍興衰著,曾一度是這個地域里最富饒、人口最多的城市。

小百科: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坐落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在這裡發源起來的人類文明除了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被稱為兩河文明,而其中大家最熟知的應該就是蘇美爾文明以及後面的古巴比倫文明。聽著周杰倫《愛在西元前》長大的一代對於這些名次一定不會陌生。

小八卦:蘇美爾文明至今仍是許多考古學家們最為止著迷的文明,因為一部分西方的科學家(不止考古)根據他們所看到的證據,大膽推測蘇美爾人其實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混血。他們猜測外星人把它們基因的一部分編輯進了人類的基因里: 生物學家發現在我們人類的23組基因里,第2組有人工編輯的痕迹,而它的直接結果就是賦予了人類抽象思考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複雜程度是動物無論怎樣進化都無法企及的一個可能。Yuval Noah rari 在《Sapiens》里也說過,抽象思考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因為抽象思維能力讓我們可以思考以及表達非具象的東西,讓人類可以團隊協作(動物也可以團隊協作,但科學實驗發現它們似乎有一個10左右的上限,而人類無論是在這樣小規模的團隊,還是學校、公司、甚至國家,都是可以well function),還有就是在一起八卦(你沒看做,就是八卦,aka交流信息),這些重要進步帶來的結果就是人類不再受制於動物,轉而變成了他們的天敵與統治者;另外還看過一個片子,裡面說現代科學家根據有對蘇美爾文明的考古發現它們的文明早在公元5000年前就已經在宇宙,星相學的研究方面達到了一個用我們現有的知識和邏輯無法解釋的高度,而他們這麼發達的文明它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上面說的這些大家不要相信我,如果好奇的話可以自己去了解~)

作為一個從小的科幻迷,我偶爾會想人類生老病死的流轉之下真正活著的而且被保留下來的不就是我們的基因嗎,而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人類其實只是這些基因的宿主而已。如果之前有個高度文明的星球遭遇了滅頂之災,而他們中僅存的一小部分人來到了地球,將自己的基因放進了人類的基因里,讓人類在它們有能力光復自己的種族之前幫它們保留著,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對嗎...就像《三體》里,人類在面臨滅絕時選擇把雲天明的大腦送入了太空,而三體人因為好奇肯定會截獲和研究,因此人類就可以趁機潛伏進三體文明,開始後面的逆襲...

***

下面這一塊石碑也是在派加蒙博物館看到的,之前就在很多考古以及古文明的記錄片里看到多次被引用,沒想到有一天能夠親眼並且近距離看到。

這是一塊來自蘇美爾文明的石碑,它上面記錄著一些讓考古學家和古文明研究者能夠查到一些線索但還無法完全解釋的的內容,比如生命之樹,松果體,還有他們手上拎著的像水桶包一樣的東西(有猜測這是用來時空穿梭的工具)。這張照片的中間部分還放大還可以看到他們曾經使用的契形文字。

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看到這些秘密被破解的一天~

***

說到古巴比倫文明,還有一個考古學家們正在試圖證實的傳說:《聖經》中《創世紀》里記錄著一個塔,因為它的存在,上帝被惹怒然後決定將人類遣散到這個世界的各地、並說著不同語言。這個塔就是傳說中建在巴比倫的巴別塔,又稱通天塔:

1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2 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

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5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7 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上面的示拿是希伯來語,就是當時巴比倫王國的所在地。 根據聖經,神因為要保持自己的權威、消滅人類的狂妄自大,除了摧毀了通天塔,也將人類流放到全地、同時創造了不同的語言,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從此有了地域與語言兩道鴻溝。

鎮店之寶二:

Roman Market Gate of Miletus

古羅馬米利都集市門

這道古羅馬風格的集市門造於公元2世紀左右的米利都。米利都之前是希臘十二城邦國家之一,因為古羅馬帝國的入侵,在佔領了希臘之後所有的城邦也都被收編在古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這道門根據記載就是米利都商人為了向羅馬統治者表忠心而建造的。居然還是雙層的,如此大手筆,不知道保住了命沒。這道集市門在11-12世紀中被地震摧毀過,也是19世紀被德國的考古隊發掘了出來,重建加復原於派加蒙博物館博物館的。

而米利都現在是土耳其西邊個一個城市,大家可以在下面的古希臘地圖裡找到它的位置。另外,看到地圖上的溫泉關和斯巴達,我又想起了電影《300勇士》,還有裡面那句斯巴達國王超man的"This is Sparta!",說完就把波斯的使者踢下了萬丈深淵,當時看得我超燃!

看到這樣珍貴的歷史文物,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派加蒙博物館每年要接納近100萬,日均3000遊客。如果你在柏林只有時間去一個地方,又是對歷史好奇的人,我推薦你一定把時間「浪費」在這裡。

***

在派加蒙博物館混掉了上午和半個下午的時間,準備先回酒店把書包放下,結果走在路上的肚子就開始嘀咕了。一如往常,我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除了鎖定幾個目的地,剩下的時間裡都喜歡沒有目標的隨便走走。

原本打算一邊閑逛,一邊找找有沒有吃東西的地方,結果沒想到在隨便穿過一道鐵門、拐進一個巷子之後,在一轉頭的瞬間我就發現了一家小小的越南餐館藏在角落裡。當時的天下著毛毛春雨,這家有著幽暗燈光的小店從外面看起來就更顯得溫馨,打開門,一串風鈴發出了叮~叮~叮~的聲音。店裡一共只有五張桌子,越南老闆娘站在吧台後面笑著和我打招呼。我告訴自己:就是這裡了!

濕答答的天里,喝一杯暖暖的薑茶再來一碗pho(越南粉,念做fou)再好不過了:

吃的胃子暖暖的很舒服,出來接著在這條小街上溜達,結果剛走兩部就發現了一家看起來很不錯的賣mini cupcake的店,於是我必須坐下來吃兩個對嗎:)

後來才發現,這個店在柏林很受歡迎:

這次還專程去拜訪了東柏林的這家非常有名咖啡烘焙屋 BONANZA,吃到了(一點都不誇張)此生最好吃得:

***

意料之外的相遇

自從寫公眾號以來,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發現自己通過虛擬的網路認識了這麼多有著相似思維方式的你們。在我曾經一度想放棄的時候,也是因為你門說過的一些話讓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堅持了下來。

而沒想到這次在柏林,我竟然因為寫公眾號的原因收到了一個巨大的驚喜:當時在微博po出柏林的照片後就有一個姑娘告訴我她也在柏林,要不要見一面。就是這樣的一個因緣際會,我和yk在柏林上演了一個真人版的網友見面~

她帶著我一起去柏林大熱的奶茶店排隊,雖然因為隊伍實在太長我們選擇轉戰日本茶屋,但也因此吃到了非常好吃的千層奶油蛋糕,還一起在下午的golden hour里走過柏林有趣的小巷,聽著她熱情又有耐心的告訴我關於柏林和德國各種趣事,聊起我們各自在國外生活的經歷,最後作為一個陌生人居然還被邀請去她家晚餐。

柏林可能換任何一個其它的時間來我的體驗就不會變化太多,但因為這次的相遇,這趟柏林之行變成一段非常美好、值得珍藏的經歷。最後再次謝謝yk,祝你一切順利,我們有機會再見!

如果你想要了解

我生活里的一些瞬間

可以關注微博:

StaysoChi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tayChic 的精彩文章:

我辭職啦,送自己一個Gap Year

TAG:StayChic |